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解密:古代民间谣谚勾勒出贪腐众生相

2017-12-28 16:28:02    学习时报  参与评论()人

民间谣谚作为百姓对生活的洞悉与总结,以极具特色的鲜明的民间语言,反映了百姓的真实心声、概括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传递出对善的追求与对恶的贬斥。其中,以对贪腐的嘲讽和表达反贪诉求的谣谚最具特色。

勾勒贪腐众生相

封建社会中,人治色彩较为浓厚,贤君良相统治时期,会出现相对较为清明的社会氛围;暴君奸臣统治时期,则又呈现出腐化堕落的社会景观。从古代谣谚角度归纳一下腐败类型,描述一下腐败众生相,显得尤为必要。首先来看权钱交易者。政治秩序越无序,腐败滋生得越快。金钱可以换来权力,权力可以换来金钱,这种权钱交易刻画出卖官者的狂妄和买官者的疯癫。东汉末年,朝廷腐败的特征就是权钱交易。当时崔烈用五百万跟汉灵帝买相当于宰相的职位,权钱交易实现后,汉灵帝非常遗憾地说自己手太软了,没有卖千万的价钱。这种权钱交易的行为扭曲了官员价值观,破坏了政治生态,使得社会朝着更加无序的方向发展。东汉末年就出现了这样的谣谚,“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就是权钱交易后形成的不良政治格局。

其次来看利用权力追求奢靡。贪官敛财的目标是为了享受和挥霍。明代部分地方官将贪腐所得,除存留一部分孝敬上司外,其余的都用来挥霍享乐。所以,当时流传着这样的谣谚:“知县是扫帚,太守是畚斗,布政是叉袋口,都将去京里抖。”另外,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等腐败类型也层出不穷,谣谚中都有反映。这些贪污敛财的众生相不仅使得贪腐者丑态毕露,而且这种贪腐行为还对吏治、社会和国家危害极大。

揭示贪腐大危害

腐败是一颗毒瘤,如果一个国家长了这颗毒瘤,不去及时根治,就会给这个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这个灾难具体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

从政治角度讲,腐败会导致公共权力滥用和腐化。北宋末年的大贪官、“六贼”之一朱勔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敛财,为个人纵欲享乐提供条件,他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家奴许愿封官赐爵,其中受金带者达数十人。民间谣谚说:“金腰带,银腰带,赵家世界,朱家坏!”朱勔的腐化堕落侵蚀了北宋王朝的统治基础,危害了政权的巩固和维持,是北宋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

 

为您推荐:

水彩表现的建筑

2017-12-28 10:45:01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