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天台宗第一功臣灌顶(2)

2016-04-17 11:32:56      参与评论()人

即此可知,国清寺的第一任住持应当是智越,而灌顶在这里仅有“遣使”二字,徐文明先生把灌顶视之为天台宗跟隋炀帝交往过程中的“特使”。但其实,灌顶一直被视为智顗弟子中的第一,更为重要者,智顗几乎所有的著作,包括著名的“天台三大部”,也是灌顶整理智顗的讲座稿而成书者。祯明元年(587年),智顗在金陵光宅寺宣讲《妙法莲华经》,灌顶将其整理为《法华文句》。开皇十三年,智顗回到故乡荆州,在此建起玉泉寺,智顗继续在此讲授《法华经》,灌顶将其记录并整理成书,这就是《法华玄义》。到了第二年,智顗又在玉泉寺讲说《摩诃止观》,该书也是由灌顶根据智顗的讲说整理成书的。而这三部书成为了天台宗的立宗理论基础,即此可知,灌顶对天台宗的成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智顗虽然有了宏大的构思,然而在现实中,天台宗却没有一个根本的道场,虽然他跟新的王朝——隋朝的统治者并不那么融洽,到最后他还是做了妥协,在临终之前给杨广写了那封遗书,请求这位有权有势的人物帮助建起天台寺,可见智顗很迫切地要给天台宗建立一个永久的根据地。然而这个根据地建成之后,他却没有委派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这件事情让我有些费解。当然,有人认为那时智顗已经建立起了玉泉寺,那里也算天台宗的祖庭之一,而灌顶负责玉泉寺的管理,所以没有把他调来或者是兼任国清寺的住持。但我还是觉得这种解释似乎难令自己满意,毕竟国清寺在天台宗中的地位,要远远高于玉泉寺,否则智顗也用不着在给杨广的遗言中说,建不成此寺自己死不瞑目。

究竟是什么原因,天台宗的祖庭——国清寺的第一任住持成了智越?这一点我确实没弄明白,这位智越在《续高僧传》中有“传”,此传中称之曰,智顗“学徒虽众,其最居称首”,并且说智顗晚年对智越极其看重。既然智越这么受智顗看重,那为什么他对天台宗的贡献却少有记录呢?尤其天台宗被称为“讲宗”,而灌顶对天台宗文献的贡献极其巨大,这跟智越的业绩形成较大的反差。智越圆寂之后,第二任国清寺住持,仍然不是灌顶,而是智璪。智璪对天台宗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似乎我也没有看到实质性的事件,但《中国天台宗通史》中还是觉得这两位住持有一定的功劳:“智越和智璪相继担任国清寺住持,主要功绩在于:他们成功地保护了早期天台宗的利益,并通过与隋代帝王的联系(周旋),扩大了天台宗的影响,也使天台宗在寺院经济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从而巩固了天台宗的实际地位。”

这段评价让我读起来总感到“没功劳也有苦劳”的意味,因为这些贡献都太过虚幻,尤其文中提到的跟隋代帝王的周旋,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这个周旋者正是称为“特使”的灌顶,而非这两位住持。也正因这样,《通史》中对他们的夸奖也有“但是”后的转折:“但是,他们都未能在天台理论方面有所建树。从理论方面对天台宗予以辩护,并扩大其影响的是灌顶。”正因如此:“天台传承,向以教理为重,虽然灌顶未曾担任国清寺住持,但由于他对天台宗教理的述说和发扬,故被后人列为天台五祖,以为智顗天台止观佛法的继承者。”我们在前文中提到过,天台宗把龙树列为了初祖,而后则是慧文和慧思,而把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智顗列为了四祖,灌顶则排在四祖之后,成为了五祖,这样算起来,灌顶实际上是天台宗的二祖。但问题是,国清寺的那两任住持智越和智璪怎么算?因为这两位当住持的时候,灌顶只是他们之间跟皇家接触的往返使者,这位使者后来成了五祖,虽然名至实归,但从中国根深蒂固的论资排辈的习俗上来讲,多少有些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