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国产片票房并不乐观,而好莱坞大片则全面飘红,坐稳票房榜前几把交椅,有人寄希望于国产保护月来改变这种局面,但就目前上映的几部国产影片来看,情况更不容乐观。中国国产影片的内容素材足够宽泛,而在质量上不得不说,确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然这也与电影内容审查严格和演员薪酬水平畸形等等许多原因有一定关系。
在此前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冯小刚导演曾炮轰“小鲜肉”们演技不足,对于电影质量问题,冯小刚则认为“中国垃圾电影不少,跟垃圾观众多脱不了干系”。此言一出,结果注定是被口诛笔伐。但蹊跷的是,最近小编在阅读《沉默的大多数》一书时,看到一篇王小波写于1995年,评价中国电影的文章,其在20多年前写下的文字竟与冯导的观点有几分相似,但却多了几分道理。特摘编至此,以飨读者。
电影《庐山恋》剧照
我对国产片的看法
文| 王小波
我很少出去看电影。近来在电影院看过的国产片子,大概只有《红粉》。在《红粉》这部片子里,一个嫖客、两个妓女,生离死别,演出多少悲壮的故事,看了让人起鸡皮疙瘩。由此回想起十多年前看过的一部国产片《庐山恋》,男女主人公在庐山上谈恋爱,狂呼滥喊:“I love my motherland!”有如董存瑞炸碉堡。不知别人怎么看,我的感觉是不够妥当。这种不妥当的片子多得不计其数,恕我不一一列举。
作家纳博科夫曾说,一流的读者不是天生的,他是培养出来的。《庐山恋》还评上了奖,这大概是因为编导对观众的培养之功,但是这样的观众恐怕不能算是一流的。所以我们可以改改纳博科夫的话:三流的影视观众不是天生的,他也是培养出来的。作为欣赏者,我们开头都是二流水平,只有经过了培养,才会特别好或是特别坏。在坏的方面我可以举个例子,最近几年,中央台常演一些历史题材的连续剧,片子一上电视,编导就透过各种媒体说:这部片子的人物、情节、器具、歌舞,我们都是考证过的。我觉得这很没意思。可怪的是,每演这种电视片,报纸上就充满了观众来信,对人物年代做些烦琐考证,我也觉得挺没劲。似乎电视片的编导已经把观众都培养成了考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