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戏剧 > 正文

英国“光荣孤立” 莎翁早有预言(2)

2016-11-14 15:58:00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的确,在西方文化中,不懂感恩,不会致谢,常常被认为是“没有教养”的标志,是人品格中的大污点之一,这恐怕也是到了那个文化里,“谢谢你”的声音不绝于耳的重要原因。《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里,主人公慷慨救助一城饥民,总督克雷翁感恩不尽,答应抚养他出生不几日、无法跋涉于艰险旅途的女婴玛丽娜,但当后者长成美丽聪慧一少女时,风光盖过了克雷翁夫妇自家其实也挺不错的女儿,便遭到嫉妒,后者找了个借口差人把她弄到荒野杀了,并向人民谎称姑娘意外身故,还为她立了个碑。《辛白林》中的那个拿伊摩琴贞操开赌的家伙,尽管并未真正违犯“朋友妻不可欺”的交友道德,其谎言差一点导致真正的悲剧,这样的“玩笑”,哪怕起因真就是“想教训一下那么得意洋洋的他”,在真实生活中会导致什么样的悲剧后果,人们恐怕是不用太多提醒就能明白的。

写了太多悲剧的莎士比亚,大概是想让人们多少还得怀着点希望,才能在那个不太有希望或希望不太确定的年代里好好活下去,所以,两剧中虽有恶,但凡恶生,必有善出来阻止恶,必有善的坚忍,必有坚持下去的善终得善报。这里的善,有人为,也有天惠。《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里奉命杀玛丽娜的家伙自己不得好死,出于嫉妒而设计企图杀害伊摩琴的克雷翁之妻,终因内心的负罪感而一病不起,背信弃义的克雷翁也被自己的人民推翻,而玛丽娜入污泥而不染,塔伊莎处异乡而信念不变,泰尔亲王身陷绝境却依然不放弃生命,终得上天眷顾,苦尽甘来,全剧以家破人亡开始,以家人团聚告终。《辛白林》中拿朋友妻恶作剧的家伙受到相应惩罚,而在山林中吃尽苦头的伊摩琴,柳暗花明地与弟弟团聚,那位当年负气偷走两男娃的大臣,也因以击退来犯英格兰的罗马大军而获得国王赦免。这样的教训,至少在表面上与我们自己传统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暗中契合,而这两出戏里主人公的命运翻盘,恐怕也突显了自助者方有天助,自强者方得垂顾的思想:必先尽人力而后可仰仗天意。

不过,即使在看似匪夷所思的传奇中,莎士比亚依然没有忘记剧场之外的社会。《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中海边渔夫以“鱼”喻人,拐弯抹角地发泄着对社会上大鱼吃小鱼的愤愤不平;玛丽娜身陷妓院,那几场戏刺目地揭示了当时伦敦社会的悲惨一幕。《辛白林》中主人公听闻罗马人来犯,却傲然宣告“英格兰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我们用不着出钱买别人的恩典”,当年就凛然预示了英国人“光荣孤立”的精神,而这句话在公投脱欧后的今天,听起来似乎也让人惊叹莎翁的预言本领。只是戏的结尾未免有续貂之嫌:平民打了仗,流了血,辛白林却大度地表示,英国虽胜,还是要向罗马臣服,并将开战的罪过全推到“邪恶的王后”头上。至于泰尔亲王两度遭遇海上风暴,感叹“冲洗天堂和地狱的怒潮”将他“从一处海岸卷到另一处海岸”,更令人想起《暴风雨》开场所刻画的那场海上风暴。莎士比亚后期创作中,常见暴风雨起而归于平静,是不是在写他自己的人生呢?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