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为什么东方建筑多是木头,而西方大多是石头(10)

2017-06-19 17:06:17    文创产业评论  参与评论()人

后来西罗马被日耳曼人给推了,古典时代正式结束,欧洲进入“中间期”,蛮族征服先进民族的后果往往只能被同化,但是这群蛮族又不想完全沦落,就开始把罗马人新皈依的基督教更大的利用了起来,一种以罗马建筑为基础的极其崭新的建筑开始发展了起来,因为神权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教堂开始兴建,而蛮族在学习罗马建筑的同时,按照自己的建筑模式往往把建筑物弄得更加的高耸,把拱券和柱子都弄得粗大厚重,这样就有了所谓的“罗曼式建筑”,虽然还叫罗曼,但是却把罗马的东西改造的不伦不类了。

图 德国的罗曼式的施派尔主教座堂,我们可以发现整个建筑都厚重了很多,承重结构大多已经是墙体和拱券,房顶往往都是拱券发展过来的穹隆,里面还有木造的结构。

而罗曼式建筑发展到最后,就可以说在西方建筑史上都是少有的高峰了——哥特式建筑,其实我们看一个晚期的罗曼式建筑,就已经非常雄伟了。

图 比利时的圣母主教座堂,晚期罗曼式建筑,但是却已经有后来“哥特式”的影子了。

教会和封建领主控制的欧洲,越来越喜欢修代表最高神权的教堂,前面也说过,宗教味道越浓的地方越容易修永久性的大型建筑,哥特式建筑就是这么出来的,哥特本来是日耳曼人的一个部落,不过这群人战斗力比较强悍所以就很出名,日耳曼人学习了罗马的建筑工艺,开始在帆拱建筑的基础上,更大规模的加大内部空间,他们不喜欢昏暗的内部,最后甚至墙壁都大量镂空,但是这样整个建筑的就很难保持稳定,于是他们直接把结构发展到了外面,向外增加了外面的拱券,这也就是所谓的——“飞扶壁”。

图 很多结构都露在外面的哥特式建筑,以后发现这些东西,我们发现拱券的样子变得也越来越夸张(但是基本技术还是罗马的那种),这种尖尖的造型如同火焰一般,仿佛直接可以和天堂对话。

(有一种看法哥特式可能受到日耳曼人原来住的尖顶木帐篷的一定的影响。)

图 哥特式的巴黎圣母院,可以明显看到那个飞扶壁。(看这个巴黎圣母院就会发现,也不是所有的哥特式一定偶有那种戳死人的尖顶,但是看到飞扶壁和尖尖的拱券,基本上就和哥特式有关没跑了。)

关键词:西方东方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