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茶,可谓器不厌精。究竟其间,方得茶之况味,皆得弄茶之趣。
事茶日久,在一水间蓄炉十来只,炭品五六种;安吉竹炉、潮州红泥炉、风炉仔、南丰白泥炉、丽江铜炉、香格里拉黑陶炉、临沧铁炉、泥炉、日本火钵、柴窑烧陶炉……每一种都有不同的性格,适宜不同的茶时用之,择日一一道来。
“松下煎茶试竹炉,涛声隐隐起风湖。老僧妙思禅机外,烧尽山泉竹未枯。”清夏微雨后,竹炉内炭红如炽,偶有橄榄炭在火中绽开之声,银壶水沸时,炉壁尚一片清凉。
此竹炉为仿故宫竹炉造型,以安吉竹材编制,编好后抹上大漆,内置泥炉胎,泥炉与竹外箱之间有防火隔热物填充,整体较重,适合在室内用,故安置在茶案边使用,以银壶、柴窑陶壶煎水都很好用。
昔日的竹炉颇有些故事。洪武二十八年也就是距今618年前,无锡惠山寺僧在寺庙内外植茶制茶,名日“无锡毫茶”。
无锡毫茶条索卷曲,肥壮翠绿,白毫披覆,冲瀹后香高味浓,汤色晶莹隐翠,滋味鲜醇,特别是以二泉水冲泡,更得毫茶真味,“无锡茶,二泉水”一时名响天下。
惠山寺住持普珍是一位嗜茶兼爱诗的僧人,偶作巧思请湖州的竹工编制了一个烹泉煮茶的竹炉,炉里面填了土隔热,炉心装上铜栅栏,普珍和尚以此竹炉煮二泉水泡茶,款待时常来二泉游赏的文人知交。
中国的文人素来有爱竹的情节,平日里见多了红泥小炉煎水煮茶,忽然在惠山寺里看到这清雅之物不由得暗合心曲、文思荡漾,吃茶之余纷纷为竹炉题诗作画吟咏不已,一时竟成了一段文坛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