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思达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桓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是李白的《上李邕》,李白干谒(后辈学子将自己得意的诗文献给官场前辈长者,期待他们看中自己的佳作代为宣称扬名,这种被称为“干谒”的行为)渝州刺史李邕,但是遭到李邕的冷遇。失败后的李白就去游山玩水,并高声宣布自己要学道修仙,这几乎已经成为李白人生中最常见的套路,甚至在他20岁第一次求仕受挫之后,他就完美地上演了一遍。成都之行失利之后,李白先后去周围的两座名山:青城和峨眉山。
峨眉山几乎位于成都正南,因远观其山绵延百里,轮廓修长,柔美如黛,“两山相对如蛾眉”的缘故。整座山区云雾缭绕,连日不开。晴日之时在其顶峰远眺,能看到万里云海和远处皑皑雪山,素有“雄、秀、神、奇”赞誉,景色秀丽,气象万千,历来都是蜀中名胜。今天的峨眉山虽然号称是普贤菩萨的道场,位列汉地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但在李白生活的盛唐时代,这里还是一座货真价实的道教名山。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以成都附近鹤鸣山为中心,划分了24个教区,分为上中下三个级别,每个级别依托名山,划分出八个治,即为道教中著名的“二十四治”,到了张鲁时期,峨眉山成为仅次于青城山的第二游治第八治,正式成为道家仙山之一,此后峨眉山在道教神话中地位逐渐升高,到了西晋,已经被公认为神仙居住的“第七洞天”了。
说起来,武则天为了歌功颂德而下令修建的形象工程,居然在后世成为确定碎叶所在地的证据,更成为证明中国历史上最伟大诗人之一的李白国籍身份的重要证据。有时候历史就是这么幽默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