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中华文学 > 正文

中国新诗已成为国际新诗的一部分(2)

2016-10-27 10:51:38    东方早报  参与评论()人

韩国诗人金泰城特别钟意海德格尔的一个说法:诗歌不是用心头写的,也不是用头脑写的,是用全身写的。“诗人以这样的态度写出来的诗歌,读者当然也得用这样的态度去读才能理解。”金泰城说。

对于现在诗歌与大众越来越远,或者诗歌衰落等等类似的观感,其背后往往有两个比较对象,一个是1980年代的诗歌盛世,一个是古典诗歌的盛世,尤其是盛唐诗歌。但是在汪剑钊看来,我们经常以为古典诗歌离我们很近,实际上这是一个神话。“其实在盛唐时候,如果要比距离,其实要比现在远得多。白居易的诗歌除了那几首流行的,大部分人也是读不懂的。”

诺奖授予鲍勃·迪伦

拓宽了诗歌的边界

诗歌节的另一场对谈则将目光聚焦到了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鲍勃·迪伦,以及诗与歌的关系上。

诗人张定浩由“诗性”这一概念的翻译谈了诗与歌的关系,他认为鲍勃·迪伦获奖提示我们的不是诗人应该往歌词的方向写,而是歌者应该在词里融入诗性。他以宋词比附,认为在苏东坡、辛弃疾加入到宋词的写作后,宋词的概念和意涵被扩大,摆脱了诗余、小道的地位。

“鲍勃·迪伦拓展了诗歌的边界,也让人看到更加宽阔的视角。这次获奖,显然扩大了流行歌曲作为一种文体的承载能力。站在迪伦的角度来说,他不单单是一个歌手,也是一位智者和诗人,正是因为他受到很好的现代诗的洗礼,才得以在创作中呈现出诗与歌的张力。”对于很多人调侃,以后音乐人都可以获奖了,诗人廖伟棠不以为然。他解释说,除了歌词,鲍勃·迪伦还有单行本的诗集,有充满诗性的回忆录和小说。虽然音乐部分肯定有加分,但显然诺奖授予他,首先是承认他是一个写作者,一个诗人,“仅仅靠文字,他也可以获奖”。

契合主题的是,当天现场的印度诗人墨普德和亚美尼亚女诗人马尔莲娜·加布里扬则分别用母语演唱了诗谣歌曲。这一诗与歌的相遇,一直延续到10月24日晚鼓浪屿诗歌节的闭幕式,郑愁予、颜艾琳、余秀华等诗人们朗诵诗歌,钟立风、蒋山等民谣歌手则唱出了诗人的诗。

关键词:诗歌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