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中华文学 > 正文

契诃夫笔下的女人们:她们以自己的直觉,寻求新的可能(2)

2016-11-24 14:35:00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结婚当日,她就和萨沙一起坐上火车,去往彼得堡上学。等她再次回到家看望亲人时,她真正意识到这个地方的一切都已经衰老,等着它的只能是末日,或者开始一种富有朝气的全新生活。探亲结束后,她生气勃勃,高高兴兴地离去,正如她打算的那样,永远离开了这所城市。

她们是典型的契诃夫笔下的女性人物,都来自中小城市不同的社会阶层,被打上了环境和教育的深深烙印。她们的人生完全不同,但共同点是都要试图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争取自己的独立。与其他两位女性相比,安娜的处境和遭遇比较惨,但她还是希望自己能过得“幸福”,即使这种幸福会让她蒙上“并非体面”的阴影。改变妇女的地位和争取妇女的独立,在工业革命初期肯定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而这一话题在契诃夫的作品中就化为各种类型的女子,并通过这些女性形象表现了作家本人对女性的理解、同情和支持。

契诃夫笔下的女性之所以如此栩栩如生,如此敏感和具有吸引力,在我看来,关键在于作者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描绘极其细腻和生动,似乎作者身上本身就具有某种女性气质。可以拿娜佳为例:一开始作者描写了娜佳听到厨房里传出的声音,闻到那里传来的香味时,她的结论是生活将永远这么过下去,没有变化,没有尽头,但这一结论只是让她稍稍感到不安。是萨沙的提醒让她越来越注意自己内心世界的细小变化,契诃夫感性地描绘了娜佳的不安、呻吟和带点绝望的哭泣,特别是强调了她跳出自己阴影后的轻松和喜悦,从而让这一人物在读者心中慢慢地生成。

这些女性都极为普通。与托尔斯泰不同,契诃夫描写的女性人物并非来自贵族,而是来自社会的中下层。这些人物较为感性,也很聪明,并能以自己的直觉寻求新的可能性。虽然契诃夫把这些人物定格在她们生活的年代,但读者还是会对她们产生一种“曾经相伴”的感受,因为她们所走过的精神历程仍会以新的形式,在后人身上出现。应该说:如果作者对这些精神历程没有特意的描写,人物也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冲击力。对我来说,这也许也是所有经典作品能永葆魅力的原因:经典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其提炼的人生经验,特别是人物精神上的变化,会引起后人的联想,并引发出自内心的感叹。

(作者为知名翻译家、剧作家)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
关键词:契诃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