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高克勤谈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老编辑(4)

2016-10-23 11:02:06      参与评论()人

刘拜山(1909-1965)去世比较早,可能大家不熟悉。他原名其锽,字元铸,号遇声,江苏靖江人。1929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六中学,考入浙江大学中文系,后因病辍学。他与俊老是老友,受俊老的动员,1957年11月来上海工作,先后任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编审、中华上编编审兼编辑室副主任。1962年,中华上编创办了一个学术刊物《中华文史论丛》,由刘拜山负责,钱伯城说刘“是事实上的首任主编,但不署名”,刘的名作《李白两入长安辨》,就发表在《中华文史论丛》第二辑上。刘拜山的两个弟弟刘述周和蒋天佐都是老革命、老干部,比他知名度高。刘述周(1911-1985),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当过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著有《刘述周文选》。蒋天佐(1913-1987),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左联。建国后,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中国作协江西分会副主席。著有评论集《蒋天佐文集》,翻译有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奥列佛尔》,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中篇小说《荒野的呼唤》《雪虎》,俄国作家萨克蒂科夫·谢德林的《萨克蒂科夫寓言集》等。

于在春(1909-1993),江苏镇江人。出身于书香门第。1924年他考入上海著名的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附中,后直升上海光华大学文学系,十六岁即在《现代评论》发表小说处女作《冷落》。1949年后,于在春曾在南京大学中文系任副教授,1955年3月应老友李俊民之请,调至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组任编辑。1958年6月,中华上编成立,任选注研究著作组(第二编辑组)组长(副组长为金性尧)。当时他的属下除金性尧外,还有受“胡风案”牵连的曾任上海市文协秘书处处长的作家梅林(1908-1986)、作家施瑛和何满子等。第二编辑组主要从事古典文学的普及工作,编辑出版的书主要有《古典文学普及读物》丛书、《中华活叶文选》等。金性尧称于在春为“于公”,说这称呼“也含‘迂公’的调侃意味”,因为于说过:“凡是我坚持的,最后必证明是正确的。”金性尧认为:“他有他固执与偏激的地方。”

除了这四大编审,上古的老编辑中还有瞿蜕园、何满子、王勉、周劭等,也很出名。

高克勤:除了“三驾马车”和“四大编审”,还有一些老人,比如胡道静、金性尧、周楞伽等。周也是奇人,他耳朵聋,但写东西非常快,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上海著名的小说家,在古典文学出版社整理了不少古典小说,到了1990年代,还为古籍出版社写了很多通俗读物,比如《漫画金瓶梅》《漫画封神演义》等。

还有王勉。他1916年出生在福建长乐的一户书香人家,上世纪三十年代进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读书,师从吴景超、潘光旦等名师,与不少当今名公、学界耆宿是学友。七七事变后,随学校南迁到云南。毕业后曾在昆明工作,并担任过国民党远征军的美军翻译。1957年他被打成右派,旋又因担任过美军翻译这一所谓的历史问题被劳动改造。我听他说,当时是社里的人用黄鱼车押着他去提篮桥监狱,经过外白渡桥,他真想跳下去,可是一想到家里还有两个女儿,就忍了。王老曾经爱抽烟,关押后,没钱抽烟,老是捡人家的烟蒂抽。粉碎“四人帮”后,他把烟戒掉了。当时他年已六十,回到上海古籍出版社又从事了十年的编辑工作,编辑出版了许多有学术价值的古典文学研究著作,并负责编辑上海红楼梦学会的《红楼梦研究集刊》。在此期间,他也撰写并发表了有关《红楼梦》和明清诗文小说研究的论文;出版了专著《吴伟业》,这是建国后第一部全面研究清初大诗人吴伟业生平及其文学成就的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退休以后,王勉先生才得以有较多的精力从事阅读与写作,并以鲲西之名发表一系列品书和怀旧的文字。他力图把被剥夺的时间补回来,在病床上对友人表达的心愿是“我还要写”。王先生很高寿,2014年“双十一”那天以九十八的高龄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