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历史资讯 > 史记 > 正文

古时火箭漫谈:明朝已用火箭载人升天(2)

2016-10-26 09:42:41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明朝时期的火箭继承宋、金、元火箭技术并将其发扬光大。明初,朱元璋就将火箭派上战场,此后明军有对火箭进行改进和创新。朱元璋及其继承者都很重视包括火箭在内的火器,它们被称为“神器”,装备在马、步、水军等常备军中。而且,明代军制至明成祖朱棣时更为完备,设火药局制造各种火药,设兵仗局和军器局负责制造各种火器,而神机营则负责操练军士使用火器,内库负责贮存武器。这些机构由内臣掌握,禁止泄露技术机密,京外卫所不得擅自制造。

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役”中,率领军队在河北的白沟河同建文帝的军队作战时,曾遭到“一窝蜂”火箭的射击,这是中国最早将“喷气火箭”用于战争的记载。此后各种单级喷气火箭日益增多,有单发和多发两大类。

明朝时,还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二级火箭:“火龙出水”。明朝书籍《武备志》绘有“火龙出水”图。该火箭在发射时,先点燃头尾两侧的四支大火箭,推动火龙在距水面三四尺高度飞行,如火龙出于水面,该火箭飞行距离可达三四里。四支火箭燃烧将完时,引线引燃龙腹内的小火箭,由龙口飞出,飞向目标,可使敌方“人船俱焚”。

明代中期,由于沿海倭寇滋扰,明朝的火器技术更加发达。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时,创制了飞刀箭、飞枪箭、飞剑箭三种喷气火箭,统称“三飞箭”。这三种火箭用长六尺的坚硬荆木制作,箭镞长五寸,分别制成刀、枪、剑形锋刃,能穿透铠甲。箭镞后部绑附长七至八寸、粗两寸的火药筒。作战时,将火箭装在木架上,手托箭尾,点着火药筒的药线,对准敌人射去,这些武器在水陆作战都可使用。这三种火箭在戚家军水兵营的十艘战船上装备了两千多支,在车炮营、骑兵营和步兵营中,共装备了四千七百六十支,平均每人四支。

明中叶以后,朝政纲纪不振,火器技术逐步外流,因而民间出现不少这类兵书。例如,伙龙缈、唐顺之的《武编》、戚继光的《纪效新书》、赵士祯的《冲器谱》、王鸣鹤的《登坛必究》、李盘的《金汤借著十二筹》、何汝宾的《兵录》、茅元仪的《武备志》和焦勖的《火攻挈要》等书,这些书籍都对火药、火箭、火炮等火器有详细论述,并附有插图。虽然火箭已在宋、金、元时用之于实战,但对火箭有明确而详细的记载及图样,还是从明朝开始的。

3 明朝用火箭载人升天

明朝火箭多达几十种,其中有战时用的军用火箭、信号火箭,也有民间用的娱乐火箭。在军用火箭中,大体上可分为四大类:单飞火箭、集束火箭、火箭弹和多级火箭。

有意思的是,有个非常著名的典故叫“万户飞天”,讲的就是明朝时的故事。在后来的航天研究中,故事的主人公“万户”,被称为是中国用火箭载人升天的第一人。

15世纪,一位叫万户的 明朝官员手执两张风筝,将自己捆绑在座椅上,椅后加装47枚火箭,用蜡烛点燃火箭后升空,不幸的是,万户最终殒命。相较于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奔月故事,万户的故事极具现实特征。万户虽未成功,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被誉为火箭飞行第一人。1970年,在英国布赖顿召开的国际天文学会议上,月球背面一座环形山正式以“WanHoo”命名,从此,万户被很多人知晓。

如今,西昌航天城附近的主题公园里摆放着万户升天的雕塑。而据说万户是甘肃河西人,如果故事是真实的,万户殒命之处离酒泉并不远。

不过,关于这段故事的真假,历来争论很多,甚至主人公的名字也有很多种说法。因为这段故事来源于外国的一些记载,中国人在将其翻译过来时,就翻译成了“万户”,古代曾有过“万户”这种官位,于是人们就判断他是一名官员。

关键词:火器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