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燕国的强大何以昙花一现?

2016-11-14 17:04:34    石家庄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乐毅画像

■破齐之战地图

战国时代,燕国曾经辉煌一时,但这段辉煌时期犹如昙花一现。战国末年,燕昭王与乐毅等君臣一心,打垮曾称霸的齐国,走到了燕国巅峰,之后迅速滑落,被秦灭亡。在燕国800多年的历史上,何以发生如此悲剧呢?

燕昭王纳贤 乐毅投入燕国强国团队

战国时,秦齐燕楚韩赵魏并称,但燕国相对弱。公元前318年燕王哙禅让王位给相国子之。三年时间,国内大乱。将军市被与太子子平谋攻子之,齐王听到消息,令人对燕太子说,愿唯太子所以令之,实则别有用心。燕国国内几经较量,死者数万。趁乱,齐王令将军章子带兵进攻燕国。燕国士卒并不积极抵抗,于是齐人很快抓住子之,剁成肉酱,并杀了燕王哙。齐王欲借机灭亡燕国,征求孟子意见。孟子说,取之而燕民悦则取,燕民不悦则不取。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这怎么行呢?齐王不听,很快,燕人反戈一击,共立太子平,是为燕昭王,齐王后悔,迅速撤兵回国。

这个燕昭王就是燕国开始强大的领袖。公元前312年,燕昭王继位后,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共苦,谦恭待人,以重金招揽贤才,志在强国复仇。燕昭王对大臣郭隗说:“齐因我内乱而袭破燕,我知道燕小力弱,难以报仇。如能得到贤士,与我们一起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你抓紧招揽人才吧。郭隗说,古时有君主派人以千金求千里马,马死,以五百斤买其首而返。君怒,使者说,死马尚买,还怕活马不来,不一年,外地就送来三匹千里马。您必欲求贤,就从我开始吧。”燕昭王遂为郭隗建宅并尊为老师。看到燕昭王诚心,各地贤才慕名而来。这样,在燕昭王的感召下,名士乐毅自魏国来,剧辛从赵国来,燕国聚集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燕国的强大是因为由乐毅率军迅速打垮劲敌齐国。乐毅这个名字,我们不陌生,诸葛亮曾自比管仲、乐毅,司马迁专门为乐毅列传。此乐毅,祖籍中山,起于赵,卒于赵。其先祖乐羊,是魏文侯的将领,伐取中山有功,被封于灵寿。后中山复国,赵武灵王再次灭中山国时,乐毅在赵。乐毅喜兵,有德有才,在赵国被举荐为官,但没什么名气,逢沙丘之乱,离赵到魏。他听说燕国因子之之乱而被齐国打败,燕昭王无一日不思报仇,急需人才,又礼贤下士,遂投奔燕昭王。燕昭王知其贤,任他为亚卿,将治理国家的重任交给了他。之前,难道赵、魏君臣不了解乐毅?或许治国理念不同,人才标准不同吧。寻求一个公平的施展才能的平台,这大概是他到燕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燕昭王继位后一直寻找报破国杀父之仇的机会。经同乐毅等人二十余年励精图治,燕国逐渐富裕起来。在公元前285年,燕国看到齐国内外交困,开始谋划并开始了灭齐的战争。

燕国伐齐 选择了最佳切入点

攻伐齐国,雪先王之耻,是燕昭王的既定方针。燕国君臣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选择了伐齐的最佳切入点。

抓住齐国内外交困的机会,确定伐齐。燕昭王执政后,关爱百姓,夙兴夜寐,经过多年努力,日渐殷实,同时,也一直关注报复齐国的时机。公元前285年,齐湣王灭宋以后,日渐骄傲,自我膨胀,内不听大臣的善意建议,并予以杀戮;外则南侵楚国,西侵三晋,欲并二周,想一统天下,四面树敌,陷于孤立的状态。在燕昭王等待多年之后,进攻齐国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与乐毅等确定了攻伐齐国的计划。

选择同盟军联合伐齐。乐毅对燕昭王说,齐原为霸国,地大人众,不易独攻。要取得胜利,不如约赵、楚、魏这些与齐矛盾尖锐的国家一起行动。于是,魏昭王使乐毅约赵国,并派人与楚、魏联合,且由赵诱秦伐齐之利。诸侯各国厌恶齐王骄暴,于是合谋伐齐。因乐毅熟知各国心理,借助各国力量,在战争之前,形成了对齐的绝对优势。公元前284年,燕昭王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赵国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率秦、魏、韩、赵诸国之兵向齐进攻。齐湣王倾国中之兵迎击,战于济西,齐师大败。

以仁义争取民心,乘胜进击。大败齐师后,乐毅归还秦、韩参战队伍,分魏军经略宋国之地,部署赵军收取河间,自率兵继续攻齐。剧辛这时说,齐大燕小,宜攻取边城自益。如过而不攻,无损于齐,无益于燕,必后悔。乐毅认为,齐王狂妄自大,废黜贤良,听信谄谀,政令戾虐,百姓非常不满。今齐军已败亡,乘势进击,齐可图也。若等他们醒悟并开始善待百姓,那时就困难了。遂进军深入,齐人果然溃败大乱,齐湣王出走。乐毅率并进入齐国的临淄,取宝物、祭器,运回燕国。燕昭王亲往劳军,奖励将士,并封乐毅为昌国君。之后,乐毅修整燕军,禁止侵掠齐百姓,求齐国有名望的人以礼相待。在占领的区域,宽赋敛,除暴令,修旧政,齐民喜悦。六月之间,攻下齐七十余城,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燕国胜利充分显示了乐毅以弱胜强的组织才能、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不可忽略的是,因为他得到了燕昭王的充分信任,能够放开手脚实施正确的决策。

燕惠王中反间计 乐毅逃亡避祸

乐毅任燕国上将军率诸侯各国军队大败齐军,仅余莒、即墨两城未克。当时,以乐毅之才、燕国之力,攻下两城应无问题,但乐毅为真正取得民心,三年没有再进攻。正是这个长久的等待,给齐国造成了可乘之机。

燕国联军进攻齐国时,田单在安平防守。田单这个人,也很有智谋。为防被燕人剿灭,他让他的部下都以铁笼加固车轊(古代套在车轴头的铜制圆筒)。在安平被攻破时,人们都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被燕军擒获;唯独属于田单的人因战车坚固而逃脱,并逃往齐国即墨城。当时齐国只有莒、即墨两个地方没有被攻下。乐毅大军遂将两城围困起来。即墨城中军民感到安平之战虽败,但也看出田单这个人足智多谋,因此共立田单为将,以守城拒燕军。乐毅围着这两个城,久久不能攻下,遂下令解围,各后撤九里而为阵地,并令城中百姓出来不要捉拿,有困难的反而要给与帮助,使齐民能正常生产生活。这样过了三年,仍然没有取得莒、即墨两城。

这时,燕国有人进谗言于燕昭王,说乐毅智谋过人,开始攻齐,顷刻之间攻下七十余城。至今三年,仍不攻下剩余两城,不是乐毅力量不足,而是他想南面称王。今齐人已服,乐毅还不行动,是因他的妻、子在燕,愿王图之。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对谗者说,先王举国以礼贤者,不是贪土地以遗子孙。我国逢内乱,齐王无道,乘燕内乱杀害了先王。我即位后,恨之入骨,因此与大家商定,招揽贤良人才,以求报仇。其有成功者,我尚欲同共燕国,今乐毅为寡人破齐,夷其宗庙,报我国仇,乐毅若能有齐,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这是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你焉敢这样胡说!遂斩进谗言者,并赐乐毅妻以王后之服,赐其子以公子服;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以死自誓。于此,燕、齐双方安定。

不久,即公元前280年,昭王死,燕惠王继位。惠王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田单乘机纵反间计,说齐王已死,燕国未攻破的只有两城了。乐毅与燕新王不睦,畏诛而不敢归,名为伐齐,实拥兵自重,欲为齐王。齐人尚不服乐毅,因此他才缓攻即墨。齐人唯恐他来。燕王本来怀疑乐毅,即相信,乃以骑劫将军换乐毅回国。乐毅知燕惠王不会善待自己,遂奔赵国,燕国将士由是愤愤不平。田单又放出风声,吾唯惧燕军以劓刑我战俘!燕人闻之,遂割所有战俘鼻子。城中见降者尽劓,皆怒;田单放话,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于是,燕军尽掘冢墓,烧死人。齐人见,皆涕泣,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可用,乃将妻妾编于行伍;尽散饮食飨士。并令甲卒皆伏,遣使到燕军,说欲投降,燕军大喜。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富豪送往燕将,说降后希望不要掳掠我们家族。燕将许之,燕军益懈。田单又收城中牛千余,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牛角,灌苇油脂绑于牛尾,开战,点着牛尾,牛怒奔燕军,五千壮士随其后,燕军大骇,齐军杀死骑劫将军,乘胜追击,很快收复被占七十余城。

君臣互不信任 燕国走向衰落

乐毅逃到赵国的同时,齐国田单一举收复被乐毅等占领的七十余城,事实证明了燕惠王决策的错误。乐毅到赵,赵王即封乐毅于观津,尊宠之,以警动于燕、齐。燕惠王此时不思己过,又怕乐毅同赵国危及燕国,遂派人到赵国责备乐毅并希望缓和,说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一下子把换将的责任推给部下。又说寡人使骑劫代将军,因将军久久辛苦于外,想让将军休息,回国商议大事,彻底掩盖了对乐毅的不信任和企图。又说将军误解,以与寡人有隙,因而弃燕归赵,你为自己打了一个好主意,但你怎么回报先王知遇之恩呢?指责乐毅忘燕昭王之恩,仅仅为自己打算。于此,乐毅写下著名的“报燕王书”,拒绝燕惠王的指责并阐明了是非。

为洗清自己,乐毅回信说,我不能听从您的命令,以顺您左右之心,恐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义,故遁逃到赵。就是说,如回燕有不测,既有害于燕昭王用我乐毅的知人之明,也可能有害于您对功臣不公,因此离开燕国。到燕昭王去世时,大政未变,各大臣修法令,惠百姓,这些都可以教育后世。唯君王之留意焉!也就是说,燕昭王之前的作为,都有益于今后的燕国,您留意努力吧。无奈,燕惠王将乐毅昌国君的号封于乐毅儿子,而乐毅仍往来于赵燕之间,并未成仇敌。但燕国最终在用人上的严重失误,又没有强有力的大臣辅佐,以及荆轲刺秦等昏招,使燕国走向了没落和灭亡。

乐毅自魏到燕,二十多年,君臣一心治国理政,几乎将齐完全消灭,一旦燕惠王新立,立即发生了军事政治的根本性转折。君王昏聩,君臣互不信任,从此走向衰落,这是燕国的悲哀,不更是封建时代用人制度的悲哀吗?假如燕惠王没有误用劫骑而能慧眼用人,后来的燕国,或许不会那么快亡于暴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