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这四个字出自《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不光体现古代名士的阔达,还给人以游历四方览尽美景之感。同时,这也是我内心的一个写照,因为无论作书还是拿相机,都需要跨出密闭空间把脚步放逐到山高地远的自然里,在浩浩天地里挥洒,乘兴而至、兴尽而返,是云游的真谛,也是作品的灵魂。
Q: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都是特别讲究地域概念,你在这方面有什么特别讲究吗?是否有去出产名砚或出土名碑的地方实地探访?
A:“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王羲之书用的是鼠须笔、茧纸,赵孟頫一边磨墨还一边赋诗,就是出于知识分子对文房四宝品相的坚持和讲究。这种潜藏于心的讲究情怀,大概所有拿毛笔的人都深切拥有。以纸张为例,一张宣纸的品质一定和它的制作工艺、原料、当地的气候、水质、人文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比如安徽宣城泾县的青檀树皮就是特别好的造纸原料,搭配上其他必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制作出的纸张柔软度非常好,业内的行话叫做“纸寿千年”。
Q:从前中国文人讲究书画一家或诗书一家,书法总是和国画、古诗息息相关。你由书法跨界到摄影,是自然而然的吗?二者是否有某些相通之处?
A:从创作手法来说都是相同的,诗词可以通过书法作品、绘画作品的章法、布局和字里行间的穿插、枯湿浓淡来演绎其中的内在蕴意;同样,画的神韵可以用诗词的无限遐想和空间意境去诠释。摄影作品亦如此,只是各自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各种形式却可以相得益彰。
Q:从摄影的角度而言,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A:从地貌、风景、人文的丰富性,新疆对我有着特别大的吸引力。这个自治区占了中国六分之一的面积,所以有种说法叫“去了新疆才知道中国有多大”。二十多年前我和朋友在新疆自驾5000公里,从北疆到南疆走了一个环线,当时我们开了一部桑塔纳,用的还是国产的乐凯黑白胶卷,那个年代国产彩色胶卷还原度差,进口的买不起,从乌鲁木齐翻过天山,走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途经胡杨林,这一路的风景收录在镜头里最后都是黑白色彩的,也算是很独特的经历。到现在的二十年间一共去了7次,有一次在布尔津拍摄时,天空一直下雪,我们在去机场的路上雪突然停了,一片阳光投射在五彩滩上,就是那么一个瞬间,壮丽得无法用语言形容,只能用手中的镜头捕捉下来,等停下按快门的时候才也发现手指已经冻得不能弯曲了。另外一次被大自然的巧夺天工震撼到是在喀纳斯。十几年前的喀纳斯,游人稀少,天气冷得连吃饭的餐厅都关门歇业了。但最冷的季节也是最美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树叶都染上金黄色,那片水中的倒影就像明艳灿烂的云霞,美得无法呼吸。
Q:你的人物作品总是捕捉到比较自然的状态,都是抓拍吗?有什么特别技巧?
A:动人的瞬间无处不在,却总是稍纵即逝!
我们对美的追求和感悟因人而异,也因时间、空间、岁月、人生阅历和体验、情感的积累与积淀、情绪的起伏而不同。但凡能触及心灵的瞬间,我都希望可以永远地驻留在相机的镜头里,在流逝的时光中去回味曾经共鸣的旋律!
录入编辑: 朱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