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纪念碑谷》灵感来源埃舍尔,曾被称为迷幻艺术的教父

2017-07-20 10:35:01    单向街书店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纪念碑谷》灵感来源埃舍尔,曾被称为迷幻艺术的教父

年初,因为《纪念碑谷 2 》上线,很多玩家再次知道了自称“图形艺术家”的荷兰版画大师埃舍尔( M. C. Escher,1898 ~ 1972 )。

毕竟,《纪念碑谷》这个游戏最吸睛的部分,就是其视觉错觉的场景设计。《纪念碑谷》的制作人 Ken Wong 说,正是埃舍尔的名作《上升与下降》激发其灵感,才制作出这款游戏。

《上升和下降》

《上升与下降》中一队伍沿着楼梯向上走,拐了 4 个弯后又回到了原处,另一队僧侣沿着同一楼梯向下走,拐 了 4 个弯后也回到了原处,同一楼梯上如何能既往上、又朝下呢?

正是这些奇妙的、让人难以琢磨的场景,让单向君欲罢不能,反复玩过《纪念碑谷》1 和 2 数十次,甚至手机内存不足时,都舍不得卸载。这些独特的场景设计,不仅让玩家沉醉——《纪念碑谷》1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从正式官方渠道下载数量达 26,102,459 人次;还得到许多奖项的认可,其中包括 “ 2014 苹果设计奖”、“2014 年 DICE 最佳艺术制作奖”。

“墨守成规”的埃舍尔,

如何开始营造充满迷幻色彩的“不可能世界”?

《纪念碑谷》中的大多场景,都有种让人坠入的迷幻感,玩家仿佛被吸进那个世界而无法自拔。其实这种迷幻感,多来源于埃舍尔让人产生视觉错觉的作品。

曾评价埃舍尔“过于拘谨,墨守成规,太缺乏感觉和灵性,太没有艺术家气质”的哈勒姆艺术院校的教授们,之后看到埃舍尔如此巧妙而令人沉迷的作品,会不会很打脸?

不过怨不得他们,这种迷幻感一开始并未展露头角。埃舍尔 21 岁时,被父亲送去哈勒姆,学习建筑与艺术。当时,德梅斯基塔( Samuel Jesserun de Mesquita )在其学校讲授版画艺术。埃舍尔着迷于此,并恳求父亲答应他改换专业,这一阶段他迅速掌握木刻技巧。

不同世界的交接——《手与反射球》

埃舍尔在反射球中观察自己

经过两年的学习,1922 年春,埃舍尔离开学校,到南欧旅居作画,早期木刻作品大多取材于南欧建筑与风景。

在这次旅途中,埃舍尔遇见了自己未来的妻子耶塔·乌米克,次年成婚。耶塔虽然没有上过专业美术院校,但与其母亲一直自学绘画。

埃舍尔为妻子耶塔的木刻版画《持花的妇女》,1925

1935 前后 ,埃舍尔遇到了影响自己一生的作品——阿尔汉布拉宫。阿尔汉布拉宫墙壁与地面上的摩尔风格装饰艺术( Moorish ornamentation )直接影响了埃舍尔之后版画的层层镶嵌、周期性空间填充,可谓埃舍尔迷幻艺术风格的基础。埃舍尔与妻子一起,花了整整三天时间研究它的设计、描摹了大量图纹。

阿尔汉布拉宫细节图

如同《纪念碑谷》一样,埃舍尔就像一名施展了魔法的魔术师,在其自己制作的迷幻世界中天马行空,他的许多版画都源于悖论、幻觉和双重意义。他努力追求图景的完备而不顾它们的不一致性,让那些不可能同时在场者同时出场,以此创造了一个颇具迷幻色彩的“不可能世界”。

在埃舍尔的作品与《纪念碑谷》的场景对比图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这种仿佛只能出现在幻觉中的“不可能”,世界竟然以这种立体的形式展开着。

《纪念碑谷》中的移动,大量使用了“不可能图形”概念,也就是画面中利用参照物的不同,从而产生视觉差。

包圆了《纪念碑谷》的这个三角形,

却仅源于埃舍尔画中一个小细节

不可能图形( Impossible figure )意指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图形。它是人类视觉对一个二维图形的三维投射形成的光学错觉,这类图形在几何意义上是不可能存在的。

不可能图形最早出现的是“不可能立方体( Impossible Cube )”,它是埃舍尔为他的一幅作品《 Belvedere 》所设计的。

《Belvedere》的局部与全图

上面作品中,坐在建筑物墙角的小男孩,手里拿的就是不可能立方体。一幅画中这么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却是《纪念碑谷》最常见的三角形的创作原型。

在不可能立方体中,某一条应该靠近观察者的棱,被另一条应该远离观察者的棱挡在远处。大概酩酊大醉的人看周围世界时候,颇能体会到这种无法体会的“不可能”。

不可能立方体不断演化,其中,我们最常见的是潘洛斯三角( Penrose Triangle )。英国物理学家罗杰·潘洛斯受迷恋埃舍尔的作品并设计出此图案。此图案在 1958 年 2 月份的《英国心理学月刊》发表,被称为“最纯粹形式的不可能”。

不可能存在的拥抱

罗杰·潘洛斯初次接触埃舍尔的作品,就深深着迷:“我本人对不可能图形的迷恋要追溯到 1954 年,当时我正出席在阿姆斯特丹的国际数学大会……尽管以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埃舍尔的作品,但是我完全被迷住了……我决定亲自试一试不可能图形。最后,我发现了不可能三角形,在我看来,它以最纯粹的形式体现了我试图表达的不可能性。”

潘洛斯三角看起来像一个固体,由三个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所构成,三个长方体组合成为一个三角形,但两长方体之间的夹角似乎又是直角——这性质无法在任何一个正常的三维空间物体上实现。

在《纪念碑谷》,我们可以看到潘洛斯三角被反复用在各种场景中。

嬉皮士眼中“迷幻艺术的教父”,

横扫 60 年代的摇滚专辑封面

除了《纪念碑谷》灵感来源于埃舍尔的作品,搜索关键词“埃舍尔”,还会看到大量世人对其作品的模仿和再创造。这源于埃舍尔从来不限定其作品的版次,一旦有人需要,他就会将他的石版交付印刷,或者亲自操作木刻,印制一些新的拷贝。

如果需求众多,需要用普通的商业印刷方式生产时,埃舍尔便授权许可,以此通过作品把自己想象的世界传达出来。当他知道有一些并没有什么钱的人买他的版画时,他说:“我唯一的希望是他们能够从中获得一些灵感。”

即使如此,埃舍尔依旧表达出自己的无力感。人的思维能够天马行空,现实却无处不存在局限,以至于埃舍尔大量更加迷幻的场景无法被捕捉——“如果你能知道我在黑夜之中看见的东西就好了……有时,我因为不能以视觉符号表达它们而感到焦躁、沮丧。与那些思绪相比,我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失败的,甚至,连它们的一角都表现不出来。

尽管对自己的作品的表达力深感不满,埃舍尔依旧凭借已有作品,被同时代的人视为“巫师”。其好友布鲁诺·恩斯特在认识埃舍尔之前心怀忐忑: “我还真是有些犹豫,因为在我看来,埃舍尔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更是一个巫师。”恩斯特说自己曾连续好几年观察石版画《高与低》,自己越是投入,就越感觉怪异。

《高与低》

这种“致幻”的怪异感大受嬉皮士欢迎,因为嬉皮士喜欢其作品迷幻的特点,甚至称他为“迷幻艺术的教父”。他的石版画《阳台》尤其让嬉皮士着迷,据说如果你仔细观《阳台》,画面中央的植物大麻就会直接冲击你的视觉:通过对中央部位的强烈放大,埃舍尔使致幻成为作品的首要主题,同时也向我们暗示了整个作品的致幻意图。

摇滚歌手米克·贾格尔( Mick Jagger )写信给埃舍尔,希望能在自己的乐队(滚石乐队)的专辑《 Through the Past Darkly 》封面印上一幅他的作品,结果遭到了埃舍尔的拒绝,他还通知贾格尔的助手,“请告诉贾格尔先生,他不能称呼我为 Maurits。 ”(埃舍尔全名是 Maurits Cornelis Escher )

其实 ,52 岁的埃舍尔在美国获得大家的认可,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嬉皮士对其作品的痴迷,滚石在 1970 年的文案中将埃舍尔介绍给美国主流文化。他的版画后来更是横扫 60 年代的摇滚专辑封面,包括断头台乐队的《 L 和 P 》以及喧闹者摩特出道时的同名专辑。

喧闹者摩特

不过之后,据埃舍尔自己所说,《阳台》中央的那株植物与大麻毫无关系,据说此版画真正的致幻作用,只有视黑为白、视白为黑的色盲才能够看到。可能嬉皮士嗑嗨了会有这感觉?

《阳台》

很可能是埃舍尔对作品的命名或者选材,激发了人们玄奥的解释,正因为如此,他本人也觉得《预言》与《生命之路》这样的标题的确太夸张,然后解释说,“不要指望从我的作品中发现任何隐秘的意义。”

“我从未想过描绘什么神秘的东西,某些人宣称的所谓神秘不过是有意或者无意的欺骗!我确实玩过一些小花招,也曾花费很长时间用视觉符号表达某些概念,但目的是要找到一种将这些观念形诸纸上的方法。我想要做的一切,无非是用我的作品记录和发现。”一如布鲁诺·恩斯特对他的评价, “仅仅借助感官,就会错过这位艺术家最深刻的意图。”

《生命之路》

《眼睛》

“我觉得我的作品是最美的,同时又是最丑的”

经历各种夸张的解读和赞扬后,埃舍尔再次回应:“我所创作的东西没有任何特殊之处。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没有更多的人来做。人们不应该被我的作品弄昏头脑,他们应该向前走,为自己做点什么,那无疑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乐趣。当我开始做一个东西的时候,我想,我正在创作全世界最美的东西。如果那件东西做得不错,我就会坐在那儿,整个晚上含情脉脉地盯着它。这种爱远比对人的爱要博大的多。到了第二天,会发现天地焕然一新。”

当埃舍尔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时,对他来说那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在这个时候他不能容忍一丝批评,即使是他最亲密的朋友也不例外,因为这会打扰他下一步工作的信心。然而一旦创作到了尾声,他自己就会对作品采取一种极端批判的态度,“我觉得我的作品是最美的,同时又是最丑的。”

《天使与魔鬼》,埃舍尔最受赞誉的作品

虽说埃舍尔的大部分作品没有色彩的修饰,仅用黑与白来表现空间的迷幻,但这两种颜色对埃舍尔来说已经足够:“白与黑,昼与夜,这就是版画艺术家所赖以生存的内容。”

抛去色彩,埃舍尔利用独树一帜的镶嵌艺术,他本人称之为“变形艺术( metamorphoses art )”,使得各种本来封闭的图形与其他因素互动,产生迷人的变化,从而跳出平面的局限,可以说是最早的肉眼 3D 了,其作品早就打破了次元壁!

《变形 I 》,木刻,1937

走出“不可能世界”与“迷幻艺术”,

埃舍尔在现实世界中的无限可能

除了《纪念碑谷》和为嬉皮士营造的迷幻氛围,埃舍尔的作品为作曲家、导演等很多其他领域的艺术家带来了灵感,真正由二维的图画延伸到各个方面。

受到埃舍尔作品的启发,作曲家尤利安·安德里森创作了一首现代作品,由鹿特丹爱乐乐团演奏,同时配有埃舍尔作品的投影。直到 1970 年底,这演出还场场爆满,观众热情而痴迷于此,以至于作品长时间一再返场。

最初,埃舍尔几乎不拒绝所有可能的订单,他觉得应该尽可能靠自己的工作去维持生活。他曾为书籍制作插图,他画的最后一本插图是关于代尔夫特的。1939 年,他为那本书制作了木刻,但从未发表过。

为一本从未出版的关于代尔夫特的书籍制作的木刻插画,1939年

之后,埃舍尔还接受了一些小的设计工作,包括藏书票、包装纸、织锦图案、杂志封面,以及一些硬包装等等。

1963 年 ,埃舍尔为一家罐头盒生产公司设计 75 周年庆典的公关礼品,最终制作出一只装饰着海星与贝壳的二十面体糖果盒。盒子成品非常精致美丽。这盒子简直可以让人玩到完全忘记糖果的存在。

有海星与贝壳的二十面体糖果盒

尤金和维利·斯特伦斯委托制作的贺卡

邮票设计是埃舍尔接受的最重要的工作。在1935 ~ 1948 年期间,他先后为国家航空基金会、委内瑞拉、世界邮政联盟和联合国设计过邮票。1956 年,他又设计了一枚欧洲邮票。

埃舍尔设计的邮票

1950 年 7 月,埃舍尔接受了 10 盾、25 盾和 100 盾纸币的设计,后来还设计了 50 盾的纸币。这些纸币正面是荷兰名人像,背面是埃舍尔根据这些人的成就设计的繁杂的纹饰,如果这些纸币如果被发行,一定非常美丽。但是在 1952 年,订单被收回,因为埃舍尔的设计不能与印钞滚花机的要求达成一致。不过,这个工作所留下的一切,现在都可以在哈勒姆著名的印刷公司约翰·恩斯赫德的博物馆中找到。

10 荷盾纸币的设计图案。上有微生物的发现人,荷兰的安东尼·范·列文虎克( 1632~1723 )的肖像,埃舍尔极尽其能,在纸币的正反两面尽可能多地刻画列文虎克的科学发明与贡献。

25 荷兰盾的设计图案,主题是荷兰工程师西蒙·斯特文( 1548~1620 ),他的著作对自然科学的普及有很大贡献,纸币上唯一可以找到的埃舍尔的痕迹,是纸币背面连续九个圆形丝带状装饰物。

100 荷兰盾的设计图案和水印。主题是荷兰科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在纸币正面的左下角,我们可以看到一块双折射晶体,这是惠更斯悉心研究过的物体。纸币上的表现手法也是典型的埃舍尔式,反面是以鱼为基本图案的周期性平面分割,水印里是异常迷人的以鸟为基本图案的平面分割。

1940 年后,埃舍尔开始接建筑装饰。有些他亲自去制作,例如,为务得勒支公墓设计并制作壁画。这壁画的螺旋与镶嵌叠加,制造出强烈的迷幻感,甚至让人觉得可以打破生死的界限。

埃舍尔在为公墓制作壁画

埃舍尔最后一幅大型壁画完成于 1967 年。工程师巴斯特是当时邮电部门的主管,他曾把埃舍尔 1940 年制作的巨幅《变形》挂在董事会会议室内,会议无聊时,他就盯着这幅画发呆、走神、遐思,于是他建议将这幅《变形》放大,用在海牙一所大邮局里做壁画,以免顾客无聊。

原来的《变形》有 4 米长,计划放大四倍,由于和邮局墙面的长度不太匹配,埃舍尔花了半年时间又做了 3 米。所以最终的《变形》,一共有七米长,这幅作品被严密精确地放大到 42 米长,安装在邮局的墙壁上,以慰藉那些在柜台前排队等候的人们躁动的心灵——此举非常想让国内塞满广告的大小营业厅借鉴参考!

《变形》的加长版,凯尔科普莱恩邮政大厅,海牙,1968

1965 年,埃舍尔还拒绝过斯坦利·库布里克有关协助一部“ 4D 电影”的请求,相传此电影是《 2001:太空漫游》。

1968 年,他接受了一项较轻的工作,也是他一生的最后一份订单——为巴伦一所学校的两根廊柱设计贴砖。

釉面瓷砖柱局部,新女子学校,海牙,1959

这些致幻的电影场景,灵感都来源于埃舍尔

此外,埃舍尔致幻的想象启发了《辛普森一家》的创作者以及电影制造者。此外吉姆·韩森 1986 年制作的由大卫·鲍伊主演电影《迷宫》就是向埃舍尔的作品《相对性》致敬。

电影《迷宫》剧照

2010 年,克里斯托弗·诺兰在其电影《盗梦空间》创造了一系列令人迷幻的、埃舍尔般的梦境,里面的巴黎街道可以折叠、弯曲。

盗梦空间塑造的多重空间

而 2016 年的《奇异博士》,其场景对于埃舍尔作品的 COS ,简直可以获得漫展上的最佳 COSER 奖!《奇异博士》里迷幻的变形、螺旋的街道,是不是和石版画《画廊》( 1956 )很像?

《画廊》,1956 年

电影中把整座城市翻过来,是不是又和《相对性》( 1953 ) 类似?

《相对性》,1953 年

而电影里的这个画面,城市上下凸起、镶嵌,灵感则直接来源于石版画《凸与凹》( 1955 )。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埃舍尔的作品第一次出现在中国人眼前。那时有一期《读者文摘》(今《读者》)刊出了埃舍尔著名的《瀑布》。

《瀑布》,1961年

埃舍尔作品中呈现出循环、叠加的数学之美,一直受到很多数学家的关注,杨振宁的一本小书《基本粒子发现简史》就是以埃舍尔的《骑士》作为封面插图。

《骑士》,木刻,1946 年

不管埃舍尔是一个视觉谜团的提供者,还是按照传统工作的“正常的”版画家,正因其作品中令人沉沦的迷幻感,让人沉思、联想,并在其中找到与自己所在世界的结合点。

《魔镜:M.C. 埃舍尔的不可能世界》的中文译者、北京大学哲学系田松说:“ M.C. 埃舍尔其实是一位思想家,只不过他的作品不是付诸语言,而是形诸绘画。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他思想探索的一个总结和记录。” 埃舍尔的思想如同一个巨大的迷宫,别人只能远观其精妙,略知其玄机,而这迷宫只有他自己知道如何走出。

你周围的平面图案,是否也掺杂着如埃舍尔作品这般“致幻”的图案?或许在其中,也能找到埃舍尔作品的影子。

内文参考:

1.《魔镜:M.C. 埃舍尔的不可能世界》,[荷兰] 布鲁诺·恩斯特( Bruno Ernst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5-3

2.《 M.C. Escher: The Graphic Work 》,M.C. Escher , Taschen GmbH ,2016-05

《 M.C. Escher:The Graphic Work 》内含 由埃舍尔自己选出的最有趣、最满意的 80 多幅作品,每幅作品附有埃舍尔对自己作品的解析与评价,使其作品迷幻而惊人的视觉效果更容易被解读。此外,此书还记录了埃舍尔如何走上版画创作的道路及其灵感来源,为埃舍尔营造的神奇而迷幻的“不可能世界”提供了最好的解析。

《M.C. Escher: The Graphic Work 》

M.C. Escher 著

Taschen GmbH

2016-05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