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依靠书法如何造就一代盛世?

2018-01-12 10:14:56    走寻  参与评论()人

张照作为典范被树立,是因为他的树立有助于引导书学发展,端正士气,这是出于统治的需要。由时代背景看,满族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面临的最为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赢得在人口和文化上都远超本民族的汉族的认可,特别是汉族士人的认可。诸位皇帝都为此头疼不已。所以,以武力得天下之后,亟需重新建立社会秩序,规范世人行为,使之符合伦理纲常,这是一种全方位的对社会各个阶层、各行各业的要求。

换句话说,清代诸位皇帝都希望借由书法“教化天下”,所以就有了乾隆爷研习书法、做学问、在画上乱题,忙的不亦乐乎,虽然毁了很多名画,但确实有点小才华,用书法得了天下士人的心。

比起有才的乾隆爷,其它几位皇帝,对书法都有着非一般的钟爱,他们引导书法发展,不但树立典范,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状元,同时也有着内在的教化理念——就是对“正”、“敬”书风以及对帖学正宗的推崇。

乾隆在《快雪时晴帖》御笔题诗

还说乾隆,乾隆在《快雪时晴帖》《游目帖》《七月都下帖》《行穰帖》题跋中均用到“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的评语,“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是对王羲之风格的典型描述,反复运用此句,乾隆意在表明其书法以正宗为依托。在品评其他名帖时,乾隆也以正宗观念为参照。如在跋《蒙诏帖》中即提到“险中生态,力变右军”。最能说明乾隆对此推崇的,是一开头说的三希堂,他酷爱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三帖,就把古代法帖都找来,刻印成册分赐下臣,这样他的理念也就有了实物对应,对书法时风的引导也更加强有力。

康熙赐书

清代皇帝们自己崇尚帖学正宗,也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影响臣下。赐书是一种方式。因为赐书不光会展现帝王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造诣,书写的内容也极为关键,更重要的是获帝王赐书本身就是一种无上的荣耀。以康熙帝的赐书为例,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十一月,康熙南巡至孔庙行礼,为大成殿书“万世师表”匾额,紧接着,又赐给孔子的66代孙子孔毓圻《御制过阙里诗》,也让他感激涕零。

五年之后,他又南巡,自己把孔子、孟子及周公庙的碑文抄了一遍,赐给孔毓圻,大学者孟贞仁,东野沛然等人。他这种赐书是经常性的,孔子、孟子等圣人的遗迹及后人、忠臣、封疆大吏,赐的都是“万世师表”、“忠贞炳日”之类的话,这些人得到之后,受宠若惊,肯定更加效忠康熙。这也是一种对“正”、“敬”书风的推崇。

关键词:书法乾隆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25-03-31 17:53:32油菜花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25-01-16 09:41:03京剧艺术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25-01-13 10:30:03北京中轴线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