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依靠书法如何造就一代盛世?

2018-01-12 10:14:56    走寻  参与评论()人

清十二帝都特别喜欢书法,康乾盛世如此,之后的嘉庆、道光皇帝也是如此,至于皇帝们为何这般“不务正业”?可以从乾隆看出来。

乾隆学书法,学汉文化,自然免不了和汉臣的交往,继续深入汉文化,塑造自身的“儒雅”和正统形象。他借此提拔了很多汉人,皇权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彰显,没有皇帝的提拔绝不会有这些汉人的飞黄腾达。而优待近臣也使得他们感恩戴德,无形之中形成一种凝聚力。他们走出京城后,无论是京畿首辅还是封疆一方,都时时想着报效皇恩,不只是要求自己,也影响身边的人,而最终皇权也得到稳固。

康熙书法

比如,最受帝王优待的书家是乾隆提拔的张照。乾隆喜欢这个人,把他列入国史,说“羲之后一人,舍照谁能若”。这种话是皇帝说的,能不能担得起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乾隆学书崇尚正宗,将身为臣子的张照推至书圣的位置,一下子引导了清中期朝廷书学的发展,教化了天下士子。能得到皇帝的赏识,而且将与赵孟頫(谥“文敏”),董其昌(谥“文敏”)并列,称“三朝三文敏”,并有肖像画传世,足见其在清前期的书坛领袖地位。对一个人好,赐其高官厚禄还不够,还要捧到极点,让张照感激涕零。

清· 张照行书《弘历读昌黎集诗轴》局部

没有无缘无故对人好,乾隆能对一个汉臣这般好,是彰显皇权的手段,使书法的发展与其统治需要相适应。张照小变董字的秀媚为厚重,与乾隆统治下的“盛世气象”相暗合。启功先生曾经说:“有清八法,康、雍时初尚董派,乃沿晚明物论也。张照崛兴,以颜米植基,泽以赵董,遂成乾隆一朝官样书风。盖其时政成财阜,发于文艺,但贵四平八稳。而成法之中,又必微存变化之致,始不流为印版排算之死模样。此变化也,正寓于繁规缉矩之中,齐民见其跌宕,而帝王知其驯谨焉。”也就是说,学会皇帝喜欢的字体,能够走上人生巅峰。也就是说,推行统一规范的朝廷书法书写标准,更好的端正人心、统一思想。

乾隆书法

关键词:书法乾隆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25-03-31 17:53:32油菜花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25-01-16 09:41:03京剧艺术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25-01-13 10:30:03北京中轴线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