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伍蠡甫有过交往的美学家林同华也提到伍蠡甫为什么画原子弹的原因。“他认为绘画要跟着时代,既然古代可以把当时的事物上画,为什么飞机大炮不能上?”而且,林同华也谈到,伍蠡甫在三十年代的时候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他37岁的时候,他写过一篇文章叫《论文艺的倾向性》,而文艺倾向性这个概念就是从马克思主义开始的,这说明伍蠡甫当时就是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而且除了绘画之外,伍蠡甫还是翻译家,高尔基的《文化与文明》一书就是由他译介到国内的。
发布会现场,左一为汤胜天。
与同辈的朱光潜、宗白华等人相比,伍蠡甫被埋没了
伍蠡甫出生于1900年,与著名美学家宗白华、朱光潜实属同辈,但就知名度而言,远不及他们。对此,学者陈勇说道,就目前来说,伍蠡甫是一位被埋没的大家。对此,另一位学者夏锦乾也深表同意。夏锦乾谈到他做过几十年的文艺美学理论的编辑,但是他从来没有收到过一篇研究伍蠡甫的文章。而且他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专门研究伍蠡甫的论文时,发现只有16篇以其为研究对象的论文。
夏锦乾特别以伍蠡甫对于线条的论述,展示了伍蠡甫对于中国绘画美学的深入思考。夏锦乾总结了如下三点。第一是线条的主观性,意思是说画家眼里看到的东西是和画出来的东西有距离的。“线条不是现实当中有的。我们当时看到的点、线、面、体在现实里都是没有的。随着观察的角度,光线的变化,这个线都在变动,所以画成这个线,实际上是艺术家在看这个东西,每根线条都表示一种主观对客观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