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单霁翔:第一个走遍故宫9000多房间的人

2018-03-19 11:19:49    拾文化  参与评论()人

化君说:

9371间房屋、1200座建筑、20余双布鞋、5个月,捡垃圾、拔野草、拆违建、做“网红”……故宫博物院这个“特立独行”的院长,也许真的将如他自己所说,要“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

再过两年,故宫就满600岁了。

这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被来自全国各地的1600万名观众们欣赏,赞叹。

而近几年的故宫似乎有点不一样?

买票排队仅需十分钟,嫌麻烦还能网上购票。

黑乎乎的紫禁城大殿首次被点亮!

返聘已退休的能工巧匠来修缮文物。甚至很多从中央美院、清华美院毕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这个队伍。

2020年故宫整体开放面积将扩大到80%。什么养心殿,御膳房等“禁地”都将开放。

而这一切,不得不归功于单霁翔——故宫博物院的“看门人”,隐藏在紫禁城的“扫地僧”。

5个月,他踏破布鞋20余双,走完了故宫的9000多间房屋。自1420年紫禁城建成,只有两人做到:他和他的秘书。

他曾捧红我在故宫修文物,默默无闻、年复一年修文物的匠人自此成为男神。这部豆瓣评分9.4的纪录片,甚至超过《琅琊榜》和《舌尖上的中国》。

他曾恶搞明清帝王画像,在微信、微博世界里,故宫形象从此变成“萌贱网红”。又靠卖文创产品,一年创造10亿销售额。

故宫官方微博上展示的清代皇帝趣图。

在【朗诵者】上,董卿形容这位63岁的院长:“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从建筑学老师做到规划局局长,又从国家文物局局长做到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一生未离开过古建筑与文物保护工作。

因为挚爱和专注,故宫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一砖一瓦,在他眼中都是活态的生命体。

如今,单霁翔正将故宫——这座瑰丽辉煌的宫殿一点一点褪去神秘的面纱。

2020年,故宫建成600周年,单霁翔念念的是: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让“故宫”真正走向“故宫博物院”。

丨600年,只有两个人走遍故宫所有的房子丨

2012年1月,单霁翔就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受命上任的单霁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一间间房屋走访、察看故宫。这一走就走了5个月,踏破布鞋20余双,他终于走遍故宫9000多间房屋。

史称600年只有两个人走遍所有的房子:一个是单霁翔;一个是他的秘书周高亮。

走完故宫9000多间房屋后,单霁翔内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做游客时,看到其他游客抽烟,并不觉得有什么异样;做了院长后,再看到其他游客抽烟,简直不能忍。

这一细节,让他惊觉:自己已把故宫放上心头,开始把这里当成家了。

2013年,单霁翔提出“开放区不允许有一片垃圾”。

起初,他看到垃圾,亲自弯腰去捡;砖石缝里有烟头,他就亲手去抠。一年,他捡的烟头就有1000多个!

“我想把这当成家,有一种想呵护每一个角落的冲动。”弯腰俯身,是下属对单霁翔最鲜明的印象。

他要求一片垃圾落地后,两分钟内必须有人清扫掉,所有“犄角旮旯”,干干净净。久而久之,由于地面十分整洁,游客也不忍心扔了。

单霁翔又在2014年提出“屋顶不能有草”。

飞鸟或大风将草籽带到房顶,草生命力很强,生长过程中会拱瓦,瓦松动了,就会漏雨,导致木头糟朽,木结构的古建筑就得大修。

“我们做到了。从高处往下看,紫禁城的屋顶没有一根草”,单霁翔自信的说。

捡垃圾也好、拔野草也好,这在单霁翔看来,都是必须且紧迫要做的事。只要是对维护文物生态有好处,就得“有令即行、有禁即止”。为保证执行力,须坚持原则,甚至下猛药,用尊严来捍卫我们中国人的“家”。

整顿好垃圾,单霁翔搞起了“收复失地”工作

第一步,拆除破坏景观和谐的临时建筑;第二步,把占用古建筑办公的单位请走;还有接下来的第三步——清理宫墙之内的私家车。

故宫有1500多名工作人员,每天800多辆私家车停在宫墙内。通通停到外面去,他自己的车也不例外。

2013年4月,法国总统奥朗德的车辆,按照故宫要求停在了午门前,步行参观,自此以后,所有国宾都再无例外。

当年10月,印度总理参观故宫,因为年事已高,有关部门希望故宫破例一次,让其乘车进入,未获同意,最后采取折衷方案:换乘电瓶车,才进入了故宫大门。

丨决不打无准备之仗丨

接下来,单霁翔开始解决游客的槽点:人太多、买票难、无位置可坐。

2012年,他上任那一年,故宫年参观人次突破1500万。单霁翔看着一张单日游客18万的照片,忧心忡忡。

他决定限流!这在当时是一个大胆的想法。

2008年,故宫曾实行过限流,第一天就差点出了事。那天,售票窗口关闭后,几百名游客疯狂地敲打窗户,公安机关马上通知故宫开门,票没卖,就把人全放进去了。后来,再没人提限流的事儿。

2015年6月13日,故宫正式实行每天8万人限流参观。但单霁翔决不打无准备之仗,他做了两件事:

第一,用大屏幕滚动更新余票数量,即使余票售完,仍提供全天预约服务。

第二,把售票口搬到了端门广场,开设了32个售票口,这是全世界售票窗口最多的博物馆。他的目标是:让每个游客5分钟内买上票。而之前,售票口在午门,动辄几千人排几百米长队买票,一两个小时才买到票。

接着,单霁翔开始着手解决游客没地方休息的难题。

过去,故宫里专供游客休息的座椅不足,只能坐在石头上、屋檐下、御花园的栏杆上。他一看又急了:还能不能让大家有尊严地休息了。

他决定增设休息座椅:要结实,要坐着舒服,要跟周围环境协调,椅面要便于清洗,椅子底下要便于清扫……这么多要求一列,最后做成的实木座椅一把要3500块钱

丨“我在故宫修文物”,修的是匠心丨

当“整顿垃圾”、“收复失地”、“解决游客槽点”紧锣密鼓进行时,更重要的一项工作也在推进——“故宫整体修缮”。

2002年,故宫启动“百年大修”规划,这个项目计划用18年时间,对古建筑进行整体的保护修缮。

但由于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传统技艺的缺失,古建筑、古文物无法科学修复,单霁翔果断中止了所有修缮。“如果用这种方法修,修一栋会坏一栋。我们没法负这个历史责任。”

故宫修缮工程的转机在2015年。单霁翔用八分钟争取来了“故宫的事要特事特办”的批示,自此,故宫的修复不再视为工程,而是研究性的保护项目。

以养心殿为例。养心殿虽然体量不大,但是个充满故事的地方。自雍正皇帝后,八位皇帝在这里居住,殿内有1980件皇帝身边的文物,都是故宫顶级的,从未离开过养心殿,亟待修缮。

可是,参观都只能隔着玻璃,不得入内。到了冬天,游客在窗上哈一口气,再用手一抹,探视房间。单霁翔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说,这不叫博物馆。

现在,工程放在一边,故宫邀请学者先花两年时间研究。学者们共上报了36个科研课题,最后经过学术委员会的审定,确定了其中的33个。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的勘察,找到每一个文物的病害,再开始进行修缮。

这群学者也成为故宫修复中必不可少的角色。真正让故宫学者广为人知的是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它的爆红,单霁翔始料未及。

“没想到那么多的90后、95后的年轻人强势围观,今年有15000人报名、希望来故宫修文物;没想到豆瓣9.4评分,超过《琅琊榜》和《舌尖上的中国》,成为全国纪录片第一;没想到生冷的、默默无闻、年复一年修文物的人,居然变成男神。”

他又举了一个例子。故宫有一位漆器师傅,“几个月的时间里我总见他在修同一件器物,忍不住问他到底要修多久?师傅回答说,七个月。因为在北京只有伏天才能一天刷两道漆,平常是一天刷一道,而这件器物一定要刷满120道漆。”

单霁翔说,“我想这就是故宫的工匠精神。”

丨做“朕”的生意,如何成为超级网红?丨

2015年7月,朋友圈被一个H5页面霸屏:明成祖朱棣从画像中跳出来,唱着rap,玩着自拍,用微信、QQ与自己的后宫和大臣联络。

所有人对故宫的印象大为改观,故宫也第一次搭配上了“”这样的形容词。

故宫博物院虽在紫禁城中,但“故宫淘宝”早带着一股清流快速侵袭大众,萌贱之风一发不可收拾,文创产品也成为故宫“亲民”的最直观体现。

2015年,故宫文创产品,销售额达10亿元,利润近亿元。通过这些产品,民众也可以将故宫文化“带回家”,更近距离地体味传统文化。

故宫文创之所以这么“火”,单霁翔认为“秘笈”有三:不是简单复制藏品,要研究今天人们需要的信息和生活需求;挖掘藏品内涵,寻找与今天社会生活的对接点,用文化影响人们生活;不断追踪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追寻无限远的传播能力。

早上不到8点,作为故宫博物院“看门人”,单霁翔就会出现在紫禁城里。从神武门向西沿故宫巡查一圈,贯穿着单霁翔自2012年初上任至今的每个工作日。

单霁翔说,当朝霞满天的时候,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当月亮升起的时候,望着故宫,他心底就漫出一种静静守护故宫的幸福。

为了“把壮美的故宫交给下一代人”的质朴理想,再苦再累都值得。

- END -

关键词:单霁翔故宫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