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欧》剧照,还原了“投票离开”运动口号诞生始末
片中有个细节有如契诃夫所言的“前一幕挂在墙上的枪,下一幕它要打响”,在卡明斯同意出山担任“投票离开”( Vote Leave)运动总监一职后,他在墙壁上写下“take control”(掌控),然而他又始终对于这个口号感到不满意。直到一天夜里,他在床上阅读一本名为《所以你将要当爹了》(So You're Going To Be A Dad)的书,书中几行关于“失去控制”“夺回主动权”的字眼,令他有了灵感,最终将该运动的口号定为“take back control”(夺回控制权)。
事实上,相比当时其他脱欧组织、政党或运动,将脱欧归结为“反移民”、“NHS(英国健保制度)是英国人的NHS”,以及“欧盟要让土耳其入盟了”等议题,卡明斯曾严格给自己的运动划线,要求不要去触碰移民、经济利益等议题,而是关注在欧盟法院对于英国司法体系的干涉。(这与片中情节有些相悖)正因此,片中“卷福”饰演的卡明斯还专门给“take back”做了名词解释。讽刺的是,现如今,梅首相四处奔走,要求英国下院通过脱欧协议,她的论据就是政府可以将经历放在诸如NHS等民生议题上了。
《脱欧》剧照,现实中,当时脱欧派一直宣称,外国移民在健保问题上占了英国纳税人的便宜
然而,事情并不会如卡明斯所愿,民粹这条恶龙被放了出来,它不会在人们设计好的道路上前行,脱欧公投之前,支持留欧的议员乔·考克斯遇刺身亡,便是《脱欧》一片对于当时陷入歇斯底里状态的脱欧运动的一个血淋林的注解。
当下是现实,过去是历史。《脱欧》反映的那段往事,虽然仿佛就在昨日,虽然它的余波仍在,但对于今日的英国人而言,他们到底是想脱欧还是再搞一次脱欧公投,仍然是个问题。《脱欧》一片只是给他们提了个醒,不要又被情绪性议题操控了。
每年年度影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派,一种以专业影评为视角的电影评选,另一种则是各大平台以用户评分为基准的口碑排序。而随着互联网媒体的话语权重日益上升,后一种已经成为更能反映大众审美的表达视角之一。
当《地球最后的夜晚》在上映前拿到1.59亿元的预售票房成绩时,舆论重燃对艺术电影在国内影市的信心,没想到片子上映之后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尽管首日斩获2.62亿元票房,稳坐“元旦档”冠军宝座
距离 2019 年还有 不到10 天,正是各大平台的年度榜单满天飞的时候。最近两大国内外影评网站豆瓣和 IMDB 都推出了相关榜单,这次有哪些电影入选,又有那些你心目中的佳作落选呢?
1月7日,绿妖的《世界尽头是北京》再版,她与好友水木丁、蔡一玛、柏邦妮共同聊了“北漂”这个话题。《世界尽头是北京》首版于2012年,在绿妖看来,时间改变了太多东西,但是有些感受始终未变
苏珊·桑塔格(1933-2004),美国第一代公知,与汉娜·阿伦特并称为美国20世纪知识界的两位女神。作为文化评论家、小说家、电影制片人、导演和剧作家,她是不平凡的知识分子,也是引领时代的流行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