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似水如沙久相伴——记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

2019-04-15 21:23:54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起初她被前辈称作“小樊”,今天很多人亲切地叫她“老太太”。若以生命长度来丈量,樊锦诗与莫高窟相守的半个多世纪可谓漫长。可在樊锦诗心里,与这座千年石窟相处越久,越觉得它是非凡宝藏。她接住历史的接力棒,全心让莫高窟老去得慢点再慢点,保护得好些再好些。

似水如沙久相伴——记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

樊锦诗在敦煌莫高窟(2015年9月29日摄)。 新华社发(孙志军 摄)

一世黄沙缘

石窟里是沙子,鞋里是沙子,连头发里也钻满沙子。樊锦诗与莫高窟的缘分就从这粒粒黄沙开始。

她本是江南水乡的姑娘,祖籍杭州,上海长大,个头不高,人也瘦瘦小小。

她说她成长在新中国,有那个年代人的单纯果敢,坚信“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向”。1963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她西去敦煌。

在敦煌研究院一处不显眼的地方,有座名为《青春》的雕塑。一个齐耳短发的女孩,背着书包,手拿草帽,意气风发地迈步向前。这正是以初到敦煌的樊锦诗为原型雕塑的。

那时的她对敦煌还无深刻理解,只是被历经千年的色彩打动。“看一个窟就说好啊,再看一个还是好啊。说不出来到底有多大的价值,但就是震撼、激动。”

可要在大漠戈壁扎下根来,哪能仅靠一时心动。生活艰苦非常:喝咸水、点油灯、住土屋、睡土炕,如何洗澡是大家避而不谈的秘密。一卷起沙尘暴就更可怕,黑乎乎的风沙铺天盖地压过来。

但樊锦诗没走。“开始我也没想在敦煌待一辈子,可能是命中注定吧,时间越久,越觉得莫高窟了不起,是非凡的宝藏。”

关键词: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25-03-31 17:53:32油菜花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25-01-16 09:41:03京剧艺术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25-01-13 10:30:03北京中轴线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