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80年前,这首歌唱响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之声
80年前的今天,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获得巨大成功。80年间,无数音乐人一遍遍唱响这首民族之声。
如今在央视《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不同时代的演绎者齐聚一堂,再度唱响《黄河大合唱》。磅礴大气的民族乐章加上演绎者分享的年代故事,让现场观众掌声不断,眼含热泪。
这些演绎者分别是:
98岁的李一非,1939年的今天,她参加了《黄河大合唱》第一次公演;
97岁的解冰,她是抗敌演剧二队的老队员,《黄河大合唱》是从这个演剧队发展出来的;
75岁的瞿弦和,他是新中国成立后《黄河大合唱》第三段《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恢复者之一和朗诵者;
55岁的俞峰,作为指挥家,将延安鲁艺的“黄河”精神在新时代里重新唱响。
简陋而奇特的“交响乐团” 奏响时代最强音
黄河就是中华民族共同的“魂”,澎湃的黄河蕴含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激情。在那个外敌入侵、国土沦丧的年代,中华儿女将自己的激情汇合,在1939年我们唱响了《黄河大合唱》,发出中华儿女不屈的怒吼。
李一非老人回忆起80年前在延安的演出场景,历历在目。她说,即使知道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就坐在台下,但表演时全情投入的激动,让她忽略了与毛主席的这段距离。
解冰老人所在的演出队一直是流动的,主要在敌后给战士们、民兵、妇女演出。
当时没有交响乐团,没有灯光,甚至没有像样的舞台、乐器,演出条件极为艰苦。然而依靠他们的智慧,当时的演出队制作出了特殊的演出乐器——用子弹壳做的伴音乐器、用汽油桶自制的贝斯,用铁皮制作的打击乐器镲,甚至连喝水的缸子插上五六根木棍,也就成了打击乐器。
甲午海战之后,中国作为天朝上国的幻梦彻底破灭。 风雨飘摇,政治破败,但始终有一群知识精英保护着中国的尊严和气脉。他们或尊崇古道,或寻求新知。 观点冲突激烈,但竭力为中华民族寻得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