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艺术设计 > 正文

为中国文化在世界圈粉的不止“冰墩墩”

要说目前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热潮的,莫过于已跃居冬奥“顶流”且“一墩难求”的吉祥物“冰墩墩”了。但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部长陈宁介绍,冬奥会上还有很多触目可及的文化宝藏,在不动声色地向世界传递着中国文化的魅力。

为中国文化在世界圈粉的不止“冰墩墩”

2月14日,观众在颁奖广场与“冰墩墩”合影。新华社记者 丁汀摄

“如果没有文化,体育是失色的。”陈宁一到文化活动部,就体会到了国际奥委会(IOC)这个说法的深意。

每一届奥运会,必然也同时是文化的盛会。她意识到:“体育和文化之间是相互搭载的关系,有了文化,体育才能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有了体育,文化才能有更丰富多彩的内容。体育和文化从来是不分家的。”

“顶流”“冰墩墩”——中国文化代言“墩”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盼盼”,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福娃晶晶”,再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冰墩墩”,熊猫连续成为三届体育盛会吉祥物的原型,也成为中国文化最好的代言人之一。

本届冬奥会,吉祥物最初的创意其实来自北方民间小吃糖葫芦,又叫“糖墩儿”,但最终修改为带冰壳的熊猫形象。

为中国文化在世界圈粉的不止“冰墩墩”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设计总执行刘平云讲述从最初冰糖葫芦造型到最终设计出“冰墩墩”的故事。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陈宁解释说,改为熊猫,因为中国的大熊猫本身已经是一个国际普遍接受和喜爱的形象。但光有熊猫肯定是不够的,陈宁认为,“冰墩墩”的壳是关键。为了体现特色,这次给熊猫套上冰壳,既有冬季冰雪特色,又保留了民间文化——“糖葫芦过年举一个”,所以这个壳也是甜甜的糖壳。“同时,加了壳之后,它的气质也变了。这个外壳又像宇航员的外衣,跟我们的太空梦相连。”

金色花环的特制版“冰墩墩”只颁给冬奥会每个项目前三名的运动员,因此更是受到广大运动员和网友的热捧。已经站上一次领奖台的匈牙利短道速滑选手刘少林说,要再赢一个送给妹妹。对此,陈宁也感到与有荣焉。

为中国文化在世界圈粉的不止“冰墩墩”

2月12日,纪念品颁发仪式工作人员摆放“冰墩墩”纪念品。新华社记者 许畅摄

陈宁笑言:“‘冰墩墩’火了我当然很高兴,但也有个幸福的烦恼,就是每天都有人跟我要墩墩,可是我真的没有啊。”

“人在画中游”——国际奥委会官员被“美哭了”

现在到每一个场馆,陈宁都觉得很骄傲。因为无论是第一眼看到的场馆景观设计,还是场馆里DJ播放的音乐、体育展示、包括解说,都是文化活动的内容。而令她最自豪的是,国际奥委会官员对视觉和景观设计给了非常高的评价,甚至被感动落泪了。

对于场馆景观设计的突破,陈宁到现在还记得那一天。那天很晚了,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艺术总监林存真带着设计团队的年轻人举着电脑冲入了陈宁的办公室。“她们很亢奋,为什么?因为我们一直希望把中国元素融入场馆里的景观设计,但国际奥委会的规范有严苛的标准,所以她们还是苦恼了好一阵子。但那天,她们找到了契合点。”

林存真和设计团队把冬奥核心图形和其来源《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的山水长卷摆出来后,山水的走势、构图节奏和色彩,竟与IOC的规范要求非常贴合。“我觉得这是她们的一个重大发现。她们用中国文化中的感性审美解决了IOC的理性要求。”

为中国文化在世界圈粉的不止“冰墩墩”

《千里江山图》在北京冬奥会场馆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示例。

后来在与IOC进行视频会议讲解这个设计时,与会的IOC顾问、全球体育品牌专家西奥多拉竟然落泪了。林存真说:“当时我们隔着屏幕,看到她在抹眼泪,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但她自己讲,是因为看到了这个设计后觉得很震撼,是感动得流泪了。”文化,确实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而等到IOC负责形象景观的团队实际来查看场馆时,其中的顾问安波第一天就说,看到了一个最好的场馆,第二天又说,看到了一个最完美的场馆,到第三天的时候说自己已经没有词了,因为每一个场馆都会给他惊喜。

最后,陈宁收到了IOC团队负责人塞德里克的一封电子邮件。“一般来讲,他都是有问题才会直接给我发电邮。但那天我接到的是一封热情洋溢的表扬信。他说,确实是要感谢我们的团队把这样的景观呈现出来,他也感到很骄傲很自豪。”

冬奥会开赛后,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场馆运行团队秘书长程淑洁表示,意大利队对内场景观印象深刻,说滑行时觉得和“冰丝带”融为了一体。“实际上我们在镜头里也可以感受到,运动员好像在画中游一样。”陈宁说。

为中国文化在世界圈粉的不止“冰墩墩”

《千里江山图》与北京冬奥会场馆景观设计示例。

中国字中国红——润物无声的冬奥形象景观

一般人不理解什么是“奥运形象景观”(Look of the Games),它是指在所有的奥运会场馆、地点实行统一的标识、装饰系统等。林存真形容为,就是给冬奥会“化了个妆”。

怎么把中国文字融入冬奥会的景观中,设计团队下了大功夫。陈宁说:“外国人看中国字,感觉是画。所以比如会徽,它是非常有力道的中国字,但它又是结合了很多要素的图案。”在首钢大跳台的比赛中,伴着谷爱凌等冬奥健儿的一飞冲天,世界也无数次目睹了赛场旁巨大的“冬”字形会徽,成为运动员拼搏精神的完美背景。

为中国文化在世界圈粉的不止“冰墩墩”

2月8日,中国选手谷爱凌在比赛中。她的空中姿势和“冬”字形会徽十分相似。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摄

冬奥会上代表着各个项目的体育图标也是。被誉为“冬奥小红人”的体育图标,实际上是文字的变形,灵感源自汉代篆印。

陈宁介绍,在推出“一起向未来”的冬奥主题口号时,他们也同时启用了冬奥字体。“口号推出时就是用冬奥字体写的,现在很多人也在找这个字体,但目前字库还没有搭建完,因为需要6000多字才能成库,所以还在完善。希望未来能作为冬奥文化遗产,永久保留下来。”

为中国文化在世界圈粉的不止“冰墩墩”

2020年12月31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正式发布。新华社发(北京冬奥组委供图)

中国色彩的应用也独具匠心。在一些场馆,尤其是雪上,设计团队大胆地采用了中国红,而一开始国际奥委会是不接受的。“但我们坚持了,因为第一,中国在过年。第二,雪上是蓝天、白雪和冷色的场馆,我们认为要加一些跳脱的红色,才不会被镜头‘吃’进去,也更有中国的特色。后来发现,加些红色确实又应景又更适合镜头。所以最终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认可。”

就连奥运奖牌金、银、铜牌的色彩,厂家在生产时都细致地调到了完美。“丝带的设计也是,颜色、材质、长短,都有匠心在其中。”陈宁还透露,奖牌的丝带进行了防火处理,她亲自拿打火机验证过,确实防火。

记者:李丽、王璐、王恒志、李会平

(责任编辑:梁弈文)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黑神话:悟空”主题艺术展|为情怀更为艺术

    “黑神话:悟空”主题艺术展|为情怀更为艺术

    图为“黑神话:悟空”主题艺术展上,观众在拍摄展品。记者徐彦摄最近,杭州的一场展览火了。

    2025-04-22 11:33 黑神话,悟空
    古人那些奇奇怪怪可可爱爱的印章

    古人那些奇奇怪怪可可爱爱的印章

    西周 三角形与椭圆双联玺春秋 菱形“王戎兵器”玺春秋 “士君子”双圆形+三角形玺元 钱选 《王羲之观鹅图》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如今

    2025-04-16 14:42 印章
    故宫特展来了!172件文物感受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

    故宫特展来了!172件文物感受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

    4月14日,“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特展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特展将于4月15日至7月27日在故宫神武门展厅展出。

    2025-04-16 14:32 故宫
    近距离感知中国文化的魅力(外国游客感受“中国之美”)

    近距离感知中国文化的魅力(外国游客感受“中国之美”)

    中外游客体验湘西苗族传统服饰。

    2025-04-08 10:07 中国文化 魅力
    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

    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

    3月29日,演员表演越剧《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选段。当晚,缘梦·芳华——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宣推活动在福建芳华越剧院举行。

    2025-04-01 10:50 越剧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守宝人丨云端守寺三十载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守宝人丨云端守寺三十载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2025-04-01 10:41 守宝人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这是3月22日拍摄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瓦窑村的油菜花田(无人机照片)。

    2025-03-31 17:53 油菜花
    中转式旅游:追求“高性价比”与“松弛感”

    中转式旅游:追求“高性价比”与“松弛感”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02-24 10:19 中转式旅游
    蛇年寻“蛇”——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蛇年寻“蛇”——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2025-02-11 09:47 蛇年 博物
    “冰雪热”遇上“非遗热”,真燃!

    “冰雪热”遇上“非遗热”,真燃!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025-02-07 11:44 非遗 冰雪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