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英雄儿女》以独特的方式,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为了保家卫国,不惜牺牲的大无畏英雄主义气概。记者叶辰亮摄
毛时安
■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城市上海和英雄的上海人民倾尽全力,与前线的战士共同捍卫祖国的和平,成千上万的普通市民闪耀着英雄的光辉。话剧《英雄儿女》诞生在上海,恰逢其时,也是理所必然,它是历史厚重的印证
■英雄主义始终是上海,是共和国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从王成身上、从王芳身上,从英雄儿女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在理想光芒照耀下的大无畏的英雄气质,这种气质,正是我们民族我们国家走向未来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上个世纪50年代以青春和生命谱写的雪白血红的英雄壮举,60年代巴金创作的小说《团圆》长影拍摄的电影《英雄儿女》、21世纪新时代的上海话剧《英雄儿女》,一脉相承,不断深入,历史庄严悲壮时刻的动人故事,在不同的时空建构了我们不灭的文化艺术记忆。
几个月前,得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创排话剧《英雄儿女》的消息,心中有些忐忑——小说与电影在先,话剧该如何翻越横亘在面前很难逾越的两座高山?看完首演,我和所有观众步出剧场,在星光下,还在回味着,舞台上滚滚烽烟中屹立着的英雄儿女的群像。尽管首演,难免有生疏之处,我还是非常兴奋地发了一条微信“首战告捷”。
话剧《英雄儿女》的首战告捷在于,小说和电影原作提供了扎实的生活体验和艺术基础,但告捷的更重要原因在于,全剧的舞台呈现有气质有激情有人情。作品努力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对小说和电影精神内涵再度深入开掘。在巴老的小说中,王成、王芳的英雄主义为浓郁厚重的兄妹、父辈和两代人情感所包裹,同名电影选择突出了英雄气概带动人间温情,话剧则将这两个部分糅合在一起,进一步丰富了人物的精神世界和理想情操。“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话剧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为了保家卫国,不惜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精心保留并且强化了电影中王成一人孤守无名高地,在敌人四面包围的绝境中,高呼“向我开炮”,端着爆破筒冲向敌人,与敌同归于尽的高扬着英雄主义精神的经典瞬间;而且加入了大战前夕,在弥漫的硝烟和隆隆的炮声中,王成小四川在狭隘的坑道里宣誓,火线入党的庄严场景,一面简易的红旗映红了他们青春的脸庞;王成和王芳、小四川和文工团队长凌光华、战士们和文工团员们,一字一句签订、朗读生死协议视死如归的庄严时刻。话剧以一曲酣畅淋漓的英雄主义之歌,唤起了观众内心的英雄主义激情。英雄主义是人类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力量。英雄主题,是人类最早的神话、史诗的不朽主角,也是古今中外文学艺术生生不息的母题,更是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生生不息的精神伟力。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茶,起源于中华大地,最早可追溯至上古神农时期。历经岁月涤荡,茶生活早已深深融入国人的日常起居,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茶入画,以画释茶,古代绘画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艺术、美学等信息,以古代茶画为媒,可以探寻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起居和饮茶方式的变迁,以及茶家具和相关陈设用品的演变等,从而梳理茶生活与茶家具的发展脉络。
若说《红楼梦》里大众知名度最高的人物,“穷婆子”刘姥姥大约可以排入top5。尽管她在全书中戏份有限,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为“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宁荣二府增加了少见的欢声笑语,也给绮罗丛中的泼天富贵补充了来自下层平民的视角。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2000多年前的古人,竟然用这个原理制作了一件酒器——竹节柄铜汲酒器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正名”,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对于万事万物,都要赋予他们一个合适的名。那么,给自己或自己的孩子起一个好名字,自然是空前重要。不过,有些古人的名字似乎起得非常随便,甚至难登大雅之堂。
翰林院是“为国储才”。“储”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在较长时间内,在朝廷有意识地培养下,通过接触顶级信息、人才、事务,并静下来思考、学习、锻炼、交流等,避免因沉沦琐碎事务而失去宏观能力,保持战略视野;第二层则还是以使用为目的,翰林院是清流部门,但不是为培养清流而存在,道德文章、圣人古训是面,经国天下、谋划布局才是里。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于2022年11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故宫博物院近期举办“茶·世界——茶文化特展”,以展览形式,展现茶史之厚重,茶道之精深,古今茶事之丰富。
发生于1858年的“戊午科场案”,对年轻的咸丰皇帝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考验。面对清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科场舞弊案件,他的想法和行动无疑会对当时乃至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戊午科场案”入手,梳理并总结出咸丰皇帝的处置措施,有利于客观、深入地了解咸丰其人,进而对晚清的科场和政治腐败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
历史上,孔子以“有教无类”的态度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从当时社会各阶层中广泛接收学生、传授学问。司马迁曾描述了孔子一生收徒授业的奋斗情况:“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就是孔子门下三千徒相立、七十二贤人的情形。
一个沿街挑担卖饼的,能在“县中心”住独院两层小楼,还养得起漂亮妻子当全职太太。这人是谁?说他是卖炊饼的武大郎,是不是也没什么问题。武大郎(宋文华饰)卖炊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