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戏剧 > 正文

传统戏曲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创新何以“双向奔赴”

这几日,两首戏曲与流行音乐结合的作品,通过综艺节目走入大众视野。先是在《我们的歌》第四季中,流行歌手张淇与萧敬腾分别用生旦戏腔合作一曲《武家坡2021》,借戏曲元素来为流行音乐舞台带来惊喜。紧接着是央视综艺《拿手好戏》中,音乐剧演员蔡程昱和郑棋元合唱一首昆曲与说唱混搭的《好姐姐》。两个舞台作品引发全网热议,前者更是在节目播出次日先后冲上抖音、快手热搜榜,歌曲则登上QQ音乐飙升榜第一位。观众被流行歌手、音乐剧演员诚恳学习传统文化后带来的精彩演绎所感动,同样也为两首歌将戏曲与流行乐碰撞出的惊艳效果所震撼。

巧合的是,两首歌的原创者均来自上海。《武家坡2021》的词曲作者是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在读研究生李政宽。而《好姐姐》则出自上海昆曲领军人物张军与流行音乐制作人彭程合作的专辑《水磨新调》,推出的十年间持续被影视使用、综艺翻唱。一直以来,杂糅戏曲的流行音乐作品不在少数。其中,有的在资深戏迷与青年受众中呈两极化反馈,赚了流量输了口碑;有的则在融合混搭中“四不像”,渐渐没了声量。如何能让传统戏曲与流行音乐真正实现“双向奔赴”?回溯这两首口碑热度双赢作品的创作之路,可以窥知一二。

《武家坡2021》:从音乐到主题的“剔骨存肉”

如果不特别说明,很难想象这首《武家坡2021》出自一位95后戏曲人之手。李政宽虽不过二十多岁,可他自小学戏,师从麒派,又对汪派颇感兴趣,后改学戏曲导演,“龍猛寺寬度”的网名也小有名气。他之所以持续探索京剧音乐上的创新,是因为他相信:向当下年轻人普及、宣传戏曲,就要从它的音乐入手。

“最早是用吉他玩京剧,将《四进士》《华容道》等京剧剧目的经典唱段改编成民谣。”这一阶段,他保留了京剧板式结构,辅以吉他或其他西洋乐器伴奏,带来新的体验。但很快他便不再满足于此,开始“剔骨存肉”——抛开西皮二黄的结构,转而用流行音乐的框架去“糅”出一首全新的作品。于是有了《武家坡2021》《彼时四郎叹》等一系列全新作曲作词编曲的歌曲。不过,李政宽的演绎在唱腔、发音上都较严谨地遵照了戏曲音乐的基本规律,有意识地与一些流行“戏歌”保持距离。他知道,如果只有粗糙的戏曲元素拼贴,演唱不过模仿戏腔,不顾尖团音的区分,乍听之下或许旋律好听,可经不起细细品味,更难以引领听众感受传统戏曲音乐的精深美好。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1800多年前的古人,竟然把“教科书”刻在石碑上

    1800多年前的古人,竟然把“教科书”刻在石碑上

    在纸张尚不普及的古代,石刻碑文是文字流传后世最好的方式之一,三个看点带你认识熹平石经残石。

    2023-09-26 09:42 古人 石碑 教科书
    茶烟透窗魂生香:历史流变中的茶生活与茶家具

    茶烟透窗魂生香:历史流变中的茶生活与茶家具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茶,起源于中华大地,最早可追溯至上古神农时期。历经岁月涤荡,茶生活早已深深融入国人的日常起居,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茶入画,以画释茶,古代绘画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艺术、美学等信息,以古代茶画为媒,可以探寻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起居和饮茶方式的变迁,以及茶家具和相关陈设用品的演变等,从而梳理茶生活与茶家具的发展脉络。

    2023-09-25 09:45 茶生活 茶家具
    为什么说刘姥姥才是《红楼梦》里的情商天花板?

    为什么说刘姥姥才是《红楼梦》里的情商天花板?

    若说《红楼梦》里大众知名度最高的人物,“穷婆子”刘姥姥大约可以排入top5。尽管她在全书中戏份有限,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为“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宁荣二府增加了少见的欢声笑语,也给绮罗丛中的泼天富贵补充了来自下层平民的视角。

    2023-09-22 13:39 刘姥姥 红楼梦
    八年级的物理题,2000多年前的古人已会做了

    八年级的物理题,2000多年前的古人已会做了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2000多年前的古人,竟然用这个原理制作了一件酒器——竹节柄铜汲酒器

    2023-09-20 13:38 2000多年前 物理题
    公孙丑、文丑、张丑……他们究竟丑不丑?

    公孙丑、文丑、张丑……他们究竟丑不丑?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正名”,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对于万事万物,都要赋予他们一个合适的名。那么,给自己或自己的孩子起一个好名字,自然是空前重要。不过,有些古人的名字似乎起得非常随便,甚至难登大雅之堂。

    2023-09-18 11:02 民间 名字 奇名 怪名
    翰林院为何成为大明官员进步的快车道?

    翰林院为何成为大明官员进步的快车道?

    翰林院是“为国储才”。“储”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在较长时间内,在朝廷有意识地培养下,通过接触顶级信息、人才、事务,并静下来思考、学习、锻炼、交流等,避免因沉沦琐碎事务而失去宏观能力,保持战略视野;第二层则还是以使用为目的,翰林院是清流部门,但不是为培养清流而存在,道德文章、圣人古训是面,经国天下、谋划布局才是里。

    2023-09-15 10:59 翰林院 大明官员
    走进故宫博物院茶文化特展 开启一场文化“茶”旅

    走进故宫博物院茶文化特展 开启一场文化“茶”旅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于2022年11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故宫博物院近期举办“茶·世界——茶文化特展”,以展览形式,展现茶史之厚重,茶道之精深,古今茶事之丰富。

    2023-09-14 09:55 故宫博物 院茶文化特展
    咸丰皇帝是如何处置“戊午科场案”的?

    咸丰皇帝是如何处置“戊午科场案”的?

    发生于1858年的“戊午科场案”,对年轻的咸丰皇帝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考验。面对清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科场舞弊案件,他的想法和行动无疑会对当时乃至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戊午科场案”入手,梳理并总结出咸丰皇帝的处置措施,有利于客观、深入地了解咸丰其人,进而对晚清的科场和政治腐败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

    2023-09-13 09:43 咸丰皇帝 戊午科场案
    孔子弟子三千,谁最有钱?

    孔子弟子三千,谁最有钱?

    历史上,孔子以“有教无类”的态度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从当时社会各阶层中广泛接收学生、传授学问。司马迁曾描述了孔子一生收徒授业的奋斗情况:“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就是孔子门下三千徒相立、七十二贤人的情形。

    2023-09-11 10:53 孔子 收徒授业 孔门弟子
    卖炊饼的武大郎一天能挣多少钱

    卖炊饼的武大郎一天能挣多少钱

    一个沿街挑担卖饼的,能在“县中心”住独院两层小楼,还养得起漂亮妻子当全职太太。这人是谁?说他是卖炊饼的武大郎,是不是也没什么问题。武大郎(宋文华饰)卖炊饼。

    2023-09-08 13:43 卖炊饼 武大郎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陈蕊
    chenrui@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