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永芳古戏院上演的汉剧《断桥》剧照。
这座深藏在武昌繁华街巷的老戏院,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从门可罗雀到场场爆满,“逆袭”的密码到底是什么?
永芳古戏院只有一百多个座位,是名副其实的“小剧场”。小剧场演出,演员与观众的距离拉近,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沉浸”感,也让演员在演出时能清楚感受到观众的情绪起伏。
暑期,湖北武汉,永芳古戏院。炎炎烈日也挡不住观众的热情,不仅场场爆满,甚至还因观众太多不得不临时加演、加座。而且看戏的观众60%以上是年轻人,打破了戏曲观众多是老人的传统认知。
这座深藏在武昌繁华街巷的老戏院,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从门可罗雀到场场爆满,“逆袭”的密码到底是什么?
青年演员勇挑大梁
铿锵锣鼓中,小青双剑齐舞,干净利落;许仙腾挪躲避,时而将长发甩成风火轮,时而“砰”的一声以背摔地,显露真功,赢得满场喝彩。而面如桃李的白素贞,一亮相、一开腔,便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她的扮相柔中带刚,眼神明净如星,音色高亢而又婉转,就连老戏迷都连连叫好。
7月15日下午,永芳古戏院里上演了汉剧《断桥》等折子戏,都是由年仅十八九岁的演员担纲主演,演出的都是传统戏曲的经典段落,但他们的扮相身法、唱腔音域,别有一番青春活力。“我认为,青春气息是永芳古戏院获得观众认可,特别是青年观众认可的重要原因。”湖北省文联主席、湖北省演艺集团艺术总监杨俊说。
开学了,不少学生家长正在给孩子准备开学装备,入学需要准备什么,对新生而言,书包、笔、笔袋、橡皮、尺子、涂改液等肯定少不了。不论古今,孩子入学都是家里的大事。那么古代的开学装备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道光二十六年(1846),湖南名士周寿昌到广州游历时记下不少新鲜见闻,其中“最奇者”还要数“画小照”: 坐人平台上,东面置一镜,术人自日光中取影。和药少许,涂四周,用镜嵌之,不令泄气。有顷,须眉衣服毕见,神情酷肖,善画者不如。镜不破,影可长留也。取影必辰巳时,必天晴有日。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古往今来,从古罗马到古埃及,从北美洲的印第安部落到北欧海域的维京人,语言、文化、社会形式迥异的各个民族和国家,都一代代流传着属于自己的精奇志异。似乎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对神秘力量和魔法生物的幻想和探索是不分东西南北、无论古今中外都能参与的共同话题。
茶和酒是中国人最常饮用的饮品,纵观我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也处处弥漫散发着幽幽酒香与茶香。尤其唐诗和宋词,更是与酒和茶相辅相成、水乳交融,并由此衍生出博大精深的中国诗词文化。
今日七夕——中国人的情人节。牛郎会织女,送啥礼物表心意是个问题:送红包略俗,送花不实用,有没有既浪漫又贴心的好物件?
眉、眼、口、鼻齐全脸蛋圆圆毛发茂盛表情或喜或悲或怒或哀它们是谁?有什么故事?喜怒哀乐表情各不相同它们是谁?浓眉大眼拥有显眼的三角鼻和苹果肌修剪得极为整齐的“八”字胡子下面嘴巴紧闭再
中国人自古就很重视自己的头发,在古代就流传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的说法,可见古人将头发视为身体的一部分,极其珍视。那么古人没有现代洗发护发美发的条件和技术,是怎样洁净保养头发的呢?
一部热映的“封神”电影,将殷商王朝推入我们视野。谈及唐宋明清,我们自觉亲近,可提起商朝,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似乎总因格外久远而烟雾缭绕的。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的是这几种日常生活用品必是每天首先要操心打理的。七件事中,有三件是调味品,即盐、酱、醋,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盐乃百味之首,菜、汤、粥等食物,在没加盐的时候,味道寡淡,难以下咽。一旦加入盐,味道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美味异常。精明的巴渝先民,很早就使用盐作调味品对食物进行调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