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中,没有神化的英雄,更没有只见道德标杆不见活人气息的守节遗孀。谭嗣同祠堂落成,剧作在此时设置了时空穿越的桥段,二人跨越生死再度重逢,令人动容。此时,李闰垂垂老矣,谭嗣同风采依旧,李闰羡慕他的风采依然,而李闰也成了谭嗣同羡慕的人,因为她在谭嗣同思想的引领下,做了他未竟之事,她是一个真正的实干者。
在祠堂内,在谭嗣同“夫人哭吧”的柔声中,剧作通过李闰的“十哭”来达到情感的最高潮。“十哭”是编剧技法,更表现了李闰最为柔软的一面。女性的坚韧、隐忍、娇柔、可爱,通过演员的唱念做打一一道来。在谭嗣同循循善诱的引导下,李闰发现夫妻间精神上的和谐。这里浓烈的情感正映照了谭嗣同死后李闰将自己的字号改为“臾生”的行为,表明她含悲忍辱暂且苟活之意,体现二人对于情感的坚定与守望。
在剧末的“与君相逢横水”章节,舞台上的李闰通过一袭红色套装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转变。置办这身现代套装的时候,年轻的李闰的内心还是一位传统女性,“不好意思”接受新式的服饰,而在年老时穿这件衣服则显示出她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服饰与心灵之间形成了互文关系,一袭现代红衣套装的李闰,成了现代女性。这与开场时的传统服饰形成对比,李闰终于成长为“走到台前”的现代新女性。
《夫人如见》舞台美学简洁空灵,表现了剧目中“虚与实、生与死、真与幻”的关系,也与剧中推动情节发展的“信”这一重要媒介相映成趣。在舞台上,刀斧手与剪影共同作用,勾勒出谭嗣同被砍头与王朝的消亡,可在此基础上增加更为明晰的表达语汇,增加剧作的形式感。
此外,谭嗣同死后李闰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来展现丧夫后的癫狂,以此来渲染一个女子的心灵悲痛,这种癫狂本身是极具震撼力的,但是在人物塑造中美感有所欠缺,需通过艺术化的手段处理疯癫的表象与形态,使其更具美感。这部作品的美学追求是现代的,但它同时也是属于湘剧的,可以在现代手法的基础上兼容戏曲的身段之美,使内容与形式达到更好的呼应。
纵观湘剧《夫人如见》,我们可以看到主创团队的现代品格、美学探索与变革剧场的追求,这是时代进程中戏曲创作者所需要的重要品质。期待湘剧在未来赢得更多的青年观众群体,彰显湘剧的艺术新高度。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这是3月22日拍摄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瓦窑村的油菜花田(无人机照片)。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