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博园内,游客欣赏戏曲表演。主办方供图
随着“国风超有戏”戏曲音乐会的结束,第7届中国戏曲文化周日前在北京园博园落幕。9月28日至10月4日,20个省份近50个优秀文艺院团院校,为来自全国的游客奉上120余场演出、百余场次讲座导赏对谈、近200场次互动活动,现场吸引近10万人次,观众年龄构成更加年轻化,全网全媒总浏览量超过5.6亿,为广大民众奉上了丰盛的戏曲文化盛宴。
阵容强大、星光璀璨是本届戏曲文化周一大看点。尚长荣、李玉芙、杨少春、岳美缇、谷文月等戏曲名家或在现场,或以视频形式亮相,让观众近距离聆听戏曲“大师课”。风格多样的剧目,尤其是一些地方园结合地方文化,演出了很多充满地域传统文化特色和鲜明艺术个性的剧目,令观众大呼过瘾。
忆江南园里,黄梅戏等江南地区广为流传的戏曲剧种纷纷登场,让人们在亭台楼阁中感受江南戏曲之美;闽园里,京剧《空城计》《斩马谡》《辕门射戟》《白门楼》以不同英雄人物为主线讲述三国故事;岭南园里,四川省川剧院带来的《变脸·吐火》《滚灯》等节目展示川剧绝活,令观众时而捧腹大笑,时而如醉如痴。
本届戏曲文化周上,无论是各个院团的展演、路演、教学,还是互动游园活动,都让老百姓感觉戏曲就在身边。
北京邮电大学在读研究生韩婷初中时就喜欢唱黄梅戏,此次在戏曲文化周上,她得以穿上戏服跟老师学习了《女驸马》选段。“很开心在园博园的舞台上获得和专业老师学习的机会,这也算是圆了我的一个梦。虽然我不是戏曲专业出身,但是我会继续怀着对戏曲的热爱,学习戏曲,传播戏曲。”
由新疆博物馆精心打造的“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献展”自2023年8月亮相以来,不断吸引观众的目光。日前,记者来到展厅,在一件件跨越千年的珍贵文书中,品读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近日,“澄古匠心——伍炳亮家具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该展览系统呈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伍炳亮40余载创作生涯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带领观众走进中国传统家具的艺术世界。
音自大唐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西安鼓乐,是我国保存完整的大型合奏乐种之一。通过东仓鼓乐社乐师们的创新演绎,西安鼓乐穿越千年,绕梁不绝。
南京博物院是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依托单位、近现代纸质文献脱酸保护技术重点实验室。10年来,南京博物院在纸质文物传承保护方面持续探索,科研成果不断注入,文保能力不断增强,一代代文物工作者接续努力,让古老纸张绽放更多光彩。
人头攒动在“四叶草”里,热情与期待传递在一次次握手和相拥中。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际朋友圈大聚会。
走上发言席,网络编剧于小千先抛出了自己的思考:“面对当下创作火热而作品易朽的市场,我们和我们的作品何以生存,何以自处,何以竞争?”注视着台下的同学,他想了想说:“这次研修采风活动
现代观念里过不下去随时离婚已不是新鲜事,其实在礼制严格的古代,离婚同样存在。古代夫妻离异被称为“仳离”“离绝”“绝婚”“出妻”“休妻”等,直到晋代,才开始出现“离婚”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