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台北故宫博物院“人气国宝展”,展出了唐玄宗传世唯一墨迹《鹡鸰颂》,引起了广泛关注。
近期,“人气国宝展”又上新了,第二档国宝重磅来袭!你见过苏轼、苏辙、苏迈、苏过四人的书法作品同时展出吗?此次展出的《苏氏一门法书》,为大家呈现了一场文豪苏氏家族的书法盛宴。而在这其中,尤以苏轼的五封信札最为夺目,直接引发了书法圈新一轮的热度。
这五封信札都是苏轼写给杜氏家族的信,每封信都是寥寥数字,但却为我们展示了苏轼早、中、晚不同时期的书法风格。早期,苏轼意气风发,书法字体清秀,风格沿袭“二王”一脉。到了中期,他的书法风格随着心境的改变,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少了晋人的清逸,多了些颜真卿和杨凝式的“雄强”,书法也从二王书风转向了“尚意”书风。晚期,苏轼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的书法更加成熟稳重,情感也于笔尖自然流露。
《苏氏一门法书》图片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
那么这些信中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他在这段时间又经历了怎样的波折?这五封信札看似只有寥寥数语,却可以与当时苏轼的处境和心境一一对应,可以呈现出他不同时期的心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苏轼,看到了他不同时期对人生的态度。
名动京师 意气风发 锋芒毕露
苏轼是大文豪苏洵的儿子,从小接受严格的家庭教育。他二十一岁便登进士第,被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赏识,欧阳修曾预言苏轼的文章必将“独步天下”。
因欧阳修的褒奖,苏轼刚出道就名动京师,事业可谓顺风顺水。此时的他充满了理想和抱负,一腔热血,要报效朝廷。
治平二年(1065年)正月,他刚结束凤翔的三年任期,调回京城,负责编修国史,虽然没有实权,但也是文人们向往的清闲官职。在此期间他接触了宫中所收藏的大量墨迹珍品,其中就有二王的书法。
三十岁的苏轼意气风发、锋芒毕露,他的书法与他当年的性格很像,字体清秀,取法二王,有着晋人尺牍的风貌。
《苏氏一门法书》之《宝月帖》图片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
苏轼的《宝月帖》就书于治平二年(1065年),是他写给杜叔元的信札,只有四行,共四十二个字,也是目前苏轼传世最早的墨迹,此时还未形成苏轼“石压蛤蟆”的独特风格。
这一年,苏轼的父亲苏洵编撰了一百卷的《太常因革礼》,马上要收尾了,特别忙。苏洵这时的身体也不太好,没有时间给朋友杜叔元写信问候。近期又收到了苏轼堂兄宝月的来信,宝月在信中也提到了杜叔元。(宝月很早就出家了,苏轼的弟弟苏辙带回唐人摹本《兰亭序》,就曾交给了宝月来刻碑。)而且杜叔元的儿子杜道源刚任监簿一职时,他也没有来得及祝贺,于是苏洵让苏轼帮忙给杜叔元写了这封信。
《宝月帖》局部
就在这一年,苏轼的结发妻子王弗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七岁,留下了不满七岁的儿子苏迈。王弗十六岁就嫁给了苏轼,她经常帮助性格直爽的苏轼辨明人情是非,是苏轼的得力助手。二人性格互补,相互依赖。王弗在去世前仍然不忘叮嘱苏轼要听其父亲苏洵的话,防止被歹人算计。
在王弗去世十年后的一个夜晚,苏轼梦到了王弗,梦醒后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在妻子王弗去世后的第二年四月,苏轼的父亲苏洵也与世长辞,享年五十八岁。于是苏轼和苏辙两兄弟护送苏洵的灵柩回四川眉山老家,为父守孝三年。此时的苏轼还不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回四川老家,因为他此后的生命中,将降临一场政治风暴——那就是“乌台诗案”。
黄州重获新生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
“乌台诗案”让苏轼在狱中遭受百般折磨,两个多月的审讯让他的精神和肉体都受到了极大的凌辱和摧残,就连隔壁关押的狱友都看不下去了。
在狱中,他写下了“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的绝命诗。
在苏轼被囚禁一百三十天后,神宗大赦天下,他终于活着走出了牢房,呼吸到了外面的空气。
明明知道“平生文字为吾累”,但苏轼出狱后的第一件事,还是作诗。“百日归期恰及春,余年乐事最关身。出门便旋风吹面,走马联翩鹊啅人。却对酒杯浑似梦,试拈诗笔已如神。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看似苏轼很洒脱,实则他是在安慰自己,人生在世犹如匆匆过客,什么功名利禄都不重要,要过好余下的日子。
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喜庆中,苏轼却在冰天雪地中启程前往被贬之地——黄州,他也做好了此后都在黄州生活的准备。
元丰三年(1080)二月一日,苏轼到了黄州,一切都是那样的凄凉。因为被贬担任虚职,没有俸禄,没有像样的住所,他只能借住到当地的定惠院中,跟着和尚们吃斋。
此时的苏轼还没有从“乌台诗案”的阴影中走出来。他也曾受众人追捧,充满理想和抱负,不用为生活奔波,却因为文字被关在监狱里,差点死去。
苏轼将自己封闭起来,他不知道接下来的人生应该怎样过。只有到了夜深人静时,他才会一个人悄悄的出门走走,或许只有这个时候他才会觉得自己是安全的。一个人闲逛、发呆、自言自语,成为了他的日常。
《苏氏一门法书》之《啜茶帖》图片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
就在这段时间里,他给好友杜道源写了一封信,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啜茶帖》。他邀请杜道源见个面,一起喝喝茶,有点事想和他商量。顺便问候了杜道源的儿子杜孟坚。
苏家和杜家的关系一直都很好,苏轼虽被贬,但身边一直珍藏着杜道源的父亲杜叔元送自己的诸葛笔,或许他给杜道源写信的笔就是当年那支诸葛笔。
《苏氏一门法书》之《京酒帖》图片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
《京酒帖》也是此时所做。两封信,都只有寥寥数语。经历了“乌台诗案”的苏轼不敢再随便写东西给朋友,害怕他们再次被牵连,他的信中有茶、酒和日常起居,也不知道朋友是否能来。
这两封信与苏轼刚到黄州,在饮酒后所写的草书《梅花诗帖》风格完全不同,《梅花诗帖》能够感受到苏轼经历了生死后,在极度压抑的状态下内心的突然释然,用笔大开大合,酣畅淋漓。同样是寥寥几字,却气势逼人。
这两封信札与《梅花诗帖》相比却显得格外平静,或许此时的苏轼已经开始慢慢适应了黄州的生活。
《梅花诗帖》图片来源:网络
苏轼将信寄出后不久,杜道源就来到了黄州定惠院,他也是苏轼被贬黄州后第一个来看他的老朋友。杜道源的到来给苏轼极大的安慰,而且还带着苏轼去了武昌散心。
好朋友或许就是这样,你无须多言,他已经知道你的用意。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会不顾一切,来到你的身边,只为陪你喝茶、饮酒。
这一年其实也是苏轼最痛苦的一年,身边没有家人也没有朋友。他在自我疗伤中慢慢的走了出来,开始面对当下的生活,接触周围的人和事。
黄州被贬的五年是苏轼的高产期,也是苏轼重获新生的五年。在这五年里,他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不仅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三月七日》,更有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帖》。
《黄州寒食帖》局部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没有“乌台诗案”,没有黄州被贬的五年,就不会有苏轼那么多了不起的作品,就不会有苏东坡,不会有“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东坡居士。
环境和心境的改变影响着苏轼的书法风格,他的行书也从二王书风向“尚意”书风转变,少了晋人的清逸,多了些颜真卿和杨凝式的“雄强”。在《啜茶帖》和《京酒帖》中也多了草书的灵动,用笔更加奔放。
《啜茶帖》局部
《京酒帖》局部
如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所写:“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酬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似柳诚悬,中岁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
苏轼开始有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书写用笔厚重,点画厚实,字体“肥扁”。
在被贬之路上 坦然平淡
苏轼一生起起落落,从离开黄州到被贬惠州的这段时间里,留下了许多墨迹。
元祐八年(1093年),五十八岁的苏轼在京任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就在这一年的秋天,苏轼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去世了。王闰之与苏轼一起经历了乌台诗案、黄州被贬,在苏轼最痛苦的时候一直陪伴在他左右。妻子王闰之的去世让苏轼肝肠寸断“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
《苏氏一门法书》之《尊丈帖》图片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
《尊丈帖》就写于元祐八年(1093年),苏轼的妻子王闰之去世不久后。这时的朝廷也是动荡不安,高太后病逝,哲宗亲政,苏轼已经准备前往定州上任。他在信中写道“近以中妇丧亡,公私纷冗,殊无聊也。”
苏轼到定州没多久就再次被贬。正如人们所说:“苏轼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苏氏一门法书》之《令子帖》图片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
绍圣元年(1094年),五十九岁的苏轼在准备前往被贬之地惠州前,给杜道源孙子杜唐弼写了这封《令子帖》。他在信中写道:“这里有一些钱,是用来祭奠道源的。因为我到处漂泊,不能帮太多忙,深表歉意,希望不要责怪我。”
当年那个不顾一切,去黄州看苏轼的老友杜道源也离世了。此时的苏轼到处漂泊,只能寄上一些祭奠的钱。他的心情非常不好,在忙乱中将“患难”二字也写颠倒了。
在政治风暴中经历无数次沉浮的苏轼,面对再次被贬,他的内心已经非常坦然。从苏轼给好友的信中可以看到,他的书法延续了黄州之后的风格,更加成熟,也更趋于平淡。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的四月,苏轼给友人杜孟坚写信,发出了“怀仰世契,感怅不已”的感慨。三个月后的一天,苏轼便离开了人世,这封信成为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件书法,这便是《江上帖》。
《江上帖》图片来源:网络
“纷华去尽返璞归真”他晚年的书法是后人无法企及的。正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所写:“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哲理高度。”
结语
“大起大落是他的人生,宠辱不惊是他的气魄。”曾经那个富有旷世才华,满怀理想的少年苏轼,一次次被卷入政治风波,他用豁达和乐观,面对颠沛流离的人生,用不同时期的书法,书写着人生的经历。
当你身处逆境时不妨看看苏轼的书法,听听他的故事,读读苏轼的那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们的人生有很多条路可以走,在一条路走不下去的时候,不妨学习一下苏轼的豁达。快乐也好,悲哀也好,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何不乐观面对每一天。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