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生命的出口。2020年至今,我们仍在共同经历着突如其来的变故,生命状态从被动的恐慌、接受,再到主动的沉淀、转化。画廊周北京在积蓄一年零一个月的能量之后,终于带来40逾场高质量的当代艺术展览。
作为艺术史学者、艺术批评家、艺术家、艺术行业从事者、收藏家……需要完整的知识经验和行业标准来“审视”这场艺术的盛宴。不过作为观众,当你与40个展览中几百位有趣、独特、有生命力、有故事的灵魂相遇之后,可能会发现艺术里最重要和最滋养的只有我们自己,那些“高高在上”的观念,似乎可以转化为你是否相信在一幅画里,能够唤醒你曾经体验过的感受;在一件装置里,可以打破你常规思考的方式;在一段行为表演中,遇见一段和你类似的经历。
依托城市社区基因,北京何为
画廊周北京学术委员会在今年选择了“共享”这一年度主题,在媒体发布会现场,画廊周北京总监王一妃表达:在国内,我们又成为了第一个成功举办线下活动的机构。我们也看到了北京的艺术生态,它其实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疫情下,我们更期待通过当代艺术带动⾏业内协作,并通过共享⽽紧密联结。” 让大众听见北京艺术行业的声音,是画廊周北京举办6年间一直在做的事情。近两年艺术资源快速涌进中国各大国际化都市,我们开始追问,北京的艺术生态有哪些特质?关于一座城市的精神,大家都有各自千丝万缕的记忆和论断,如果我们把视线分散到“在北京从事艺术行业的人”身上,似乎可以窥见由这群人组成了何样的北京艺术生态,忠于自己内心选择的骄傲、臣服于开拓进取的韧力、普通人敢于破釜沉舟的生猛……这些似乎都是在北京的艺术行业能够鼓舞人心的特质。
画廊周北京媒体发布会现场
画廊周北京的学术委员会暨参展非营利机构代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分享道:“我觉得画廊周北京的意义在于持续建设北京的艺术形态,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很积极,每年都希望参与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作为一个机构,机构的影响力或者是能触动的人群,其实大量依靠你所在的城市整个艺术生态的发展的水平。”中间美术馆卢迎华馆长也认为:“今年的共享的主题,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提法,因为我们往往想到艺术生态,想到的很多的时候是我们一个艺术生态给予我们什么,但是我们其实很少想到我们每一个人在艺术生态当中能够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能够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担任起青年艺术家孵化角色的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画廊主夏季风透露:“我们有个项目叫做蜂巢·生成,从2013年开始,大概到现在为止已经推出40来位年轻艺术家的展览,经过几年的展览,基本上可以看出这个艺术家从最早刚出道的时候到成熟的整个过程。
画廊周北京媒体发布会现场
“因“共享”的念头,画廊周北京再次聚集起他们,借由身处群体中的每个人,释放798艺术社区的能量。
主单元特展“交叉的宣叙调”
向外探索备受阻泄挖掘本土最活跃艺术家
于798艺术中⼼一层呈现的主单元特别展览“交叉的宣叙调”深度串联“共享”概念。邀请来自北京中间美术馆与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两家非营利机构的黄文珑、张南昭、张艺川和邹嘉澍四位年轻策展人共同策划,呈现主单元参展画廊的20余位艺术家作品,囊括影像、装置、雕塑、绘画等在内的多种媒介,解读北京地区多元异质的艺术生态。在一个盛行合唱的环境里,独唱该如何被重新认识?“宣叙调”(Recitativo)引用自歌剧中类朗诵的曲调名称,是一种模仿说话的节奏和音调变化的歌唱方式。它作为一种“独唱”,既能张扬个性的情感传达,又能清晰地传达故事的文义,推动情节的发展,具有“引子”的作用。
交叉的宣叙调展览现场A展厅向黑暗里彷徨
交叉的宣叙调展览现场B展厅俯下身来
公共单元特别项目“共同的专列”
小火车闯入成年人的国度用感官挑战理智
画廊周北京2022公共单元特别项⽬“共同的‘专列’”由艺术家葛宇路发起,特邀8位当代艺术家进⾏创作回应。项⽬期间,特别开设的“专列”⽕⻋将搭载不同媒介的艺术作品,在以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798艺术中⼼为起点铺设的轨道上⾏驶。项⽬发起者希望以⼀种迷你尺⼨和持续运动的状态,去探索公共空间容纳艺术的新可能性。
画廊周公共单元“共同的‘专列’”童昆鸟的作品《摇摇晃晃的温暖》
主单元画廊
户尔空间蝉联画廊周北京“最佳展览”
范尼·吉奎尔个展“现在,随后”
2022.06.24-2022.09.24
展览海报
“现在,随后”是吉奎尔与户尔空间合作的第二次个展,也是她在中国空间的首次个展。范尼·吉奎尔受日本的“间”与“侘寂”概念的启发——它们分别指向事物和时刻之间的间隔,以及不完美、无常或残缺——并在展览空间中创造了亲密感十足的物与动作,在空间中持续着生成的动态。展览将呈现一系列新的雕塑作品和表演,配以音乐家德拉华创作的音乐,音乐与雕塑有着密切的对话和共鸣。音乐源自德拉华在公共空间录制的声音,通过降速、分层和复制的过程进行转换,创造出了与雕塑完美和谐的自主环境。
范尼·吉奎尔,迷失的小星球,2022,帕拉芬、里面的有机元素(花,头发,香烟,但,发现小的物体),每个直径6cm
范尼·吉奎尔,成为一个小屋,2022,钢、织物,90-120×1cm(尺寸可变)
范尼·吉奎尔,你身后的怪物,2022,玻璃,60×95cm
范尼·吉奎尔,舐于舌尖,2022,玻璃,13×41cm
图片由户尔空间和画廊周北京惠允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双展人文对话
龚辰宇:他方世界与少年、皆藤斋:黩
2022.05.14-2022.07.03
展览名称中的“他方世界”,来源于印欧神话中的神仙寓所。与此呼应的,是古代中国“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一种说法。它们都是由神仙统治的不可见的世界。然而在龚辰宇的这次展览中,“他方世界”具有双重意涵,它不仅是艺术家虚构的一个超验场域,同时也指我们所身处的这个已然“塌方”(ta fang)的现实世界。画面中涉及的每一个场景,似乎与西方古典绘画或者舞台戏剧的背景存在关联,既遗留着熟悉的视觉元素又保持着陌生的疏离感。而置身其中的人物依然由艺术家身边那些似是而非的亲朋好友组成。龚辰宇无意延续西方古典绘画中的传统秩序,作品并不倾向于明确而稳定的叙事结构的重建,也不执著于对某个真实场景的再现。它们更多来自艺术家对于世界纵横捭阖的虚构,同时叠合着时间、历史、现实与未来的超验想象。
展览现场
龚辰宇,放牧人,2022,布面油画,200×150cm
龚辰宇,领袖,2021,布面油画,280×340cm
图片由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和画廊周北京惠允
皆藤斋:黩
2022.05.14-2022.07.03
展览海报
展览基调是皆藤斋依托于日本甚至东南亚文化特质下的自然主义和原始主义衍生的间于乌托邦与反乌托邦世界的新的繁荣,呈现出越轨于“禁忌”的直白意淫。这是关于如何反哺想象的共同体的社会道德和社会属性,重新辩证“脱壳”于亚文化的更为开放融合的语境。架空的神话空间和等级制度将作为个体的自身映射一个社会的系统性代谢,多元和受虐的身体不基于单一女性视角而是摸索不被定义的性别和流动的平衡,抽象的暴力和挣扎等负面情绪被日常物件承载和隐藏。这些互相指涉是皆藤斋试图揭露人类文明隐秘的心理缺陷,叙述不可叙述之事的负形实验,倾覆当代社会生活中的精神剥削从而建立一种自我的信仰。
展览现场
皆藤斋,Amazones之手(两只宠侍孵化Bijous),2022,布面油画、木炭,100×65.5cm
皆藤斋,没有借口的出现(鸟类撕裂及其过程),2022,布面油画、木炭,130×97cm
图片由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和画廊周北京惠允
偏锋画廊李继开:流萤点火
建筑为展览指引守护少年心中的激浪与流萤
2022.06.24-2022.07.24
展览海报
西瓜、蘑菇和帐篷,构成了此次展览作品中主要的三个图像母题。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逻辑上的关联,都是来自他偶然的所见和临时的感知。巧合的是,它们都并非日常必需之物,皆是生活周边的“多余物”。李继开选择它们作为描绘的对象,不是因为它们本身内涵什么深刻的观念,也并非因为它们次要或边缘。至于画什么,以及如何画,李继开从不刻意,只遵从自己的内心。而之所以描绘西瓜、蘑菇和帐篷,就是因为在某一时刻,它们独特的外形和情境触动了他。毛笔的弹力、丙烯的水性和亚麻布的质感既让他获得了“书写”的乐趣,也让他尽情地游弋在透明的媒介中,以表达他坚实的情感和理想。那个不老的少年再次出现在他的画面中,虽时过境迁,但神情依旧--“作为一个旁观者,他始终与这个复杂而残酷的世界眉目传情”。就像画中四处飞舞的流萤一样,他不断地获得新生,点亮荒诞的暗夜,并永恒地守护着他的忧郁和迷茫,不安和天真。
李继开,群山起伏的帐篷,2021,布面丙烯,146×200cm
李继开,暗夜西瓜,2022,布面丙烯,145×200cm
李继开,巨人,2019,布面丙烯,205.5×185.5cm
图片由偏锋画廊和画廊周北京惠允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李津个展
进入心流的小品式作品
2022.06.23-2022.07.31
展览海报
李津的这些新画趋向暗淡,画面中大都出现的是一个孤零零的人物或者是少数几个人物,他们通常并不置身在一个现实的具体背景中,仅仅是通过脸部和姿势来显示他们的状态。画面中的大多数人物既不喜悦,也不放松,相反,他们或者显得有些孤独,或者显得有些困惑,或者谦卑,或者闲散,或者焦虑,或者怀疑,或者心不在焉,或者超脱尘世,或者伤感,或者悲凉。他们显示出的这种种多变的精神状态,其共同特征就是不再狂欢大笑痛饮——李津先前的拥挤而饱满的肉欲世界都稀释了。我们甚至会说李津先前画面中所特有的兴奋感被剔除了。而这些新画中的人物状态都隐约地包括着莫名的寂寥。
展览现场
李津,满园春色,2022,纸本设色,31×92cm
李津,野老长歌14,2022,纸本设色,17×34cm
图片由站台中国和画廊周北京惠允
索卡艺术“负片”张英楠个展
一场极具秩序感的“独角剧”
2022.06.18-2022.07.17
展览海报
本次展名名为负片(Film),负片是全面数字化时代下相较“落后”的胶片中的一种,拍摄后图像黑白颠倒、红绿互换,需要拓印的方式才会出现正常的颜色。这种投射成像的方式仿如一场化学艺术,需要洗、印、放、暗室特效、黑白着色、修补等。这个严谨的成像过程,就如张英楠在画布上描绘当下心态一样,拓印出一场理性、内敛、孤寂的历程。画面中的寂静之境,窗户外的幽僻之处,穹顶之下的光,都成了艺术家记忆的载体,凝聚了作品中秩序的力量。张英楠曾形容绘画为自我精神上的避难所,是一个可以偶尔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的空间。他会通过绘画作为媒介,以空间的框架为结构去表达自我意识。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会有种极强的疏离感,稳定,理性、冷静、克制。在此次的张英楠个展中,艺术家把多维度的空间与情感记忆投射在他的作品上,逐渐拼合成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并唤起观众的内在情感与潜意识。
展览现场
张英楠,那是虚无,2022,布面油画,150×200cm
张英楠,梦中梦,2021,布面油画,150×200cm
张英楠,星尘,2022,布面油画,200×300cm
图片由索卡艺术和画廊周北京惠允
艺·凯旋画廊人类境遇:比拟、寓言及隐喻
十五周年特别展创造“坏画”的艺术史大咖
2022.06.24-2022.08.21
展览海报
维尔纳·巴特纳的创作注重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深层意义,其作品用幽默和讽刺来对抗社会规范,并描绘出一种悲喜交加的现实感。就像艺术家本人所说:“艺术必须与现实有关,与这星球上正在发生的事情有关;如果不是的话,对我来讲是很无聊的。”本次展览涵盖了巴特纳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约30年的代表作品,其中包括多幅油画和纸本创作,内容上涉猎人物、风景、近代科学、艺术史等主题。此次展览作品中所体现的人类境遇的荣耀与苦痛,便是巴特纳关注与共情的原点。他的求知欲望与严谨思辨伴随对人类纷争的高度敏感而生,而他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成为了致力“人类境遇”的见证。
维尔纳·巴特纳,幽默是一种自然概念吗?1992,布面油画,240×190cm
维尔纳·巴特纳,细长的粘土块,2018,布面油画,190×150cm
维尔纳·巴特纳,将存在符号化的尝试,1993,纸上综合材料,47.5×36cm
图片由艺·凯旋画廊和画廊周北京惠允
麦勒画廊贮藏(2022)
当艺术成为动词
2022.06.05–2022.08.07
展览海报
本次展览将呈现自1960年代至1990年代出生的二十余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囊括绘画、摄影、影像和装置等诸多媒介。展览以两组画库的形式邀请观者一同进入遮掩的游戏中:艺术家将心理视像“贮藏”于作品的方寸之间——创作可以被视为一次激活这些视像的旅程,同时,他们也在等待这些视像在凝视中被激活的时刻。心理视像浮现又消失,捕捉它们,是促成创作行动的一个理由。以身体的行动为中介,凭借着创作的展现,视像被委婉地传导给观看者——观众、收藏者,抑或艺术家本人,又在他们心中藏下了遥远的、模糊的起点,以期待下一次的瞄准与校正。
展览现场
王墒,一:顶粉,2022,布面丙烯,140×175cm
谢南星,某人肖像,2017,布面油画,80×120cm
图片由麦勒画廊和画廊周北京惠允
艺访单元
Balice Hertling 激流之上
捡拾起生活中的元素记录瞬间的感受
2022.06.24-2022.07.24
展览海报
本次展览会呈现红妍过去一年来创作的最新油画及纸上作品,其中包含了她自2019年以来持续探索的“冥想”系列主题作品,即从日常的静修中收获体悟——时间、能量的流动成为了传递红妍作品中“通透感”的介质。画面中若隐的虚线,似乎暗示着肉与灵相通的可能,艺术家也正是通过在画布(纸张)上记录心灵某一瞬间的超验感受,完成了将私密的个人实践向普世的情感共鸣的转化。展览也将带来红妍(Hongyan)最新创作的“生活”系列作品,其灵感大多源自艺术家所处日常环境中的事物。作品依旧以梦幻般的冥想实践为基础,笔触轻柔,在更多投射个人生活经验的同时,亦将抽象和具象的边界化为无形。
展览现场
红妍,独行,2020,木板油画,50×50cm
红妍,我是一条小鱼,2022,布面油画,50×50cm
图片由Balice Hertling和画廊周北京惠允
格莱斯顿画廊明日之问
请你在挂满波普艺术的乒乓球场吃包子
2022.06.24-2022.07.23
展览海报
泰国艺术家里克力·提拉瓦尼的创作持续地挑战着艺术中的“范例”,他此次展出的作品将揭示生活和艺术之间的界限不过是一种假象。展览空间里,乒乓球桌一字排开,它们上面用中文、汉语拼音和英文写着“明日之问”。艺术家在这件作品中追求社会层面上的互动,他使用的历史参照包括1971年冷战时期美国与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之间的比赛。提拉瓦尼还将呈现写有同样标语的文字绘画作品,用中文、汉语拼音和英文将“明日之问”绘制在当地报纸上。
另一位拜勒1960年代在德国出道,那是一段矛盾的历史时期。今天,他的作品仍在持续探讨大规模生产和消费主义的意义,及其与文化的更大关系,被描述为德国的“安迪沃霍尔”。在本次展览中,拜勒将首次呈现1970年代创作的墙纸作品。墙纸的图案是不断重复的舞者肢体,叠加其上的则是亚洲乐坛天后邓丽君的肖像。
展览现场
托马斯·拜勒,《邓丽君七》,2022,美术颜料印刷、棉纸,100×115cm
托马斯·拜勒,《邓丽君十六》,2022,美术颜料印刷、棉纸,100×115cm
展览现场图片由格莱斯顿画廊和画廊周北京惠允
新氧艺O2ART彭斯个展-“曜曜”
沉寂归来将生命力全部交付于画布
2022.05.27-2022.06.25
展览海报
这是艺术家彭斯继人物肖像创作之外,蛰伏四年后新作的第一次亮相。2018年之后,彭斯从大家所熟知的对古典绘画领域的探索,从而转向以自身感知为主体的自由创作。脱离了对绘画史的关注而转向自然。置身于自然中,面对自然景物中的杂草、田埂、土壤,扑面而来的坚硬、柔软与张力,给了彭斯极大的震撼。自然物与绘画中隐匿的联系提示了艺术家,从此他开始借助自然的拐杖,希望能够倚靠自己身体与直觉的感知,并把这些感受诉诸画面。展览的主题《曜曜》更多的是呈现艺术家的一种状态,他画中的万物都生于笔下,饱含奔向太阳光辉的能量,提纯后的精神力量被画面集中的捕捉。
展览现场
彭斯,宝藏NO.2,2022,布面油画,260×280cm
彭斯,熔NO.3,2022,布面油画,150×125cm
图片由新氧艺O2ART和画廊周北京惠允
主单元非盈利机构
北京中间美术馆笔记——来自二十世纪末的中国声音
来自青春共同的记忆
展期:2022.06.23-2022.07.24
木木美术馆奥斯汀·李:人间乐园
用色彩营造电子世界的“眩晕感“
展期:2022.02.13-2022.07.03
布鲁斯·瑙曼:OK OK OK
实验性艺术中最有实验性的
展期:2022.03.11-2022.07.10
共同的现场:UCCA 15周年理事收藏展
从中国藏家的态度看全球当代艺术发展的线索
展期:2022.04.16-2022.07.03
画廊周北京观展信息:
公众日开放时间:2022.06.28-07.03
地点:中国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
购票方式:请至画廊周北京微信公众号回复“展览通票“
温馨提示:请注意天气及全程遵守防疫规则,提前确认各机构展厅开放时间哦~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