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影视 > 正文

从高粱地到长城上的怪兽之间,是一条辛苦月色路(2)

2016-12-21 15:18:00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国人有多少人对西方的黑格尔、康德感兴趣?学术大哲的思想就像盐,人没盐不能活,但每天大把吃盐就不好了”。

张艺谋的导演笔记里确实有这样一段:“许多元素要放进一个标准工业制式的产品里,其实是挺难的。外国观众跟我们的隔阂很大,不在一个话语体系里。比如葬礼放飞孔明灯那场戏,是我力争才保留下来的。美国人看这个情节可能无感,几次想要拿掉,但对中国人来说这象征一种精神和仪式感,是戍守边关的家国情怀。所以,中国文化在《长城》中,不是被简化了,而更像是浓缩。”

但学者们同时也承认,《长城》迈出第一步的同时,一定还能走得更漂亮。杨俊蕾说,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消费,“吸引力、说服力”是输出文化与价值观的有效前提。

商业大片的策略与舆论的磨合,同样是漫长旅程

围绕新片的另一大争端来自流量明星,许多评论直接把“重明星轻故事”当成张艺谋向商业妥协的力证,认为有颜值缺演技的明星,更加剧了影片人物形象刻画不够、故事情节转换牵强的硬伤。但张颐武更愿将这种做法视作“商业大片的典型策略”,“跟所有的好莱坞重工业电影一样,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是不同于艺术性的另一种评价体系”。

正如2002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商业大片时代,带动了国内电影市场十余年的高速增长,《长城》也被寄予了推动中国商业电影踏上海外征途、打造国际影响力的希望。正如张艺谋所言,中国电影要进一步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正是如何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的问题,这一课是我们必须补的。

张颐武说,时间会沉淀出清晰的答案,“如果我们把《长城》放进张艺谋本人的创作线里,并与近30年的中国电影发展进程相比,会发现,从高粱地到长城上的怪兽之间,是一条辛苦月色路”。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
关键词:长城张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