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大连,有一条藏龙卧虎的“好汉街”,这里有本乡本土的生意人、留洋归国的新派青年、闯关东的外来客以及日伪政权下讨生活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正在北京卫视热播的电视剧《老酒馆》,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刻画出1928年到1949年20年间时代大背景下的芸芸众生。
开播之前,《老酒馆》的演员名单就让观众眼光发亮:领衔主演陈宝国、秦海璐,搭戏的主演包括冯雷、刘桦、程煜、冯恩鹤、王晓晨、巩汉林、方清平、牛犇、石兆琪、白志迪、曹可凡、岳红、张晞临、袁姗姗、屠洪刚……光凭这长长一串响亮的名字,就能看出这是今年阵容最强的一出年代大戏。
一群与当地人格格不入的外来客、一具倒在地上的男尸……醒木拍桌,好戏登台,《老酒馆》的开篇制造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悬疑局。这群闯入者在众人口中充满神秘色彩,也为后面的剧情做下铺垫:“他们都是闯关东下来的老客,走过南闯过北,跟阎王喝过酒,搂着小鬼睡过觉……”围绕着这具来路不明的“尸体”,剧中几个主要人物先后登场:程煜饰演的老谋深算的“官爷”与陈宝国饰演的陈怀海,奉上了多段势均力敌的对手戏,从试探、交锋到分出胜负,两位老戏骨将两个人物的世故、狡诈与江湖气演绎得入木三分。中间穿插着刘桦饰演的三爷在两人之间亦真亦假的里应外合,让《老酒馆》的故事戏味十足。
白志迪与冯雷饰演的父子,一中一洋,一正统一诙谐,开篇就因为家里娶了个日本媳妇不得安生,恰好也映照了那个时代的中国在海外文化的影响下,两代人的差异与矛盾。巩汉林饰演的评书先生醉酒登场,第一场评书因为说错了险些被砸场子,但在戏外却赢得了不少网友的赞赏与认可:“巩汉林说书完全没毛病啊,导演太厉害了,能想到让巩汉林老师演这个角色,简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样的惊喜,在后续的剧集中应该还会屡屡上演。
随着故事的展开,这群闯关东的老客在好汉街落地生根,营生买卖,从此十里八乡的酒客都知道:大连有条好汉街,好汉街上有家“山东老酒馆”。老酒馆虽仅占方寸之地,却迎八方来客,南来北往的酒客汇聚于此,冯恩鹤、牛犇等人饰演的各色酒客粉墨登场。土生土长于东北黑土地的编剧高满堂汲取东北话生动幽默自成一派的特点,在创作时大量运用俚语、俗语、歇后语,让剧中人物口吐莲花,妙语连珠。
对于《老酒馆》的编剧高满堂来说,这次创作是他的一次文化寻根。“我家从爷爷那辈开始闯关东来到大连,居住在大连的兴隆街,我父亲就在这儿开了酒馆”,在高满堂的记忆里,曾经的兴隆街上有挑担赶路的,有支摊算卦的,有推车送货的,有走街串巷的,有吆喝叫卖的,父亲的山东老酒馆就在这其中,也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许多传奇故事。
在创作时,高满堂满怀的是对历史的敬畏:“我知道一部好的作品,一部能留下来的作品,一定是真实的历史环境和真实的历史人物在心里孕育着,培养着,融汇到自己的血液里。我生怕一个灵感来了之后,就随意地去触碰历史的大门。我一直在徘徊,不想推门而入,直到父亲百年祭的那一天,我在父亲的坟前说:‘爹,我要写您,我要写兴隆街的乡里乡亲,我要把优秀的民族传统传递给今天的观众。’”
凝聚了演技群英的高光时刻、承载着创作者的家国历史情怀和对人生的感悟——这样一部《老酒馆》献上的一壶醇厚老酒,的确值得观众细细品味一番。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邱伟
暑假,博物馆俨然成了家长和孩子们的“第二课堂”,人们在欣赏展品的同时也在学习知识、体验文化氛围。然而,出于各种原因,一些博物馆把重要文物用复制品代替陈列的现象也有很多,甚至出现了“纯复制品”的展。
近年来,国内的一些报刊媒体上时常刊载一些名人在民国时期投考清华、北大等名校时,虽个别科目成绩很低却能够被“破格”录取的故事。然而,事实上这些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故事,有很多是不够真实或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