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里的中国】
光明日报记者 陈元秋 耿建扩
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抗战老兵乘车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新华社记者 王定昶摄
中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抗战,是一部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壮丽史诗。从白山黑水到中原腹地、从华北平原到江淮大地,英雄的故事在华夏大地不断上演,抗战的烽火燃烧在每一寸国土之上。
“团长让赵一曼带领部队突围。赵一曼坚定地说:‘你是团长,有责任把部队带出去,我来掩护!’说完,她举起枪就向敌人猛射。在她的掩护下,战士们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在激烈的战斗中,她腿部受了重伤,不幸被捕。”(《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无法理解一个抗联战士为何如此英勇顽强,他们把杨靖宇的遗体进行解剖。打开肠胃,鬼子军官惊呆了:在这个只身与数千名日本兵战斗了五天五夜的抗联司令的肚子里,竟找不到一粒粮食,有的只是未消化的野草、树皮和棉絮……”(《抗日英雄杨靖宇》,西师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八个英勇的抗联女战士互相搀扶着,昂着头,一步一步坚定地走进了激流翻滚的乌斯浑河。子弹呼啸着从她们头上飞过,河水冲撞着她们的身体,她们坚定地往前走着。”(《八女投江》,语文版六年级下册)以杨靖宇、赵一曼、冷云为代表的东北抗联孤悬敌后,在敌强我弱、环境极端恶劣的条件下独立坚持游击战争14年之久,在白山黑水间牵制了数十万日伪军,为抗战作出了艰苦卓绝的贡献。
参观者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留影 新华社发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狼牙山五壮士》,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941年9月,26岁的《晋察冀日报》特派记者沈重深入晋察冀边区前线,采写了《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从此,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从晋察冀边区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浴血抗战的中国军民的楷模。
漫天烽火中,无数中华儿女毁家纾难、以身殉国,个体微小的生命迸发出巨大的力量,汇聚成一道道洪流。作家们也根据自己目睹或耳闻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鼓舞人心的抗战英雄人物形象。
小英雄雨来(课本内页) 资料图片
“蚌的肉被鸟的嘴夹住了,蚌又用壳把鸟的嘴反夹住了,那么,他们是怎么开口说话的?”近日,李娟回到重庆垫江老家,遭受了来自侄儿的“灵魂拷问”,在查了资料,自己无法解释后,李娟把这一“拷问”发到了朋友圈。
暑假,博物馆俨然成了家长和孩子们的“第二课堂”,人们在欣赏展品的同时也在学习知识、体验文化氛围。然而,出于各种原因,一些博物馆把重要文物用复制品代替陈列的现象也有很多,甚至出现了“纯复制品”的展。
近年来,国内的一些报刊媒体上时常刊载一些名人在民国时期投考清华、北大等名校时,虽个别科目成绩很低却能够被“破格”录取的故事。然而,事实上这些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故事,有很多是不够真实或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