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天文学家眼里,梵高的《星夜》科学吗
天文学家如何看待梵高的《星夜》?爵士钢琴家怎样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爵士乐》?雕塑家会如何看一幅画?这些问题在新开放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开放后,与BBC联手,开启全新栏目《在我看来》(The Way I See It)中得到一一解答 。
MoMA近日邀请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的天文物理学教授珍娜·莱文(Janna Levin)担任嘉宾。从她的视角出发,重新来理解早已耳熟能详的梵高的《星夜》, “艺术家在表达世界,科学家在解释世界,艺术和科学可能是攀爬人类经验真理的两种通道,不断向我们展示这世界未被发现的奇妙。这两者的共通之处在于,好奇心。他们向世界不断地提问。”她说。
新MoMA开放后,在“线上博物馆”方面更是加足了马力。除了自制视频节目《在博物馆》(At The Museum) ,MoMA又与BBC强强联手,开启全新重磅栏目《在我看来》(The Way I See It)。《在我看来》(The Way I See It)第一集从MoMA的镇馆之宝文森特·梵·高的《星夜》说起。
文森特·梵·高,《星夜》,圣雷米,1889年6月
天文物理学家眼里的《星夜》
MoMA邀请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的天文物理学教授珍娜·莱文(Janna Levin)担任嘉宾。从她的视角出发,重新来理解早已耳熟能详的梵高的《星夜》。
之前MoMA也安排过关于《星夜》的各种解说。你会从中得知,梵高的艺术和他在生命中所承受的异于常人的重量密不可分。
梵高在世的时候,其艺术风格并不被当时的艺术界和社会主流所认可,所以一生过得极为窘迫,当他心高气傲的艺术家性格与锋利的现实摩擦时,种种的扭曲和变型就产生了。《星夜》就是在他离世前一年画的。那时候的他刚和高更大吵一架后割下了自己的右耳,主动住进了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医院。
这是一幅梵高眼前的“星夜”,也是梵高心里的“星夜”——或许在艺术家的世界里,这两者并没有什么区别。
梵高的《星夜》局部
备受期待的佳士得纽约二十世纪艺术周拉开帷幕。首场拍卖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成交总额高达399,041,000美元,成交比率以金额计高达96%,以件数计达86%。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天猫新文创联手梵高博物馆,把梵高从荷兰请到了天猫,不仅上线了梵高博物馆独家官方授权旗舰店,还打造了极具艺术范儿的线下活动,是新文创消费的又一次成功示范。
“如果戏剧是一场梦,我在此愿长睡不醒”。2019年还有一个多月就将过去,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20年全新演出季将以“戏剧梦”为主题——邀请观众在剧场中感受历史的烟波浩渺,时代的波澜壮阔,人世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