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百年图谱中的烟火气

百年图谱中的烟火气
2020-02-03 17:21:03 文汇报

原标题:百年前的珍贵图谱,串起充满烟火气的民俗 

百年前,日本京都学派汉学家青木正儿欣喜于中国传统风俗民情的丰厚与可爱,也为一些因社会转型而慢慢消失的传统民俗惋惜,因此产生了将这些宝贵的风土人情绘成图谱的念头。

大正时期,憧憬中国风物的趣味成为日本知识人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许多文人名士多次游历中国,亲密接触中国文化。1920年代,日本京都学派汉学家青木正儿为了“把中国作为中国来理解”,三次游历中国并留学燕京,亲身体验了中国的风土人情。虽西学东渐之风日盛,但当时的中国在历史洪流裹挟之下仍无力改变浮沉坎坷的国运。不过青木正儿在感受近代中国的人与文化时,始终留存着一丝温和。出于对中国文化本质的共鸣,他欣喜于中国传统风俗民情的丰厚与可爱,也为一些因社会转型而慢慢消失的传统民俗惋惜,因此产生了将这些宝贵的风土人情绘成图谱的念头。1925至1926年,在日本东北大学的资助下,青木策划图谱主题并聘请中国画师刘延年绘制。经反复修改,图谱不仅细致记录了彼时的北京风俗,还融入了丰富的人物神情动作以及富于时空特点的背景环境。因此,这些有了鲜明场景感的画作更多了几分真实感与人情味。图谱也展示了一些当时人们习以为常的而在文本中疏于提及的细节,为今天的我们了解过去提供了重要佐证。

不过青木将画作编撰成书的打算直到几十年后才实现。在汉学家内田道夫撰写解说的基础上,日本平凡社先后出版了《北京风俗图谱》的单色版和彩色版。不久前我国首次引进出版的彩色版《北京风俗图谱》共117幅图,分岁时、礼俗、居处、服饰、器用、市井、游乐、伎艺八帙。其中涉及年俗的图制主要集中在“岁时”一章中,其他章节偶有零散佐证。这些年俗图谱生动呈现了当时北京民众在家庭空间和社会空间中的主要年俗活动。借由这些泛着烟火气的图像,我们得以温习那时已然变化着的北京年俗。

年俗中蕴涵着不变的生活逻辑。我们或许不需追求复刻千百年前的表象风俗,而应始终坚守那些使年有了“年味儿”的精神内核。

在熙来攘往、张灯结彩的表象之下,青木正儿勾勒的旧京年俗中隐藏着人们兼容并蓄的生活方式与张弛有度的生活智慧。年俗中融入了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体系中的习俗,是为迎合辞旧迎新、祈福纳祥的集体诉求。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迎神祭祖,既重申了长幼尊卑的伦理秩序,也能强化同宗共祖的家族观念,还增进了彼此情感联系。迎新岁,逛庙会,人们带着喜庆在公共空间内完成了与亲友邻里的社会交往。家庭与社区内部的秩序与人情在年俗之中得到有效维系。同时,规模盛大的年俗活动也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狂欢。传统社会等级规范严格,民众生活循规蹈矩,终岁辛劳。借由送灶仪式,人们进入了辞旧与迎新的时间,一种打破单调日常生活节奏的群众性狂欢氛围开始蔓延。经过丰富年俗的调节,人们已于狂欢中疏解身心,能顺利进入新一年按部就班的生活节奏。可见民众生活中始终蕴涵着自洽的逻辑。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人们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也必然不断变化。传统年节在新的生存空间中既有传承也有变化。当年画春联通过超市或电商销售时,当阖家团圆享用年夜饭大餐时,当微信拜年代替名刺互贺新年时,我们过年的方式变化了,但集体的情感需要依然还在。自洽的生活逻辑仍然在新衣的包裹之下如常运转着。我们或许不需追求复刻千百年前的表象风俗,而应始终坚守那些使年有了“年味儿”的精神内核。年之所以是年,是因为其中蕴含了集体的心愿,这心愿是家庭团圆,是物质富足,是健康平安;是因为其中传达了共同的情怀,这情怀是慎终追远,是乐观向善,是传承有序。而我们之所以是我们,也正是因为许多如“年”一样的公共文化无声地塑造着我们群体性的文化身份、民族性格。

百年图谱中的烟火气

【腊月画棚】

腊月十五之后,繁华热闹的街巷中会出现临时支搭席棚或借歇业店铺的空房悬售年画的景象

进入腊月,各种年节仪式活动纷至沓来,年画成为必买年货之一。此时,乡贩会沿街叫卖一些画工粗糙的年画。腊月十五之后,繁华热闹的街巷中会出现临时支搭席棚或借歇业店铺的空房悬售年画的景象,即“画棚子”。20世纪上半叶,画棚渐少,只在天桥附近才能见到。画棚所售多为画工较精细的杨柳青年画,图案多是花鸟山水、侍女婴戏、戏曲传说等。闹市之中还有卖风筝的铺面、卖细花的货摊和“书春”的门脸儿。风筝是北京年节之中应时的风物,种类不胜枚举,造型栩栩如生。据说放风筝曾是八旗子弟竞相比赛的活动,也是儿童过年时的娱乐之一。因此购买风筝的人络绎不绝。卖细花是将由绢、灯心草、纸、蜡等材料制成的细花饰物和蝴蝶绒球摆放在两个二尺左右的纸箱里售卖,深受市井儿童和妇女喜爱。贫苦文人每届腊月之初在繁闹街市的铺门前贴上写着“书春”“借纸学书”等字的红黄纸帖来招揽写春联的生意。春联或当众书写或在家写好,一般写着“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这类寄托着民众诉求的内容。腊月二十五后,书春的生意日渐忙碌,销路甚畅。

百年图谱中的烟火气

【祭祀灶神】

送灶之时,人们开始总结过去一年的得失,也得以暂时从神明的规范下逃脱出来

依北方习俗,与民众生活最为贴近的灶神会在腊月二十三日升天向玉帝报告人间各家户一年来善恶功罪,七天之后才返回人间。为了让灶神“上天言好事”,送灶时家中要扫除炉灶,并把灶神像供在桌前,奉上糖、豆等各类祭品。女不祭灶是北京特殊习俗。因此图中女仆立于门外,女主人则躲在内室呼唤着身旁正津津有味地观察家中身着礼服的男性长辈们在摆满祭品的神龛前罗列而拜的幼童。祭拜之后,人们在鞭炮声中把旧神像或“灶马”与阡张、纸元宝一起烧掉,恭送灶王上天。此时进入置办年货预备过年的阶段,街市上早有许多卖新衣玩具等年货的摊贩。人们效仿神明也逐渐暂停工作,学校放假,戏院“封台”,官府“封印”。送灶实际上意味着岁终之时逐渐到来,灶神当年的监管工作已基本结束,人们开始总结过去一年的得失,也得以暂时从神明的规范下逃脱出来——一场全民狂欢便从嘈杂的鞭炮声中开始酝酿。难怪老舍会说“小年差不多就是新年的‘彩排’”了。

【接神爆竹】

在人们迎神下凡的仪式里打头阵的便是爆竹了——取禳灾驱鬼、迎接吉祥之意

爆竹应该是年节里最引人注意的事物了。自祭灶后,诸神(如灶神、财神、福神、贵神、喜神等)纷纷回到天宫,不再过问人间俗事。至新年来临,灶神和其他诸神又一次“下界降吉祥”。在人们迎神下凡的仪式里打头阵的便是爆竹了——取禳灾驱鬼、迎接吉祥之意。于儿童而言,放爆竹是更具有娱乐性的事情。“姑娘爱花小子要炮”,男孩子在大人监护下一手持香点燃“二踢脚”和“挂鞭”时,另一手不忘捂住耳朵,颇有童趣。接神仪式在置放了诸神之像的天地桌或接神桌前举行,由家中长者主持。主人身穿礼服点上炷香后下拜,并视情形在不同时间将供桌上神像取下与纸元宝等物一同烧掉。接神桌上有序摆放的宝塔形贡品即蜜供,是一种面粉做的点心,可提早从白云观等庙观处订制,再由庙观在接神祭祀的日子送上门来。填仓节后人们互相馈送这些蜜供,称为“送供尖”。迎回神明后还须出门完成拜神仪式,之后再拜家庙、拜父母,用敬神崇祖的礼俗来恭贺新年。

百年图谱中的烟火气

【门联春神】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