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单霁翔《我是故宫“看门人”》:去不了故宫的日子不妨读读“看门人”的书(3)

单霁翔《我是故宫“看门人”》:去不了故宫的日子不妨读读“看门人”的书(3)
2020-04-24 16:19:44 高丹 澎湃新闻网

“过去我们从事历史研究、考古研究、博物馆管理,往往把身边的文化遗产看作是远离当今社会的过去的东西,它们只是被观赏、被研究的对象。但让文物活起来,需要让文物重回人们的生活。只有让人们感受到这些文物对现实生活的意义,人们才会真正地呵护文化遗产。”

“门”字里面写一个“活”字,成为“广阔”的“阔”,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典故。单院长称,在故宫博物院工作了7年多,他只做了一件事——将“活起来”的“活”字写入故宫的大门。

单院长的“独家揭秘”

《我是故宫“看门人”》是单霁翔院长首次完整记述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点滴,他以独特的叙述视角解读了故宫博物院的社会形象转变。

如在第四章“工匠精神感动了年轻的一代人”中,他从多年间工匠们默默做的修缮工作的“故宫考工记”开始讲起,谈到了有许多具体可感的案例的“特事特办”的“百年大修”,最后讲到让许多工匠一夜之间成为红人的“我在故宫修文物”。

单霁翔《我是故宫“看门人”》:去不了故宫的日子不妨读读“看门人”的书

家居馆

单霁翔详细介绍了故宫的文物修缮的历史,他谈到,故宫博物院所拥有的众多类别文物修复保护技艺,均经历过世代传承。例如古书画的装裱修复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唐宋时期宫廷装裱已形成十分严格的样式。明清时期,又形成了以京城为中心的“京裱”和以苏州为中心的“苏裱”,而宫廷的造办处则集两大门派的优点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装裱修复技艺。再如,早在春秋时期,青铜器铸造已达鼎盛,青铜器的修复与复制技艺随之产生。眀清时期,青铜器修复领域出现不同派别,故宫博物院的青铜器修复技艺则源自“京派”的“古铜张派”。

关键词:

相关报道: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25-03-31 17:53:32油菜花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25-01-16 09:41:03京剧艺术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25-01-13 10:30:03北京中轴线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