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单霁翔《我是故宫“看门人”》:去不了故宫的日子不妨读读“看门人”的书

单霁翔《我是故宫“看门人”》:去不了故宫的日子不妨读读“看门人”的书
2020-04-24 16:19:44 高丹 澎湃新闻网

原标题:单霁翔《我是故宫“看门人”》:把“活”字写入故宫大门

关于故宫你知道多少?

你知道故宫对自己所藏的文物数量可以精确到个位,且90%以上是珍贵文物吗?

你印象中故宫开放面积有多大?你知道这几年间故宫的开放区域从30%扩展到80%以上,寿康宫、延禧宫次第打开,一年四季都有好看的展览吗?

你知道除了实体故宫,网上的故宫也很精彩吗?故宫猫、故宫跑、故宫的初雪和红月亮,微博、微信上永远有很多很有趣的话题。

值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的新作《我是故宫“看门人”》出版了,关于故宫的许多故事和疑问都在这本书中可以找到解答。

单霁翔《我是故宫“看门人”》:去不了故宫的日子不妨读读“看门人”的书

《我是故宫“看门人”》从故宫“看门人”的角度,讲述了单霁翔在故宫博物院担任院长期间,通过各种举措让故宫博物院成为“活起来”的博物馆,实现“要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承诺的故事。内容涉及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传承、文物保护、管理改革、学术与教育、品牌建设、文化传播与交流等各个方面。

在该书中,单霁翔院长如数家珍地介绍了故宫这些年的变革,在第一章节“从「平安」到「点亮」:为了故宫的下一个600年”的引领下,分“故宫的珍贵文物有多少”“故宫博物院是个教育机构,也是个研究机构”“工匠精神感动了年轻的一代人”“管理改革——不一样的参观体验”“‘十亿万级’参观量的博物馆”“走出故宫:传播文化的使者”六个章节,介绍了故宫这些年的变革。

将“活起来”的“活”字写入故宫的大门

在序言《我是故宫“看门人”》中,单院长介绍了故宫之“初体验”:

我于2012年1月来到故宫博物院工作。

故宫博物院的馆舍宏大,但是我看到大部分区域并未开放;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丰富,但是我看到99%的文物藏品在库房里面沉睡,展出的文物不到1%;故宫博物院的观众最多,但是他们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待遇。很多观众随着导游的小旗前行,听着不够专业的讲解;很多观众的参观流程就是看看皇帝坐在什么地方、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大婚,然后看看珍宝馆、钟表馆,在御花园休息休息一下,就走出了故宫博物院。这座博物馆的魅力,我们没有充分展示给观众。

一些“世界之最”是最重要的吗?它们很重要,但是不是最重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有品质的文化生活更加向往,故宫文化遗产资源究竟多大程度上为人们的现实生活做出了贡献,这可能才是最重要的。具体就一位观众而言,当他走出故宫博物院的时候,回顾这次难得的文化之旅究竟获得了什么,这可能才是最重要的。应该说,故宫博物院缺少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足的是人文关怀,因此必须要加以改变。

单霁翔《我是故宫“看门人”》:去不了故宫的日子不妨读读“看门人”的书

紫禁城杏花微雨

在单霁翔看来,定义一个好的博物馆的不是建一个高大的馆舍。一定要深入其文化资源,凝练出文化能量,举办好的展览、活动,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博物馆对自己的现实生活的意义。人们闲暇的时候愿意走进博物馆;走进博物馆还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回去以后还念念不忘、一来再来的博物馆,才是一个好的博物馆。

“过去我们从事历史研究、考古研究、博物馆管理,往往把身边的文化遗产看作是远离当今社会的过去的东西,它们只是被观赏、被研究的对象。但让文物活起来,需要让文物重回人们的生活。只有让人们感受到这些文物对现实生活的意义,人们才会真正地呵护文化遗产。”

“门”字里面写一个“活”字,成为“广阔”的“阔”,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典故。单院长称,在故宫博物院工作了7年多,他只做了一件事——将“活起来”的“活”字写入故宫的大门。

单院长的“独家揭秘”

《我是故宫“看门人”》是单霁翔院长首次完整记述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点滴,他以独特的叙述视角解读了故宫博物院的社会形象转变。

如在第四章“工匠精神感动了年轻的一代人”中,他从多年间工匠们默默做的修缮工作的“故宫考工记”开始讲起,谈到了有许多具体可感的案例的“特事特办”的“百年大修”,最后讲到让许多工匠一夜之间成为红人的“我在故宫修文物”。

单霁翔《我是故宫“看门人”》:去不了故宫的日子不妨读读“看门人”的书

家居馆

单霁翔详细介绍了故宫的文物修缮的历史,他谈到,故宫博物院所拥有的众多类别文物修复保护技艺,均经历过世代传承。例如古书画的装裱修复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唐宋时期宫廷装裱已形成十分严格的样式。明清时期,又形成了以京城为中心的“京裱”和以苏州为中心的“苏裱”,而宫廷的造办处则集两大门派的优点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装裱修复技艺。再如,早在春秋时期,青铜器铸造已达鼎盛,青铜器的修复与复制技艺随之产生。眀清时期,青铜器修复领域出现不同派别,故宫博物院的青铜器修复技艺则源自“京派”的“古铜张派”。

如今,古字画的装裱修复技艺、青铜器的修复技艺等,已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世纪50年代,故宫博物院组建了文物修复工厂。80年代,文物修复工厂扩建为文保科技部,成为专门从事文物保护、修复和研究的部门。以往文物进入文保科技部修复,只附带修复单,记载文物号、伤况、文物名称、送修人,需要修复部位等几项简单的信息。近年来,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开始建立起详细的文物修复档案。任何进入文保科技部修复保护的文物,首先需要对其状况进行详细记录。

除了“综述”,单院长还举了很多切实可感的例子,比如在古书画装裱修复方面,故宫博物院一直是业内最高水平,但是今天遇到难题的时候,会有更多的修复保护手段。

例如近年来正在维修保护乾隆花园,乾隆花园内最高的建筑是符望阁,符望阁里的一面墙上曾经有过一幅大型绘画,70年前解放战争时期,这幅绘画落了下来,当时的老员工就把这幅画包了起来。70年过后的今天要维修保护时,打开看,这幅画已碎成了上千片。但是在计算机系统的辅助下,文物修复专家用三个月的时间居然把它拼对了起来,又用了一年多时间完成了修复保护。今天人们看到的是清朝著名学者董诰画的一幅非常漂亮的画,这幅作品实现了起死回生。

单霁翔《我是故宫“看门人”》:去不了故宫的日子不妨读读“看门人”的书

符望阁的山水画修复

还比如,河南上蔡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出土时就已经碎成了200多片,没有办法进行研究。但是在无损探伤的设备支持下,在最大的一块青铜片的铜锈下面,居然发现了20多字的铭文,得以知道这是一件带有先秦铭文的青铜器,是制造于春秋时期的一个鼎,非常珍贵,如今已经完成了维修保护。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