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在中国,最先探到节日气息的永远是吃货的肠胃(2)

在中国,最先探到节日气息的永远是吃货的肠胃(2)
2020-06-24 12:13:17 文汇报

以食粽祭奠屈原的说法直到南朝梁吴钧《续齐偕记》中才首次出现,此时距屈原所处的时代已经过去数百年,后人附会的可能性极大。不过这个传说的确很符合中国百姓的心声——在千百年的流变中,粽子的种类越来越多,形制越来越精致,但屈原沉江的传说却没有大的改变,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文化遗产。

在中国,最先探到节日气息的永远是吃货的肠胃

齐白石笔下的粽子

日本粽子:从“光秀粽”到“道喜粽”

“资深”的粽子大国可少不了日本。端午在日本最早只是流行于宫闱之中的“药猎”及骑射节——“舶来品”粽子自然也是如此。直到江户时代,日本人依然将以粳米做的粽子称为“御所粽”,便因其主要供皇宫幕府食用。

与中国不同,日本多以白茅叶为粽叶,故称粽子为茅卷。《延喜式》与《和名类聚抄》中分别有“粽料糯米二石”及“用白茅叶将米包裹、以草木灰碱水煮熟”的规定和记载,行文虽然简略,但足以勾勒出日本粽子的大体形态了。

日本关西地方的茅卷里通常会放些馅料,糯米也会换成葛粉,这便愈发接近于日式年糕,当然年糕倒也能视为籺的一种。江户时代发行的《本朝食鉴》中直接记载以菰叶包裹年糕再用蔺草绑好进行煮制的粽子烹饪技巧,由此看来粽与籺之间联系,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是如此。

中国粽子与屈原相关,日本也有一种“光秀粽”与历史上的大将相关:传说日本战车时期织田信长的手下明智光秀叛乱成功,在一次危机中因援军迟迟不至心中焦急,不知不觉竟将粽子连皮带馅全部吞食,这种白粽便被称为“光秀粽”。后“光秀粽”由川端道喜改良,以葛粉为料并用竹叶包制,这便演变成了极接日本地气的“道喜粽”。从“光秀粽”到“道喜粽”,浮现的不仅仅是浓浓的京都气息,更是茅卷在历史的流逝中渐渐成为和果子中一员的食物变迁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