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艺文页面 > 正文

战争前夜与你相遇:梁思成、林徽因与佛光寺的发现

对梁思成来说,找到一座保存至二十世纪的唐代木结构寺庙,或许就是他执着的信仰之一。伯希和、沙畹、关野贞、常盘大定等等这些考古学家和探险家的事迹,从他在美国读书时,就像耳畔呢喃一样不断重复着田野考察的重要性。

最重要的事物,往往需要最漫长的寻找。执着有时像一种必胜的信仰,在漫长的寻找中充当引路的孤灯,一寸一寸地照亮前方的小径,不知在哪个瞬间,关键线索会乍然显现,犹如神佛降下的启示。而发现它,则需要一双训练有素的敏锐眼睛。

对梁思成来说,找到一座保存至二十世纪的唐代木结构寺庙,或许就是他执着的信仰之一。但出于一位学者的严谨和冷静,他对此并不抱有太大期望。这并非是因为他的眼光不够训练有素,而是现实一再给他兜头冷水。在1932年发表的《我们所知道的唐代佛寺与宫殿》的开篇,梁思成坦率地承认:

“唐代建筑遗物的实例,除去几座砖塔而外,差不多可以说没有。”

尽管常识告诉梁思成,佛塔本是佛寺的一部分。但现存的佛塔“不是巍然‘独’存,就是与他脚下的殿宇在年代上有千二三百岁的差别。”造成这一切的重要原因,乃是因为中国建筑作为骨干的梁柱一向以木为主,“木本不是不朽的物质,加以历代中国革命成功的列位太祖太宗们除了杀人之外还爱放火,假使他们没有这种特殊的国民性,千余年的风雨剥蚀,蠹吃虫穿,也足以毁坏不少了。”

纵观隔海东邻的日本,尚保存有相当于中国隋代的奈良法隆寺的金堂、五重塔和中门,但在中国,辽宋时代的山西大同上下华严寺佛殿、应县木塔和嵩山少林寺的初祖庵,“已叹为中国稀有的古建筑”。它们在年代上比日本最古老法隆寺差四五百年,却“已崩坏不堪”。就在梁思成撰写这篇文章后不久,这些“崩坏不堪”的宋代建筑中的一座,日本汉学家大村西崖1926年在苏州甪直考察的一座宋代建筑保圣寺佛殿,就在一场事故中塌毁夷平。

敦煌莫高窟的木构檐廊,也曾给梁思成带来过一线希望。当他在考古学家伯希和《敦煌图录》中一帧照片的一角,看到“简单雄大的斗拱、八角形的柱、抹灰的墙”时,不禁推断这是“唐代的特征”。梁上隐约可辨似为忍冬唐草的彩画,似乎更证实了他的结论。可以想见他怀着何种心情给伯希和写信,期望了解这几张照片中斗拱梁柱更多的信息,以证实自己的推断。

但三个月后,伯希和详尽的回信,还是带给他一个失望的答案,檐廊梁上的题字表明,它的兴建时代,是北宋初的太平兴国五年(980年)。

宋代木构建筑都已如此珍罕,“唐代建筑更不用幻想。假使我们以后的学者或考古家,在穷乡僻壤中能发现隋唐木质建筑遗物,恐怕也只是孤单的遗例,不能显出他全局的布置和做法了。”

梁思成的结论虽然听起来让人深感悲观。但悲观并不意味着就此沉沦放弃。埋首文献汪洋,固然可以在深入钻研中幻想昔日巍然屹立的唐代建筑,但梁思成生来就是个行动派,不尝试就举手投降完全不符合他的性格。伯希和、沙畹、关野贞、常盘大定等等这些考古学家和探险家的事迹,从他在美国读书时,就像耳畔呢喃一样不断重复着田野考察的重要性。他在文中写到的那些珍贵的宋代建筑,无一不是这些不惮旅途烦难困顿的先驱们,跋涉于乡村山野之中,凭着敏锐的专业眼光发现于世的。

新发现的可能性或许正在向他招手。

本文出自《新京报·书评周刊》4月16日专题《思城:梁思成的命运之城》。作者 | 李夏恩

本文出自《新京报·书评周刊》4月16日专题《思城:梁思成的命运之城》。作者 | 李夏恩

行行复行行,失望复希望

一张偶然发现的照片,成为了梁思成踏上田野考察之旅的奇妙机缘。那是在北京鼓楼的一场展览中,梁思成的一位好友杨廷宝在巨大穹顶下的一面墙上,看到了一张“外表古怪的寺庙照片,下面清楚地写着:蓟县独乐寺”。当他向梁思成形容照片上斗拱的形状时,梁变得异常兴奋,立刻跑去瞧个究竟。经过打听,更凑巧的是,蓟县距离北京仅有85公里,且每天早晨六点都有一班长途汽车,五个小时就可以抵达那里。

激动不已的梁思成立刻开始筹划自己的第一次田野考察。1932年4月的一天,梁思成与几位营造学社的社员一起踏上了这场首度田野考察之旅。但开局就不太顺利:他们乘坐的那辆“若在美国早就当废铁卖了的”老破班车刚开出北京东门几公里,来到箭杆桥头,司机便停车招呼乘客一起下来,步行过桥,让空车开过去。而这不过是梁思成这趟短途旅程遭遇的一个槛。没过多久,这辆老破车又陷进沙滩,动弹不得,“于是我们乘客只好帮着推车,一直把这老古董推过整个沙滩,而引擎直冲着我们的眼口鼻轰鸣。还有其他麻烦的路段,我们不得不爬上爬下汽车好几次”。

八十公里的行程,梁思成和他的同仁们走了三个多小时,但当他们终于抵达目的地,幸运女神终于在泥泞坎坷的道路尽头,等待着他们的到来。眼前所见,成了梁思成千辛万苦最好的报偿:

“独乐寺的观音阁高踞于城墙之上,老远就能望见。人们从远处就能看到它栩栩如生的祥和形象。这是中国建筑史上一座重要而古老的建筑,第一次打开了我的眼界。”

这是一座辽代的建筑,始建于984年,距离梁思成所执着追寻的唐代建筑,相差不过百年。观音阁及山门与敦煌壁画中所见的唐代建筑极为相似,“熟悉敦煌壁画中净土图,若骤见此阁,必疑身之已入西方极乐世界矣。”

梁思成手绘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测绘图。

梁思成手绘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测绘图。

蓟县独乐寺的发现,让梁思成初尝田野考察的甘苦滋味,而这次考察还附带了另一处新线索,蓟县一位师范学校的教员王慕如告诉他们,在他的家乡宝坻县的广济寺,与独乐寺诸点约略相符,大概也是辽金遗物。两个月后,梁思成与营造学社一行再度前往宝坻进行田野考察,正如那位教员所猜测的那样,广济寺同样属于辽代建筑,而大殿中梁栋结构的精巧,与北宋《营造法式》中“彻上露明造”的记载几乎完全一致:“在发现蓟县独乐寺几个月后,又得见一个辽构,实是一个奢侈的幸福”。

田野考察成为了梁思成寻找唐代木构建筑的神佛启示,连续两次的重要发现,就像幸运女神在刻意指点梁思成应该沿着这条路继续前行。在之后的四年里,一批重要的宋辽时代的木构建筑,在梁思成的田野考察中被陆续发现。其中包括河北正定隆兴寺始建于1030年的摩尼殿,山西应县全国仅存的辽代木塔,山西赵城广胜寺元代的大殿和明代的琉璃塔。尽管随着考察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展,新的发现层出不穷,但梁思成也更加意识到,这些陆续发现的古代建筑杰作留存至今是何等侥幸。它们更像是不断坍塌的废墟中孤独伫立的梁柱,提醒探访者这里原本有着更广大的一片古建杰作。

但当梁思成赶到那里时,看到的“所谓大寺庙不是全是垃圾,便是已代以清末简陋的不相干房子,还刷着蓝白色的‘天下为公’及其他,变成了机关或学校”。在正定隆兴寺,梁思成看到“观音像由虔诚而又愚蠢的寺院住持修饰一新,涂上鲜艳的油漆,看上去像个丑陋的大洋娃娃。”

在山西广胜寺的大殿里,寺僧们正在对大殿的四壁进行粉刷,因为在六年前,他们将大殿两山的壁画以1600银洋的价格卖给了古董商,还得意洋洋地竖碑纪念。如今,它们是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山西洪洞广胜寺下寺大雄宝殿元代壁画《药师佛佛会图》,1928年,广胜寺寺僧贞达因大殿损毁严重无力维修,与当地乡绅商议,将大殿内两铺壁画出售,以修缮殿宇。次年,这幅壁画被整体剥离、切割出售给古董商,旋即转售出境。如今,这幅壁画已经成为美国大都会美术馆的镇馆之宝。图片来自大都会博物馆官方网站。

岁月的侵蚀、无知的毁坏、强加的善意和愚昧的热忱,都在携手侵害着这些古代建筑的脆弱的生命。而在上世纪30年代,它们所面临的危机,不仅于此。“九一八”事变以来,日军咄咄逼人的魔爪已经更进一步伸向华北大地。探寻古建筑的旅程,几乎成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当梁思成和他的妻子再度踏上田野考察之旅时,命运将像神佛降下的启示一样,指引他们训练有素的敏锐双眼,见证那个他执着追寻多年的梦想成为现实。

千年前的启示,千年后的追寻

神佛的启示,在一千两百年前的一天,降临在一位西域僧人面前。这位名叫佛陀波利的僧人,从北天竺的罽宾国,远涉流沙,抵达中土。他的目的,是寻找文殊菩萨的道场,传说中的清凉山。

当他来到五台山时,但见五峰耸峙,草木茂盛,心生欢喜,于是合掌顶礼。就在这时,一位白衣老人从山谷走出,以梵语命他从天竺取回《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届时文殊菩萨定会在他面前显现。

数年之后,佛陀波利终于取回经书,他再度来到五台山,只见文殊菩萨亲自现身接引,佛陀波利合掌端然而逝。

这一文殊显像启示梵僧的神异传说,让五台山自此成为佛教圣地。声名远播,乃至万里之外的敦煌也被这一传说深深感染。唐末五代的战乱,让敦煌与中原之间的交通中断,虔诚的信徒无法亲身前往五台山巡礼敬拜,于是,他们便将五台山的地图绘制在洞窟壁画上。面对壁画上的五台山图,遥想自己虔敬的心灵已经跨越万里,来到传说中的文殊道场。佛陀波利遇见白衣老人的故事,自然也被画在壁画上。同时绘制在壁画上的,还有五台山上众多著名的寺院。其中,有一座寺院名叫“大佛光之寺”,在五台山图壁画中的一百五十余座寺院中,它并不算最特立高标的一座,但却神奇地蒙受时间与命运的眷顾,让它在一千年后,与梁思成结下因缘。

敦煌莫高窟61窟壁画五台山图中“大佛光之寺”。图片出自赵声良主编《敦煌壁画五台山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2018年6月版。

敦煌莫高窟61窟壁画五台山图中“大佛光之寺”。图片出自赵声良主编《敦煌壁画五台山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2018年6月版。

梁思成发现五台山佛光寺的故事,一直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奇故事。据说梁思成是在伯希和的《敦煌图录》中看到了莫高窟61窟的《五台山图》壁画,将它作为“旅行指南”,才在南台外豆村附近发现了佛光寺。在他发表于1945年的《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中,他如此写道:“敦煌石室壁画五台山图中有‘大佛光之寺’。寺当时即得描影于数千里沙漠之外,其为唐代五台名刹,于此亦可征矣。”六年后,梁思成又在《敦煌壁画中所见的中国古代建筑》中再次重申这一点,而这一次,《五台山图》便成为了发现佛光寺的“旅行指南”。

这段简短的叙述,很容易被简化为梁思成将《五台山图》当成惟一的导游手册,按照上面标识的“大佛光之寺”榜题,便按图索骥径直找到了佛光寺的所在。但真正的过程远比梁思成简短的叙述复杂得多。在每次进行田野考察前,梁思成和他的团队都会翻阅大量文献,尤其是当地地方志的记载,以确定这些古代建筑留存于世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敦煌石窟》中《五台山图》的照片,只是考察前参考的诸多文献之一,而非惟一的导游手册。只是它确实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这些被标识在图中的唐代寺院,文献中或许能找出证实它们依然留存于世的蛛丝马迹。而最终的验证,仍然需要亲身前往考察。1937年6月,梁思成与林徽因,以及两位助手莫宗江和纪玉堂前往五台山。

比起第一次从北京前往蓟县的考察,这是一场漫长而又曲折的旅途。从太原开始,他们先是搭乘汽车,但在半路又要换成驮骡,沿着荒僻的山路,进入了五台山。与那些热忱的朝圣者的路线完全不同,梁思成相信,那些香客纷至沓来、香火旺盛的名胜寺院,很可能早已在历次整修中面目全非,唯有荒僻之处才有可能保留最古老的建筑。而佛光寺刚好就是这样一座名声湮没在历史中的寺院。

佛光寺远眺,图片出自梁思成著 林洙整理:《古拙 : 梁思成笔下的建筑之美》,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年1月版。

“佛光寺在南台豆村镇东北约五公里之佛光山中,伽蓝是依着山岩布置的,正殿居于高台之上,俯临庭院,有二三十棵老松环绕,气势魁伟。一层高,雄大、坚固和简洁的斗拱,深远支出的屋檐,一望可知年代久远。但能比我们先前所发现的最古木构建筑还要老吗?”

带着满腹的疑问,梁思成一行走进了正殿,高大的佛像居高临下地俯瞰着他们,宛如置身仙林。就在这些大像之中,佛坛左端一位供养信女的塑像,却与真人一般大小。“这尊像人性充沛,与诸佛菩萨是迥然不同趣味的。”在旁的寺僧告诉他们,这尊塑像乃是唐代篡位的武后。

1937年,梁思成在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中。

尽管整个塑像群都“经过后世重装,色彩过于鲜缦,辉映刺目,失去醇和古厚之美”,但仍能看出是晚唐时期作品。梁思成推测,如果这些泥塑像是未经毁坏的原物,“那么庇荫它的房屋必定是原来的唐构。因为重修房子必会损坏里面的一切”。

然而,想要确认眼前的这座建筑是否真的是他魂萦梦牵的唐代建筑,梁思成还需要找到确凿的证据。

蝙蝠、臭虫与唐代女施主

几寸厚的积尘,铺在顶板的内部,斜坡殿顶的下面,犹如黑暗的空阁。数百年来,梁思成可能是惟一进入这里的人。厚厚的积尘踩在脚下,就像棉花一样。狭窄的空间,让他只得屈着身体,用手电探视。但当灯光照到头顶的房脊时,梁思成他们看到了骇人的一幕:千百成群的蝙蝠,黑压压地盘踞在脊条上,犹如密密麻麻垂下的阴云,被照相机的闪光霎时照亮,惊动飞起,散发出阵阵难闻秽气。

梁思成试着驱逐这些占据殿顶达数百年的黑色住客,但它们顽固地聚挤在上面,不愿向这些挥舞手电打扰它们清修的不速之客,展现它们密集身体下的脊檩有无题字。寄生在蝙蝠身上吸血的臭虫也伺机盯上了这些主动献上的人血,蝙蝠的惊飞和臭虫的叮咬,将在接下来的数日里困扰这些辛劳的考察者。

梁思成发现了第一个令人振奋的细节:梁架上古法“叉手”的做法,是国内木构中的孤例。“这样的意外,又使我们惊喜,如获至宝,鼓舞了我们。”内柱额上残留的小幅壁画,又给梁思成等人带来了第二个惊喜,其中的一幅与敦煌石窟的唐代壁画,极为相似。这是梁思成所知道的在敦煌石窟之外,中国本土惟一现存的唐代壁画。

梁思成手绘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测绘图。

关键的证据,在几天狼狈而忙碌的工作后,终于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显现在梁思成等人面前。他们注意到殿内梁底隐约有墨迹,且有字的左右共四梁。“但字迹被土所掩盖,梁底离地两丈多高,光线又不足,各梁的文字,颇难确辨。”众人各凭目力审视许久,揣摩再三,才认出一二官职,但却无法辨别出人名。这时,林徽因却因为眼睛远视,独自看清了那个人名:

“女弟子宁公遇。”

“施主是个女的!而这位年轻的建筑学家,第一个发现中国最珍稀古庙的,也是个女人,显然不是偶然的巧合。”在之后的回忆中,梁思成兴奋地惊叹道。林徽因担心辨识有误,特意到殿前确定为唐代的石刻经幢上检查刻在上面的姓名,果然看到了“女弟子宁公遇”的名字,开列在诸位僧尼的名字之前,并被称为“佛殿主”。石柱上镌刻的年代是“唐大中十一年(857年)”。

林徽因与宁公遇塑像合影。

佛光寺由此已经可以确认是唐代木构建筑,但为了严谨起见,梁思成与林徽因请寺僧入村招募工人搭脚手架,好将梁下的土朱洗脱,以穷究竟。但寺僧花了一天,只找到两名毫无经验的老农,筹划一天,才支起一座脚手架。

梁思成等人已经急不可待,他们撕开布单浸水进行擦洗。尽管做了半天只洗出两道梁,而且土朱一着水,墨迹骤然显出,但水干之后,墨色又淡下去,隐约不见。一行人足足花了三天时间,才识读完全文。

这一天是1937年7月5日。此时已是黄昏时分,“当时夕阳西下,映得整个庭院都放出光芒。远看山景美极了。这是我从事古建筑以来最快乐的一天!”

去去复去去,兵戈恨难归

“营造学社调查组发现唐代建筑寺院,梁思成由五台山佛光寺报告。”

1937年7月9日的《北平晨报》第五版以粗体大字刊登出梁思成等人在五台山佛光寺的重大发现。但对那天《北平晨报》读者来说,却无人关心这一重大发现。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报纸头版刊登的消息:两天前,中日军队在卢沟桥爆发冲突,战火如今已经延烧到北平近郊。枪炮隆隆之声,渐行渐近。

闭塞的山村隔绝了消息的来源,让梁思成夫妇与助手们得以在短暂的平静中享受片刻的欢欣。7月15日傍晚,在辛苦忙碌了一天后,梁思成拿到了一捆报纸,这些报纸是从太原带来的,因为公路淹水延误了几天。当他和林徽因回到帐篷里,躺在帆布床上摊开报纸时,头版赫然映入眼帘的大标题让他们大吃一惊——“日军猛烈进攻我平郊据点。”

出发前,梁思成曾给费正清夫妇写下一封信,讲述自己考察华北古建的急迫性:

“对古物的爱好和保护,与日本军阀全不相干。尽管他们国家的人也同样热爱我们的古代文化(这是他们自己文化的源泉)。即便是早在1931年和1932年,我每一次考察旅行总是因为越来越近的日本大炮的震响而突然中断。显然我们在华北工作的日子已经不多了。在真正中断之前,我们打算要在这个地区全力以赴。”

如今,这封信中急迫的忧虑,在逼近战火中成了一句悲剧性的谶语。五台山佛光寺唐代木构建筑的发现,倒更像是命运刻意的安排,让他们在战争爆发前,去见证这座千年佛寺在人世存在的证据。

战争让存在与毁灭之间的转化变得易如反掌,只消一枚炮弹,屹立千年的古建杰作便会化为乌有。

梁思成自然无法逆料这座寺庙的命运,就像他无法预知自己将来的命运一样。两年后,1939年夏天,猝然而至的洪水淹没了半个天津城。水漫进天津麦加利银行的地下室,营造学社存放在那里的资料严重受损,其中就包括佛光寺考察的资料。

闻听消息的梁思成与林徽因恸哭失声,但却无力拯救。天津此时已经沦入日军魔爪之下,而他们如今也如同浮萍一般,自救不暇,只得在战争的洪水中漂泊浮沉。

今天佛光寺大殿内景,所有的佛像梁栋都被粉刷涂饰,修葺一新,与当年梁思成、林徽因来访时见到的斑驳剥蚀的模样已大不相同。

作者 | 李夏恩

编辑 | 宫照华;李阳;王青

校对 | 薛京宁;李铭

(责任编辑:赵慧颖)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2024-11-20 10:30 河北文旅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2024-10-21 11:00 文旅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2024-10-15 10:27 戏曲 剧种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2024-09-29 10:40 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2024-09-25 17:29 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2024-09-13 10:04 《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2024-09-10 10:14 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2024-09-03 09:53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

    2024-08-29 09:48 二十四节气 夏至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表示动物部首的有65个,这65个部首都是参与造字的智慧祖先根据动物身上的某种特性归纳出来的。具体归纳的规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2024-08-27 09:32 动物定型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