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学习氛围非常好,我学粤剧那几年是最开心的一段时光。”郑永健笑着说,“最后一年我们还到农村去实习演出,白天排练晚上演出。当时我们住在农村的学校、办公楼、文化楼或者分到农户家庭里,甚至庙堂我们也住过。”
1991年,毕业后的郑永健回到吴川县粤剧团,从龙套跑起。“当时的老团长,也就是我们的师傅林国光老师,对我们的艺术要求非常严格,一个小小的动作都要求你做到最好。”郑永健感叹道,“艺术无捷径,舞台照功底,粤剧表演露的是真功夫,想来也是真吃苦。”
郑永健至今记得,在一场演出前,他骑摩托车不小心伤了脚。他回忆道:“当时脚肿了,还包了药。但我们粤剧南派艺术都是以武器为主,不仅要打,还要从三米高的椅子跳到另一张椅子,这叫‘高台双照镜’,有脚伤也一样要做出来。”
郑永健参加广东省戏曲进校园演出 受访者供图
臻于匠心:一场通时达变的坚守遥望
作为第三代粤剧南派艺术传承人,郑永健与师傅林国光一道,载着剧团几代人心血的艺术瑰宝在时代洪流中前行。1990年,吴川粤剧团凭借一出自编、自导、自演的古装粤剧《草莽英风》在首届广东羊城国际粤剧节中展露锋芒。
“当时在广州演出的时候,古老的排场在舞台上重现,让观众眼前一亮,获得了很大的反响,几十年来都没有剧团这样表演过。”郑永健说。此后,《双雄闹殿》《李槐卖箭》等原创剧目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南派粤剧的风采。
除了粤剧团一向推崇的古老戏剧,吴川粤剧团还根据吴川本地的历史人物等文化内容创作了如《南宋孤鸿》《保金与夫人》等特色剧目,用吴川的曲讲吴川的根。
为开拓年轻市场,从2014年开始, 该剧团创作了一批优秀的现代戏,其中,现代粤剧代表作《回馈》在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上获好评。郑永健告诉记者,与传统戏的慢节奏不同,现代戏的音乐更轻快,唱腔和演艺内容都更接近现代生活,同时还加入了现代的舞蹈、音乐以及舞美布景,与年轻观众产生共鸣。
郑永健(左)舞台照 受访者供图
粤剧渡远洋,戏剧进校园是吴川市粤剧团弘扬南派艺术的新思路。除了日常的排练演出,郑永健常带领团员们送戏下乡,搞创作,投比赛,远渡海外开展文化交流。“自2002年开始,我们去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演出。我个人还代表粤剧南派艺术到新加坡的合作院校,给当地的学生们讲粤剧的历史、基本功,和学生们在一起互动交流。”郑永健说。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年,吴川市粤剧团开始推进“戏剧进校园”工作。郑永健说:“我们希望培养一些小朋友,让他们对粤剧艺术感兴趣,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去学,但是要知道南派艺术的历史和内涵,让小朋友多了解粤剧的魅力。”
上个月,郑永健在吴川二中参加了吴川市青少年粤剧传承培训基地的揭牌仪式,并成为培训基地的辅导老师。他指出,依托学校资源,让学生们不忘文化根,感悟粤剧魂,同时也为剧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能。
2014年,吴川粤剧南派艺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粤剧南派艺术的传承人,郑永健与相守三十余载岁月的吴川市粤剧团一道,留古味,求创新,让粤剧南派艺术代代相传。(完)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
从各式各样的吉他主题活动,到推动吉他走进居民生活,再到吉他年产量占全球吉他总产量的1/7,正安县十余年来大力发展吉他文化,不断擦亮吉他名片,以吉他赋能当地文化和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