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艺文页面 > 正文

“舞”出来的传承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笔者以参与的两个舞剧的创作为例,谈一谈继承传统文化、革命文化进行艺术创作的思考和探索。

舞剧《傩·情》

舞剧《傩·情》

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包容

包容是走进傩文化的前提。人们有时会排斥自己经验以外的东西,一些判断会因旧有的经验和固有的认识,受到先入为主或主观臆断的干扰,这对于了解傩文化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有些人将民间文化都归于封建迷信,这是有失偏颇的。对于傩文化这种内涵厚重、深远的民间文化,一旦进入艺术创作的领域,就应该用艺术的思维去理解和解读。

共情

共情是理解傩文化的基础。对一种文化的喜爱,需要爱与理解。理解是一种基于爱得更高的理性,不会因年代、地域和生活方式而受到阻隔,而是通过情感共鸣情感、精神共通精神,把遥远的古人拉进现代人的经验世界中,让古人与今人、传统与现代在今天相遇,从而完成一场生命的碰撞与交流。舞剧《傩·情》的整个研创团队是在与江西省南丰县石邮村傩班艺人建立深厚情谊的基础上,展开研究与创作的。南丰县石邮村傩班艺人与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的艺术家同台共舞,相得益彰,绽放出动人的艺术华彩。古老与当下、传统与现代,被拉进同一时空的坐标系中,使它们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奇妙汇合。共情,是基于平等的、不带偏见的、理解之上的共情。如若在情感上排斥民间文化,就会暴露自己的无知,达不到共情的境界。没有共情的能力,就无从理解传统文化与人类共性中与生俱来的情感。《傩·情》告诉我们,将自己放进传统文化里,沉浸在传统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中,从而获得一种包容的、涵养式的理解和消化。广大的世界需要我们用情感的方式去体验、感受、品味,这便是审美的世界、艺术的世界。用情感理解文化,好比一剂良药,在傩文化中,我们发现,傩文化是非常朴素的、尊重人的,不会因为对天的敬畏、对地的感恩、对神的膜拜而忽略了人的感受。在傩文化里,天、地、人、神有着一种自然而然的和谐,是人之存在的诗意的栖居。

打破

打破需要文化自信的勇气。往往集体无意识形成的一种巨大的惯性力量,会使人自我怀疑。比如,舞台艺术中,如果舞台上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翻转腾跳的技术、没有摄人心魄的宏大场面,编导自己可能都会自信心不足。白先勇先生曾说:“整个中国的近代史,是追逐西方的近代史。”因此,我们要重拾文化自信,重归文化故园,重温传统文脉。《傩·情》的研创团队聚焦江西省南丰县石邮村的乡傩,这首先是一种观念上的打破。研创团队没有把自己作为一个“文化拯救者”,而是真诚地融入其中,将自己的情感和才情与傩文化完美契合。其次,这是一种形式上的打破。创研团队将从历史尘埃中走来的石邮村傩班与象牙塔中的舞蹈艺术同聚一堂,突破了所谓传统与现代的界限,模糊了表演与仪式的划分。再者,这是一种本体上的打破。舞台上的舞者用充满新意的肢体语言,克服了以往的程式化,这种新意恰来自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冲突,精致与朴拙之间的冲突演绎和激发出新的艺术张力。比如,刚猛背后的柔软、狰狞背后的良善、怪诞背后的天真……即使这样,笔者觉得舞剧《傩·情》中的这份冲突还不够充分饱满,突破性还远远不足,还需要在观众既定的审美习惯中,加入一种粗犷奔放、神秘乖张的酣畅之美。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得意忘形”,即做到不失文化根基、精神旨归上的形貌之自由。这里谈到的突破,也是有文化方向感的艺术创造中的自由意志的体现。

舞剧《井冈·井冈》

革命文化的弘扬与继承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近代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因此,无论是对于“红船精神”的艺术诠释,还是对于“井冈山精神”的艺术创作,都是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再现与重温,对曾经浴血奋战的先烈们的敬仰与缅怀,更是对革命精神和理想信仰的弘扬与继承。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舞蹈艺术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牢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实践活动中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用舞蹈艺术积极传播、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舞育人、以文化人”,善用舞蹈艺术讲好人民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担当起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时代使命。舞蹈文艺工作者要牢记自身艺术创作的职责使命,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责任。要潜下心来,沉入生活,深入人民火热的生活中去发现创作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创作出反映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和时代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人民进行艺术创作,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内涵的精品力作。努力以舞蹈艺术创作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在建党百年之际,重温革命传统,让舞蹈艺术创作不断与时代同行,与时代共振。

无论学术研究还是艺术创作实践,我们都要用新时代先进思想武装头脑,同时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充分挖掘生活中丰富的营养,将其作为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与时俱进,和着时代脉搏起舞,用艺术的方式反映我们伟大的时代。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守宝人丨云端守寺三十载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守宝人丨云端守寺三十载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2025-04-01 10:41 守宝人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这是3月22日拍摄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瓦窑村的油菜花田(无人机照片)。

    2025-03-31 17:53 油菜花
    中转式旅游:追求“高性价比”与“松弛感”

    中转式旅游:追求“高性价比”与“松弛感”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02-24 10:19 中转式旅游
    蛇年寻“蛇”——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蛇年寻“蛇”——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2025-02-11 09:47 蛇年 博物
    “冰雪热”遇上“非遗热”,真燃!

    “冰雪热”遇上“非遗热”,真燃!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025-02-07 11:44 非遗 冰雪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2025-01-16 09:41 京剧艺术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01-13 10:30 北京中轴线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2025-01-03 09:36 电影
    火车“慢”游,一趟集齐沿途风景

    火车“慢”游,一趟集齐沿途风景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2024-12-23 10:33 小兴安岭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2024-11-20 10:30 河北文旅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