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信中指出,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希望中国戏曲学院以建校70周年为新起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并转化为戏曲人才培养的强大动力,是戏曲人为之奋斗的重要使命。由中央宣传部领导,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戏曲学院承办的第七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简称第七届“青研班”)于2022年9月在北京开班,目前已完成3个学期的学习。学员在专业水平、理论素养、创作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大提升,还在京举行了多场教学汇报演出,展现了新时代戏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的可喜成果。
跨领域拓视野 勤实践重锤炼
第七届“青研班”共招收了来自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天津京剧院、河南豫剧院、中国戏曲学院等25家院团(校)的54名学员,涵盖京剧、昆曲、豫剧、越剧、秦腔、晋剧6个剧种。本着转益多师、兼收并蓄、扬长避短的原则,本届青研班从全国聘请了尚长荣、叶少兰、刘长瑜、于魁智、李胜素、李宏图等44名艺术家,王安奎、周育德、谭志湘、赵景勃等29名理论专家,作为专业导师和理论导师,使学员得到名家的倾囊相授,让戏曲艺术薪火相传。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青研班”执行班主任舒桐介绍,与往届相比,第七届“青研班”更重视实践环节,每个学期学员在北京都有演出,让观众直观了解学员的艺术水平和学习状况。除开设专业课、理论课外,本届“青研班”还聘请了文艺政策、戏曲音乐、表演、话剧等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截至目前,已有19位专家为学员带来了精彩讲座,拓宽了学员的艺术视野,也全面提升艺术素养。
“‘青研班’为青年京剧演员搭建了成长平台,这是青年演员最好的成长动力。”天津京剧院实验团演员程萌说,“青研班”不仅让她实现了进大学读书的梦想,也拓宽了她的艺术视野,提升了个人修养,遇到了良师益友。
助推青年京剧人才成长
2023年10月23日,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三周年之际,于魁智、李胜素、李宏图等艺术家带着“青研班”学员在梅兰芳大剧院联袂演出了一出经典大戏《龙凤呈祥》。
在舒桐看来,这种老师带学员同台演出的模式,能让学员亲身感受到导师的舞台风貌,有效提升学员塑造人物和演绎作品的能力。“导师与青年演员在舞台上相互配合,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是现身说法式的教学。”中国戏曲学院“青研班”助理研究员吴宇表示。
从首届“青研班”一直教授到第七届“青研班”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表示,要把多年积攒的舞台艺术经验传递给年轻的京剧人,助推他们更快成长,让他们成为新时代京剧接班人,将京剧艺术发扬光大。
在京剧程派名家、“青研班”导师张火丁的悉心传授下,来自甘肃省京剧院的演员潘钰牢牢把握住《锁麟囊》中人物“薛湘灵”的骄娇二气,赋予她可爱善良之感,摇曳生姿又真挚自然,在“春秋亭”唱段中,于凝练幽咽、华美典雅中呈现清新流利、明朗洒脱的艺术风貌。潘钰说:“感谢张火丁老师的倾囊相授,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戏’乃‘细’也,艺术上不能得过且过,更不能粗制滥造。”
从2023年10月23日到12月1日,第七届“青研班”连续举行了5场教学汇报演出。学员强强联合、各展所长,为观众奉上包括《龙凤呈祥》《八大锤》《赚历城》《穆柯寨》《铁笼山》等武戏传统剧目组成的折子戏专场,以及《锁麟囊》《谢瑶环》两出经典大戏。
坚守“一二三” 创新求发展
据了解,“青研班”在创办的27年时间里,始终坚持“一个工程(遵循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为每位研究生设计制定出不同的专业培养计划)、两个导师(为了提高学员的理论素养和全面素质,为每位研究生配备专业课和理论课两个导师)、三项并举(在实施教学中,课堂教学与舞台艺术实践并举、专业技能训练与理论研究并举、艺术上的传统继承与创新并举)”,“集中学理论、回团搞实践、分段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很多戏曲界艺术家、理论家、戏曲院团的关心和支持。第一届至第三届学员已成为当今京剧舞台上第一梯队的中坚力量。第四、五、六届学员成为第二、三梯队的重要力量,在各艺术院团担纲主演,并和第一梯队形成衔接有序的梯次结构。有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第31届梅花奖评选,青研班共94人获梅花奖,其中,8人获二度梅,1人获梅花大奖,23人次获文华表演奖。
历届“青研班”学生构成了梯队结构合理、衔接有序的人才群体,成为新时代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中坚和骨干力量。
“本届‘青研班’与上一届相隔7年,各剧团的青年演员翘首以盼,非常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作为各院团的中坚力量、候补力量,所属院团对他们的培养也非常重视。所以,本届‘青研班’学员非常自律,对自身的专业学习以及回团实践都抓得很紧。”舒桐说,本届“青研班”不仅提升了学员的业务水平,对院团的建设、流派的传承、行当人才的储备,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戏曲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经过多年探索和积累,“青研班”的戏曲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在传承中创新,为繁荣发展我国戏曲事业不断贡献力量。
本报实习记者王伟杰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