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艺文页面 > 正文

现实题材创作:让戏曲与时代紧密相连

作者:孔培培(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副会长)

相对于传统戏和历史剧,围绕现实题材进行创作的戏曲现代戏,以1919年以来中国人民的革命与生活为表现内容,是古老戏曲艺术不断适应当下发展的新体裁与新形式。

从20世纪20年代梅兰芳先生编演时装新戏开始,戏曲中的现代戏已然走过了百年历程。如今,蓬勃发展的现代戏舞台创作,呈现出更加贴近时代和更具生活化的样式与特点。

在中国戏曲走向更具现代性表达的探索道路上,现代戏成了最具引领性的阵地和最富成效的表现形式。

淮剧《小城》剧照 王译梓摄/光明图片

淮剧《小城》剧照 王译梓摄/光明图片

1.构成鲜活生动、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时代镜像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评剧《刘巧儿》、吕剧《李二嫂改嫁》、豫剧《朝阳沟》为代表,出现了一批表现新中国成立前后妇女追求思想解放、有为青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现代戏剧作,其中许多脍炙人口的戏曲唱段至今依然广为传唱。现代戏最大的题材优势就是能够将传统的戏曲艺术与时代发展的脉搏紧密相连在一起,构成一个时期最鲜活、最生动、最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时代镜像。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建党百年的时代节点,集中涌现出北京京剧院《石评梅》、山东省京剧院《燕翼堂》、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枫叶如花》、江苏省昆剧院《瞿秋白》、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党的女儿》等作品。这些作品有的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与牺牲,有的侧面抒发家国情怀与民族大义,既有群像塑造,也有个体刻画,从不同的艺术角度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党的百年华诞献礼。红色革命题材现代戏创作也由此在戏剧冲突、形象塑造、舞台呈现等多个领域达到了新的时代高度,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题材戏曲创作路径。

新时代现实题材现代戏创作成就同样引人注目。河北梆子《李保国》、沪剧《敦煌女儿》把创作视角投向了对新中国知识分子形象的歌颂;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党员干部和驻村书记形象在芗剧《谷文昌》、黄梅戏《一个都不能少》等剧中有精彩的演绎。为进一步推动现实题材剧目创作,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组织了“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其后各省陆续跟进,集中发掘、孵化、推出了一批现实题材剧目,其中秦腔《楷模村》、长沙花鼓戏《花猪司令》、锡剧《装台》等都是关注现实生活,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优秀之作。

曲剧《鲁镇》剧照 资料图片

曲剧《鲁镇》剧照 资料图片

京剧《主角》剧照 资料图片

京剧《主角》剧照 资料图片

2.“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足见优秀剧目对剧种发展的重要意义

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鲁镇》以鲁迅笔下祥林嫂为表现对象,重新建构演绎了发生在鲁镇的故事,将原本影响不大的河南曲剧和一批青年曲剧演员带到了聚光灯下。满族新城戏原本是偏居东北一隅的地方小剧种,新城戏传承保护中心这个以演出清军入关故事为强项的“天下第一团”,近年通过创排现代戏《洒下一米阳光》,实现了剧团时隔五年后的再度进京演出,为该剧种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戏曲界有“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说法,足见优秀剧目对剧种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有300多个地方剧种,除了京昆一类历史悠久、程式化程度高的剧种以外,还有大量活泼生动、载歌载舞、贴近群众的地方剧种,现代戏的创作演出往往会为这些地方剧种赢得新的发展动力。

新时代以来,一些剧种围绕某类特定题材开展专题创作,逐步积累下可谓“现象级”的现代戏作品群,不断增强剧种影响力的同时,也将更多优秀戏曲表演者推向更高的艺术平台。比较突出的有河南豫剧院三团推出的“公仆三部曲”《村官李天成》《焦裕禄》《重渡沟》,真实再现了基层党员干部舍小我、顾大家的感人事迹;江苏省淮剧团近年持续打造的“灵魂三部曲”《小镇》《小城》《小区》,则是关注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们观念意识成长的阵痛与飞跃。还有一些充满浓郁地域文化的作品,如粤剧《红头巾》在记录下一段波澜壮阔的华侨妇女移民史的同时,也为粤剧增添了更加广阔的观众群体。

3.展现新的创作手法和审美追求

当传统戏曲艺术进入现代生活的时空表现领域,展现出的新的艺术创作手法和审美追求,使戏曲舞台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和日新月异的新生活,为现代戏的舞台表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艺术滋养。

从视觉呈现而言,不断出现的新科技推动着舞台装置与灯光语汇成为亮眼景观。上海沪剧院的《敦煌女儿》,以一种悬浮笼罩的布景方式营造出敦煌壁画神秘壮丽之美;国家京剧院新近推出的《主角》则通过巨大的转景与转台,将人中戏、戏中人、戏中戏的情节立体动态地表现出来,带给观众新的视觉体验。

音乐创作上,现代戏音乐逐步建立起一种整一性音乐结构模式,主题音调贯穿手法和典型化音乐创作观念不断强化。随着表现题材的扩容,一些剧种在原有音乐体制的基础上大胆突破,以适应题材发展带给音乐创作的挑战。如湖南花鼓戏《夫子正传》是根据花鼓小戏《讨学钱》改编创作而成,剧中对张夫子命运的展现始终在他与时代双轨的相依、错位中进行,音乐创作则以传统花鼓戏曲调《宁乡讨学钱》为基础,在曲牌体中运用板腔体发展技法,使花鼓戏音乐充满了新气象。

同样,戏曲的表演与导演语汇也在创作中获得新赋能。现代戏既不脱离生活真实又保持着戏曲艺术特有的虚拟性审美法则,其中的尺度与空间为戏曲带来强大的创造性和生命力。

作为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步的戏曲新样式,现代戏所做的探索与取得的经验是引领戏曲艺术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对于守正与创新关系的思考和实践,是现代戏不断取得新成就的根本所在。同样,这种带有探索价值的题材创作也为戏曲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在题材表现上,如何将外在戏剧冲突有效转化为人物内心情感,使之更加符合戏曲艺术的表现规律;在音乐创作上,如何坚守剧种音乐特色,合理运用现代作曲观念与技法;在表演追求上,如何将以“四功五法”为核心的传统表演体系更好融入对现代生活的表现话语之中,这些都需要创作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反复摸索,取舍平衡。当前,戏曲艺术需要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需要拓展新媒体、新平台的传播渠道,需要关注文旅融合的新业态,这是摆在创作者面前的新问题,也是戏曲艺术长久发展的核心所在。从某种程度上讲,对待这些问题的态度决定着戏曲现代戏的命运与走向。

《光明日报》(2024年01月10日16版)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深入解读商文明,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生动呈现了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4-04-09 11:18 殷墟博物馆新 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月12日正月初三18时30分,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灯火通明,游人如织,“一字千年·博物馆奇妙夜”龙年夜场系列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2024-02-26 10:00 中国文字博物馆 殷墟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