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艺文页面 > 正文

“抢救性”记录古老剧种百年变迁

“抢救性”记录古老剧种百年变迁

《昆曲口述史》书影。安徽文艺出版社供图

“抢救性”记录古老剧种百年变迁

受访的昆曲旦角名家沈世华在《牡丹亭·游园》中饰演杜丽娘。沈世华供图刘大雁摄

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也是首批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之一。从“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十五贯》到持续热演的“青春版”《牡丹亭》,古老的昆曲不断绽放出别样风采。

去年底,历时14载的《昆曲口述史》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共10卷,300余万字,通过对140多位有影响力的昆曲相关人士进行系统深入访谈,记录呈现鲜活个体人生经历和真实历史细节,反映当代昆曲发展的整体面貌和历程,是一项抢救性的重大文化工程。

主持人:姚巍黄敬惟

专家(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谷曙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郭义强(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

李敬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

刘祯(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南昌大学特聘教授,梅兰芳纪念馆研究员,《昆曲口述史》主编之一)

喻静(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一份珍贵的集体记忆

主持人:《昆曲口述史》记录了哪些内容?这部书的独到之处有哪些?

喻静:《昆曲口述史》是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申报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至课题成果正式出版,整个过程前后历时长达14年。

昆曲艺术有着600多年历史,《昆曲口述史》团队用14年坚持完成这部当代昆曲从艺者的自我展示,助力推动昆曲这一传统戏曲的当代延续。

《昆曲口述史》的采访对象涵盖了2010年前后活跃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北方昆曲剧院、上海昆剧团、苏州昆剧院、江苏省昆剧院、浙江昆剧团、湖南省湘昆剧院、永嘉昆剧团等昆曲院团的昆曲从业者,以及相关昆曲艺术和理论工作者,对他们进行采访和录音、录像。最后呈现在这部口述成果中的昆曲人数总计140余人,其活动分布区域涉及北京、上海、杭州、苏州、南京、温州、金华、长沙、重庆、石家庄、高阳等地,为昆曲艺术保存和抢救出了大量珍贵的、鲜活的口述资料。煌煌300万字的资料,足以见证前辈们为昆曲传承所付出的心血、所留下的重托。

刘祯:相较于以往及其他研究,《昆曲口述史》在访谈对象方面是迄今为止昆曲口述研究最为全面和广阔的一次。除了昆曲主要院团所在地的艺人,也包括一些草昆(指相对更贴近生活、雕琢较少的昆曲表演形式)与地方戏昆腔中的艺人。从采访对象的身份来看,不仅包括昆曲各行当演员,也包括编导音、曲家、教师、学者和院团管理者等。

在我们看来,即使某个剧目可能演得不多、演员也不是很有名气,但只要从剧目表演的传承角度看有研究价值,就应当去采访他们,留下相应的信息以供后人所用。

主持人:进行《昆曲口述史》的记录过程中,都有哪些不易?

刘祯:《昆曲口述史》的完成,对昆曲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大意义。立项后,开完开题会的第二天,我们就得知一些昆曲老艺人离世的消息,这样的情况在课题完成的过程中时有发生。

记得当时我们课题的一个小组准备到浙江海宁采访老艺人周瑞深,打电话相约时,周老先生还对我们表示欢迎,但等到小组赶到浙江,周老先生却已经去世。在本书出版后,我们做了不完全统计,已经有30多位接受采访的老艺术家离世,因此该书是对老艺术家人生经历的重要保存和记录。

喻静:在这14年间,有不少已经联络好准备进行口述的昆曲人,没有来得及访谈就不幸离世;还有一些进行口述访谈的昆曲人,没有等到口述成果的出版。这些不可弥补的遗憾,正说明了《昆曲口述史》所做工作的及时、重要,那些曾经在昆曲艺术传承和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前辈们,用这样一种方式,和我们重逢。

探索口述史研究

主持人:近年来,口述史是一种颇受关注的研究方法,但也面临一些争议。《昆曲口述史》在完成的过程中进行了哪些探索?

谷曙光:十卷本的《昆曲口述史》具有方法论的价值和意义。它为戏曲的口述史立了一个标杆,代表着戏曲的口述史理论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中西合璧,树立了可以传世的一种标识和标志。

从阅读的层面来说,140余人规模的口述史,好看、耐看,引人入胜,很有亲和力,以故事细节取胜。10本书当中,读者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艺人、曲家进入,反复推敲读出味道、读出感觉。这套书的受众面是广阔的,它呈现出来是一种集体记忆,一种整个剧种多方面、系统性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这是一部多个体的生命史,140多个曲家、艺人、研究者,是“多声部大合唱”,让我们得以感受100余年间昆曲艺术发展传承的温度和脉搏。

刘祯:口述史是一份宝贵的文献库。与书面记忆不同,口述史有更多细节,可以活化历史情境,也能够校正和补充历史记忆。

当然,口述史也存在一些局限。对于同一事件,不同的当事人出自自己的角度会有不同看法和表达。同时,还有书面记忆向个人记忆的渗透和转化,当事人可能阅读报道、阅读各种历史,然后这种记忆会渗到个人记忆,从而被误认为出自个人记忆,这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注意的。

此外,口述者在表述中,也可能很随机、偶然地或者因某些内在原因对一些历史信息或事件进行隐藏。隐藏的部分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挖掘的,这是作为研究者的工作之一。

同时,历史发展中的偶然因素也不容忽视。被誉为“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十五贯》,当时在排演过程中,演员并没有预料到后来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但如今回想起来,他们才意识到这件事对他们的人生乃至整个昆曲事业和昆曲的发展形成了如此巨大深远的影响。在口述史的记录和研究中,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值得重视。

主持人:《昆曲口述史》的学术和历史价值都有哪些?

郭义强:不同于单纯的文字记录,《昆曲口述史》项目包含了很多专业的录音录像材料,这些都是珍贵的原始资料。

李敬泽:从学术角度来看,《昆曲口述史》为开辟更多昆曲研究角度打下了基础,我们应当在口述史资料的基础上,去进行更多考证、比较、甄别、归纳等。口述史资料的整理如同开垦出一块田地,未来需要更多研究者的不懈耕耘,对此我非常期待。

昆曲不仅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更保留着无限生命力和可能性。所以实际上这本书也为展开昆曲当代史叙述提供了良好基础。

见证助力昆曲传承

主持人:《昆曲口述史》的完成出版对于未来昆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意味着什么?

谷曙光:《昆曲口述史》是与事件史互文、相互勾连的。无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还是对李慧娘鬼戏的讨论、批判,再到新世纪青春版《牡丹亭》的热演,乃至于昆曲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等,这部书中可以看到很多人都对这些事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这些不同角度的讲述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一个剧种100多年来的集体记忆与认同。

郭义强:我们常说打造精品,十年磨一剑,但真正花费十年以上功夫打造一部图书并不容易。这套书前后用了14年,采访涉及多个省份,形式包含文字采访、录音、录像,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昆曲口述史》的特点是系统、细致、鲜活,为每位采访对象做采访小结、整理出关键词,不仅展现了工作的认真细致,也为今后作为学术资料使用提供了便利。书中保留了访谈中很多鲜活的内容,原汁原味,生动感人。我想,这套书对从事舞台艺术、戏曲特别是昆曲的年轻一代,具有很好的学习借鉴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项抢救性的重大文化工程,是对很多年事已高受访者最后的采访记录,堪称珍贵。

李敬泽:昆曲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一个集中体现,学习昆曲也是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昆曲口述史》不仅采访了名角,也对昆曲发展史中各个环节上的当事人均有所涉及,完整地呈现昆曲艺术百年来的整体生态和发展。

昆曲的历史不是封闭的,它应该是面向当代敞开的历史,所以,《昆曲口述史》的出版为我们展开昆曲当代史的叙述,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当人与动物和谐共生 祥瑞自然来了

    当人与动物和谐共生 祥瑞自然来了

    宋赵昌(传)《写生蛱蝶图》卷局部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卷局部清郎世宁《十骏图·万吉骦》轴宋陈居中《四羊图》页宋赵佶《芙蓉锦鸡图》轴◎王建南展览:万物和生——故宫博物院藏动物题材绘画

    2025-05-16 10:45 当人与动物和谐共生 祥瑞自然来了
    李松林油画:古云梦泽,浪漫乡愁

    李松林油画:古云梦泽,浪漫乡愁

    5月15日,“滋·云梦泽——李松林艺术展”在卓尔美术馆开展。

    2025-05-16 10:12 古云梦泽,浪漫乡愁
    闻立圣中国画:丹青妙笔,四季恋歌

    闻立圣中国画:丹青妙笔,四季恋歌

    纸上山水含笑,墨间花鸟传情。5月13日,“画坛问道——闻立圣中国画学术展”在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揭幕,90余幅充满中国风情的画作亮相。

    2025-05-16 10:11 丹青妙笔,四季恋歌
    毕加索艺术展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幕 展期至8月31日

    毕加索艺术展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幕 展期至8月31日

    4月26日,《无尽的创造力――毕加索艺术展》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幕。

    2025-04-27 10:31 毕加索
    “黑神话:悟空”主题艺术展|为情怀更为艺术

    “黑神话:悟空”主题艺术展|为情怀更为艺术

    图为“黑神话:悟空”主题艺术展上,观众在拍摄展品。记者徐彦摄最近,杭州的一场展览火了。

    2025-04-22 11:33 黑神话,悟空
    古人那些奇奇怪怪可可爱爱的印章

    古人那些奇奇怪怪可可爱爱的印章

    西周 三角形与椭圆双联玺春秋 菱形“王戎兵器”玺春秋 “士君子”双圆形+三角形玺元 钱选 《王羲之观鹅图》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如今

    2025-04-16 14:42 印章
    故宫特展来了!172件文物感受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

    故宫特展来了!172件文物感受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

    4月14日,“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特展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特展将于4月15日至7月27日在故宫神武门展厅展出。

    2025-04-16 14:32 故宫
    近距离感知中国文化的魅力(外国游客感受“中国之美”)

    近距离感知中国文化的魅力(外国游客感受“中国之美”)

    中外游客体验湘西苗族传统服饰。

    2025-04-08 10:07 中国文化 魅力
    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

    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

    3月29日,演员表演越剧《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选段。当晚,缘梦·芳华——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宣推活动在福建芳华越剧院举行。

    2025-04-01 10:50 越剧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守宝人丨云端守寺三十载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守宝人丨云端守寺三十载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2025-04-01 10:41 守宝人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