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腾退、修缮、保护后,作为京剧艺术交流传播中心的梨园公会,在北京市西城区开馆试运营。同日,纪念程砚秋先生诞辰120周年暨《北玥与时代同行—讲好中国故事》演出发布会举行。
梨园公会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樱桃斜街65号,曾是在京戏曲界人士群众组织的交流场所,历史可追溯至清朝。随时光流转,有关名称曾为“精忠庙”“北京梨园公益会”等,见证着国粹京剧艺术的辉煌历史。
11月20日,作为京剧艺术交流传播中心的梨园公会,在北京市西城区开馆试运营。记者富田摄
走进如今的梨园公会,馆内设有京剧工作室、社会大课堂区、数字体验阅读观赏区、化妆体验区及露天舞台等区域,融入京剧主题收藏、交流、展示、教研、演艺等功能,以打造集多功能于一体线下整合基地的方式,多角度展现了京剧发展历程、剧种特色等内容。
“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离不开百顺、韩家潭。”一句京城民谚道出北京市西城区与国粹京剧之间的关系。两百多年前,四大徽班先后进京尽数落脚于此,三庆园和被誉为中国戏楼文化活化石的正乙祠,富连成、斌庆社等著名京剧科班先后诞生于西城区,“同光十三绝”“四大须生”“四大名旦”等近千位京剧名家都曾在此居住,一时戏台聚集、科班汇集、名伶云集。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多年来,“城之源都之始河之端”的西城区持续擦亮“京剧发祥地”文化金名片,见证了各种声腔、各地剧种百花齐放和京剧的诞生与演进,承载着兼容并蓄的梨园故事。
11月20日,作为京剧艺术交流传播中心的梨园公会,在北京市西城区开馆试运营。记者富田摄
近年来,西城区坚持以文润城,进一步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其间在全市率先探索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家把关、市场化运作”的文物活化利用西城模式。随着西城区更多文物“活”起来,越来越多的历史记忆得以延续。
活动现场,文化领域等各界代表人士介绍了梨园公会的发展历程以及其未来如何传承和发扬京剧艺术,并回顾了程砚秋先生的艺术成就,表达深深怀念与敬意。
活动中,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实践基地”授牌仪式举行。未来,梨园公会将秉持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京剧艺术”的理念,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国粹京剧,共同书写京剧艺术新篇章。
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北京京剧院主办,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梨园公会承办。(完)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