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5日,“何以中国”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开幕。
此次展览作为故宫博物院2022年开年首场大展,将跨越壬寅年春节、北京冬奥会、清明节等重要节日,延至5月初。
由故宫博物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29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何以中国”展以来自中国各地的文物为线索,呈现了“中国”这个概念在历史上丰富的源流,通过以物记事、以事叙史的方式,引领观众一同解开“何以中国”的时代问题。
展厅中引人注目的三件“重量级”展品:玉龙、何尊、玉琮(从左至右)
玉龙 新时期时代红山文化 故宫博物院藏
何尊 西周 陕西省宝鸡市贾村塬出士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玉琮 新石器时代良清文化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反山M12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展览分为“源”“流”“汇”三个单元并下设九个章节,分别呈现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的不同侧面。根据展览内的介绍,中华文明始自涓微,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先后发祥,如满天星斗,又如重瓣花朵,是谓“源”;而后逐次凝聚,成涧成溪,沿民族融合、文化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不断演进,是谓“流”;荟萃精华,兼济天下,创造基于人民福祉的思想、制度体系和科学文化艺术成果,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是为“汇”。
长信宫灯 汉代 河北博物院藏
那么,“何以中国”展又将用哪些重要文物阐释说明中国的“源”“流”“汇”?
源
从亿万年前开始,这片土地上有了智慧与记忆。我们的远古先民用不断发展的身体与智慧,在这片土地上开拓自己的家园。在与自然万物的互动中,他们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世界观,也为中华文明的形成绘制了雏形。
天地之间
数千年前,我们的先祖在漫漫长夜中,用手指描摹星象,把对生活的期待与对粮食的祈求,投注到了对天空与自然的崇拜中。
太阳为他们驱赶严寒与黑夜,指示了劳作的时间。它高悬于天空,为人们带来光明。对于远古先民而言,它是伟大而神圣的存在。
铜太阳形器 三星堆文化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人们逐渐开始在银河里搜寻神明的轨迹,他们开始用龟甲占卜、用玉刻录星盘。而在他们的想象中,这天地应该分别是圆和方的,“天圆地方”不仅象征着古人朴素的自然观,也是对为人处世的寓意,自有它和谐的哲思。
八角星纹玉板 新石器时代 凌家滩文化 故宫博物院藏
生作在兹
远古先民们并不只向上天祈求粮食却企图不劳而获。相反,他们勤劳、勇敢、聪慧、崇尚道德。
耕作、织缕、冶陶、冶金……他们不断创造新的事物,充分地利用这片肥沃的大地上丰富的物产。早在新时期时期,先民们就利用石头打制了原始的磨盘、锄头等农业用具。在审美观的逐渐形成阶段,他们又自创了许多与自然相关的图案,并绘制或印在陶罐上,丰富了工具的审美属性。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新石器时代 甘肃省泰安县大地湾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这件家喻户晓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有着充满趣味的造型。口部的圆润面孔似乎属于一位孩童,而陶瓶周身被淡红色陶衣以及黑彩画的图案所包围。这些由弧线三角纹和斜线组成的图形,与同一时期的“人面鱼纹”有着结构上的相似之处。
而这种有装饰性的、由土烧制的器皿,是何时由朴素的陶器发展到更加光洁的瓷器?
原始瓷青釉戳印“S”纹兽头鼎 战国 故宫博物院藏
“生作在兹”章节所展出的兽头鼎是一件原始瓷。口沿置一兽首,凸眼,大耳。口下对称置长方形镂空耳。沿上部及腹上部戳印“S”形纹,腹中部刻双弦线纹。器身内、外施青釉,釉色青黄。
瓷器也并非是一瞬间从陶器发展而成的,它也需要一定的过渡期,而这件原始瓷兽头鼎就是该时期的产物。
启蒙奠基
由夏商周王朝开始,在生产力较为满足的情况下,先民们逐渐创造出了一套维护秩序的制度,具体表现为“礼乐”与“宗法”。
“礼”源自宗教祭祀活动,在西周时逐渐成为巩固周朝统治与约束行为规范的典章制度;“乐”同样发端于先民在祭祀活动中去表露感情的艺术活动,经过周公等人加工后,“礼”与“乐”共同成为维系周朝社会稳定的手段。经典成语“礼崩乐坏”也由此而生。
在当时,用于表演的编钟也是身份的象征。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不同等级的人所能听到的音乐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重重等级制度的加固下,人们深信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并畏惧与崇敬着他。
追簋 西周 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盛放食物的青铜器皿,上面所刻的铭文讲述了一个臣子与天子的故事。主人公“追”为周天子鞠躬尽瘁不辞劳苦,于是周天子也多次给予他奖励。为了感谢周天子的慷慨,“追”做了这件簋器,以纪念周天子的祖先。用这种祭奠的方式,祈求自己能老寿、长命、善终,永世为天子之臣,而追的子孙后代也将万年宝用这件器物。从这段故事中,我们看到了“追”对伴君如伴虎的清醒认知,并如同献祭一般地将对周天子的永世称臣刻在铭文上,以换来自己与族人的平安。
流
中华文明的发展,并不是单线程的运作。在与自然、与外部文明的接触中,本身就绚烂多姿的中华文明更是碰撞出了许多火花。
血脉相依
我们都知道,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一直由多个民族共同构成。各民族共同书写历史、创造悠久灿烂的文化。
牛虎铜案 战国-汉代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李家山遗址出士 云南省博物馆藏
“虎噬牛”是滇文化里的常见题材,虎象征权威与力量,牛象征财富与生命。这一主题表达了“弱肉强食”的观念。古滇族器物的自然主义装饰,与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器物上更为风格化的动物母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银鎏金鹿啣草纹马鞧带饰 辽代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大营子辽驸马赠卫国王墓出土 内蒙古博物院藏
八思巴文虎符圆牌 元代 甘肃省博物馆藏
元朝建立前后疆域辽阔,民族众多,语言文字庞杂,政令下达颇有不便,忽必烈(元世祖)遂命藏传佛教大师萨迦派喇嘛八思巴重新创制蒙古文宇,即后水来的“八思巴文”,也称“蒙古新字”。它主要运用于官方文书。
这件虎符圆牌用于驿站间的通行,牌上的字即为八思巴文,也象征着一种官方行为。
和衷共济
在与外界的交流中,中华文明的传统思想体系、科技、艺术都有了极大的丰富。除了各地各民族充满特有文化的器物,从西汉开始,同样出现了融合西亚、粟特、中东等不同地区不同文明的工艺。中华文明以宽广的胸襟,广泛地吸收着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金动物咬斗纹牌饰 战国-西汉 故宫博物院藏
战国晚期到西汉时期,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与中亚、西亚游牧民族之间产生了更加密切的接触。当时北方地区流行的金牌饰即欧亚草原游牧文化南下的产物。这种对称的装饰风格,类似格里芬图案,具有斯基泰王朝的艺术风格。
金花树式步摇冠 西晋 辽宁省北票市徐四花营子乡房身村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金步摇冠是西晋十六国时期慕容鲜卑等北方民族特有的冠饰,以黄金制作的树状枝干上穿缀桃形金叶,显著区别于中原地区妇女佩戴的“重珠步摇”发饰。这种冠饰源于西亚,从汉代开始通过草原丝绸之路向南传播。
提到草原丝绸之路,就不得不提海上丝绸之路了。
船运的发展使出海贸易变得越来越容易,在南宋,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在我国沿海登陆进行贸易,而中国的商船也满载着瓷器、农产品等向世界出发,并换来其他国家的特产。
金项饰 宋代“南海一号”沉船出水 广东省博物馆藏
休戚与共
中华文明在与自然的长期对话中,产生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通过向大自然索取宝藏、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古人也学会了如何回报自然,将与自然的深厚情感化为人文景观。
力土博山炉 东汉 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博山炉还原了人与自然之间最生动的场景。在重叠错落的山峦间,有人物驾牛车出行;猎人巡猎,张弓搭箭瞄准飞禽,追逐逃审的野猪;虎、狼等猛兽猎捕牛、鹿或与人搏斗。
白玉镂雕春水图佩 金代 故宫博物院藏
契丹民族喜欢在春、秋两季到某山某水行猎,也称“春水”、“秋山”。金代玉器常以“春水〞“秋山”为题材,纹饰表现海东青猎鹅雁和山林呼鹿射鹿等内容,极富自然野趣。
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文化在先祖们的努力下,因其广博的特质而更加璀璨。
民本邦宁
国家的和平与安定,百姓的富足与康乐,是人们内心恒久的祈愿。
金瓯永固杯 清代 故宫博物院藏
金瓯永固杯是清代皇帝在每年元日子时举行“开笔仪式”时的专用酒杯,有“感政通人和,祈江山永固”的寓意。既有皇帝对政权安稳的希冀,也有对天下太平的祝愿。
格物维新
四大发明见证了中华文明极有发明与创造性的一面。无论是活字印刷术、造纸术还是其他科学技术,都给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它们自身也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奇迹。
木活字戳 清代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天文图碑拓片 现代 苏州碑刻博物馆藏
《天文图》由南宋黄裳绘制并在其任嘉王府翊善期间进献给当时还是太子的赵扩,淳祐七年(1247年)由王致远组织刊刻上石,并树立于苏州府学。碑石主体分为星图与图说两部分。据史载,北宋曾于大中祥符、景祐、皇祐、元丰和崇宁年间,组织过五次星象观测活动。这份星图,就是根据元丰年间(1078-1085)的观测结果绘制的。它的丰富性与准确性,展现了南宋极高的天文水平。
汇流澄鉴
为了将已经生长为各种姿态的文化再整合,中国古代官方使用了刻经与著书两种方式。
后蜀残石经 五代十国 四川博物院藏
中国古代官方在碑石上刊刻的官定儒家经书,被称为儒家“石经",是供士子学习和校写经书所依据的标准文字,对于规范文字、推广教育有重要作用。后蜀石经是中国历代石经中费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种。十分形象地展现了古人对“汇流”的重视。
展览现场
结语
故宫博物院“何以中国”展,用“源”“流”“汇”将130件文物的背景故事叙述成一段完整的中国历史。从人面陶瓶到何尊,从元代的“蒙古新字”符牌到清代青玉《文渊阁记》册,中华文化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这些文物以一种永恒的姿态,融入了我们的时空。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这是3月22日拍摄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瓦窑村的油菜花田(无人机照片)。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