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资讯 >

一本结业纪念册 见证新中国戏曲的一次高光时刻

一本结业纪念册 见证新中国戏曲的一次高光时刻
2021-08-16 10:48:34 中国艺术报

近日,一本珍贵的戏曲表演艺术研究班结业纪念册被无偿捐赠给广东红线女旧居,捐赠者是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

戏曲表演艺术研究班结业纪念册封面

戏曲表演艺术研究班结业纪念册封面

宝蓝色锦缎的封面边缘略有褪色,折页式装帧,雅致中透出年代感。这本写于1960年6月的结业纪念册上共有48位戏曲演员签名留言,涉及京剧、评剧、川剧、汉剧、粤剧、晋剧、湘剧、豫剧、昆剧、粤剧、花鼓戏、河北梆子、秦腔等13个剧种。其中有很多演员是当时各戏曲剧种的领军人物甚至是开宗立派者,比如评剧花派创始人花淑兰、云南京剧院的关肃霜、“汉剧梅兰芳”陈伯华、越剧大师袁雪芬、豫剧大师常香玉、著名程派演员李蔷华、粤剧虾腔创立者罗家宝等等。演员之外,还有乐手,比如琴师周宝财,他于上世纪40年代和袁雪芬一起创造了越剧尺调,推动了剧种的革新发展。

时间回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有一次崔伟逛北京琉璃厂,寻旧纸、买扇面,有个老板从旧货堆里抽出这么一册,崔伟瞄了一眼,就知道是好东西。织锦封面,年份自然旧,打开看头几页,圆珠笔写的留言,一般;再往后看,崔伟心动了,里面居然有多位熟悉的戏曲名家,尤其是看到马师曾、红线女毛笔书写的留言,他更加激动了。“纸是好纸,但写得乱七八糟,拆不下几张能用的。”崔伟故作镇静。上世纪90年代,收藏还不像现在这么热,价格虚高,老板也想尽快出手,就对崔伟说,看着给个价吧。一番讨价还价,崔伟最终以实惠价格入手。

这本结业纪念册,源于1960年3月中国戏曲学院举办的戏曲表演艺术研究班。这个班为期三个月,集中了当时全国知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和优秀的戏曲演员,学习毛泽东文艺思想、总结交流戏曲表演经验,研究班班主任是梅兰芳先生,可见规格之高。1961年8月,梅兰芳先生去世,在他后来的文集中,有多篇总结表演艺术的文章,就是根据这个班的讲课文稿整理而成的。因此,戏曲表演艺术研究班堪称梅兰芳先生艺术总结、人才培养最后心血的倾注。

虽然珍贵,但纪念册到手后崔伟一直放着,没做太多研究。今年收拾旧物,重新翻阅,时过境迁让他感觉这本结业纪念册的价值愈加凸显,他在微信里发了朋友圈,没想一下就“炸锅了”。大家很好奇,为什么他手里会有这么有价值、这么完整的资料,以前为什么从没见过?

朋友圈的热议让崔伟思考如何能让文物发挥最大价值。很快,他想到红线女旧居。红线女是著名的粤剧表演艺术家、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她生前创制“红腔”,一生钟情粤剧,晚年依然关注粤剧的发展与未来,是崔伟熟悉、敬重的老一代艺术家。红线女旧居现在的负责人蒙菁是红线女弟子,和崔伟关系也很好。她负责管理的红线女艺术中心和旧居,近年通过举办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产生了全国影响。给纪念册找一个归宿,红线女旧居是个不错的选择。

红线女留言

红线女留言

细看纪念册,可以发现表演艺术研究班的学员组成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很有成就的艺术家,新中国成立前就是名角,比如红线女、马师曾、袁雪芬、陈伯华、常香玉、关肃霜、花淑兰,他们从旧社会走过来,艺术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和新中国并行;二是当时刚刚崭露头角、由新中国培养的青年演员,他们接受的是新教育,在艺术上都有很好的条件,但需要名师调教升华。研究班培训内容大致有两大方面,一是树立演员的世界观,如花淑兰的留言:“明白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性”,名演员在这里实现思想的改造,党的文艺工作者职责的自觉性明显提升。另一方面是提高艺术才华,在研究班中大家互相砥砺、交流借鉴。

纪念册生动反映了这次研究班的授课情况,红线女的留言就很有代表性:“感谢党对我的栽培,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教导和帮助,使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在我整个艺术生活的历程中这是难忘的一页。此后我一定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改造提高自己,解放思想,全心全意为党工作,做一个红透专深的演员。”在纪念册上,红线女用工整秀丽的繁体小楷写下上面的文字。

马师曾的留言用毛笔写就,以竖排形式写下了毛主席诗词,并在每个段落之后按照古书的形式,正文一列,注释两列,做了工整的注释: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欲与天公试比高。(党之春风普及而神州尽尧舜矣,红雨随心翻作浪而人民向上之心欲与天公试比高矣)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唱雄鸡天下白,粪土当年万户侯。(得党之栽培,青年一辈好学成风而风华正茂矣,加之一唱雄鸡天下白,群众之头脑清矣,均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而万户侯不足道矣)

莫道君行早,湘江北去,战士指南粤,看万山红遍,换了人间,如今迈步从头越。(业既结矣,战士行矣,万山红遍而换了人间矣,应迈步从头越矣)”

留言洋溢着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马师曾还写道:“党和毛主席给予我们的栽培并记同志们学习的努力,人人都树雄心立大志,准备在结业后分道扬镳回去更好为人民服务。”从这句话能看出结业时同学间的依依不舍,更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革命浪漫主义豪情。其中“分道扬镳”的使用明显不当,或许是马师曾反其意而用的幽默。马师曾于1964年去世,他出生于书香世家,这个留言有章有款,相当珍贵。

马师曾留言

马师曾留言

三个月的研究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张春孝、刘秀荣在留言中这样写道:“山南海北素昧平生,欣喜今朝首都相逢。谁把我们团聚一起?党啊母亲是您英明!三月学习紧张轻松,满载而归取到真经。政治、艺术、文化丰收,党啊领导您的劳功!”常香玉在留言中真诚地写下:“业务学习真正好,教课的全是名演员。梅兰芳是我们的班主任,还有那俞振飞、袁雪芬、刘成基、马师曾、红线女、陈伯华,还有小小老师王秀兰。他们认真教课不保守,表演起来像青年。老少三代一起学,学业务又把理论谈。团结友爱学习好,全面丰收回家园。”

这样一本带着时光印迹的纪念册,对于戏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崔伟表示,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不可能举办这样规模的戏曲研究班,旧社会戏曲不受尊重,戏曲艺人地位低下。只有在新中国,在新的体制下,中国戏曲学院办了这个班,老艺术家们自觉地转变思想意识,他们不再把艺术看成是个人的资产,倾情传授。研究班的举办,也是戏曲艺术、戏曲艺人地位提升的表现,研究班上名家虚怀若谷,青年演员飞速发展,大家将戏曲和新中国新社会建设相结合,政治、文化、业务三丰收,增强了艺术追求的执着感,党的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感,共同为新中国的戏曲事业,相互团结、砥砺奋进。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探秘古蜀文明”展览亮相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24-07-05 10:15:24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星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