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资讯 > 正文

杨如风《小龙三背》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举行

杨如风《小龙三背》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举行 

6月18日下午,杨如风《小龙三背》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的100多位文学界、学术界、新闻界人士与会。

“一背苍天明月、二背山河故土,三背世道人心。”《小龙三背》是著名诗人、作家、出版人杨如风的最新力作,于今年初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全书一套三卷,由《毕摩经》《桃花渡》《龙图腾》构成。《毕摩经》收录诗歌九组,《桃花渡》收录散文十章,此两卷诗文内容多取材故乡,描绘鄂西风土人情。第三卷《龙图腾》汇集作者二十年编辑生涯中因工作需要起草的创刊词、卷首语、隐括、序文等,深刻呈现了中国期刊的时代之变。评论家普遍认为,杨如风的文字极简而独具风格,辨识度很高,既察赋古老民族的血液和气质,意蕴深沉,又具有当代大家的目光和胸襟,视域宏阔,洋溢着浓郁的家国情怀。

杨如风《小龙三背》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举行 

“杨如风像一个仗剑走天涯的侠客。”著名诗人、理论评论家、武汉大学校董余仲廉在致辞中表示,与杨如风相识时间不长,江湖有所闻,高人有所荐,才特别留意。深交之后发现确如传言,很有才华,做事认真,做人到位。杨如风的诗歌作品,有婴儿的纯净,有少年的热血,又有老者的深沉,杨如风诗歌贯穿了从婴儿到老者的全过程。

著名学者,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樊星,从多次参加中华文学杂志社所举办活动的感受谈到,“杨如风是一个斜杠青年,他是诗人/作家/出版人/社会活动家。今天的一代作家有以前的作家不能比拟的活力,他们既要在市场上打拼,又要经营自己的心灵空间”。樊星肯定了杨如风及其所在的今古传奇传媒集团、《中华文学》在“推动文学的大众性,培养大众的文学心”上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樊星作为《小龙三背》序文作者之一,对杨如风的散文《桃花渡》《古镇资丘》等许多文章印象深刻。所谓“雄文四卷”,樊星表示,非常期待杨如风的下一部作品。

已有五十年编辑经历的著名诗人、作家,湖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长江文艺杂志社原社长主编刘益善,深情阐述了编辑与作家的关系,并高度赞赏杨如风诗歌性格。编辑与作家这两个职业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杨如风到今古传奇这个中国最顶尖的通俗文学的重镇,兢兢业业奋斗了二十多年。他策划了很多选题,推出了很多作品,培养了很多作家。作为一个编辑,他用一种工匠精神来处事。同时,他又是一位非常优秀、非常成功的作家。长阳是个很美的地方,山清水秀中,出了杨如风这么一位诗人。他的诗歌性格,是一种积极、美的诗歌性格。在当代中国诗坛,杨如风的诗歌是一股清流。

“杨如风是一个有内心的人。”著名作家,长江丛刊执行主编刘诗伟在发言中表示,“现在的文学创作繁荣活跃多元,我对此持开放态度。但是有使命感责任感有美学追求的文学家,他们要在众多的写作者中凸显出来,追求对社会的关怀,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对美学的提升。这类作家中就有一类叫杨如风。杨如风有他独特的美学特征、品格,他和现在流行的其他的普通的诗可以划清界限,特别能够在意象的重新组合中带来新的诗歌意境。这是高手。杨如风是一个好的出版人,更是一个好的作家。”

著名文艺评论家,武汉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叶琼琼说,“认识杨如风,打开了我新的世界”,“我发现杨如风在诗歌传播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他通过刊物、活动等平台,把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热爱文学的人团结到了一起。我作为一个专业研究诗歌的人,谈谈对杨如风诗歌的感想,一是通俗中见高雅,二是浅显中见深刻,三是古典中见现代。杨如风在对抗诗歌小众化上面有很大的功劳。杨如风诗歌的审美趣味、审美观念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文坛的希望之一”。

著名诗评家、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荣光启用“惊讶”二字形容对杨如风作品的感受。他以《民族形式与现代“诗质”》为题,从三个方面深入评析了杨如风诗歌。一、和很多作家一样,杨如风的写作有强烈的“地方性”。他的故乡“桃花渡”、“三背河”,如今也像海子笔下的“安庆”、“怀宁”一样,成了特征显著的文学之境。二、杨如风诗歌实现了民族形式与现代“诗质”的统一,其写作在普遍口语化和不太讲究新诗形式(大多数诗人缺乏自觉的形式建设之意识)的当代诗坛,别具一格。三、以《红》为例,杨如风的写作已近乎“中国诗学”。

著名学者,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诗歌》执行主编邹建军即兴朗诵了杨如风代表诗作《金木水火土》之《火》。他说:“杨如风诗歌有非常强烈的人格主体精神。故乡情深、传统深厚、才情卓越是杨如风诗歌显著特点。”希望杨如风能成为一代杰出作家。

著名学者,江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庄桂成,因为工作关系与杨如风接触较多,感触也较多。“杨如风为人真挚坦诚。他是我们江汉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平时交往的过程中,我发现,杨如风为人非常真挚坦诚。文如其人,他的作品也是如此。他对故乡有真挚的热爱之情。他的很多作品写故乡,但又不仅仅只限于故乡,他以故乡为载体,写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现代等等的多重关系。杨如风作品风格独特,辨识度很高,艺术水平很高。用一句广告词说就是‘简约但不简单’。他的作品语言相当精炼,非常干净,没有一点多余的话,没有一个冗余的字,但是背后的内涵非常丰富。放在文学史上,杨如风的作品都有其独特性。”

杨如风《小龙三背》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举行 

《小龙三背》作者杨如风做了创作谈。他认为作家要做一个自带光芒的人,要写出带有体温的作品。好的文学甚至可以让读者听见作家的心跳,从而也听见自己的心跳。文学即人学,作家应该带着情感和思想去发现与创造世界。因此,作家还要做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天地你我,千秋家国。这是信仰,也是力量。而在致谢讲话中,他说,今日之盛会,不是《小龙三背》的魅力,而是文学的光芒。

在新书发布会上,还进行了《小龙三背》签名售书,现场图书被抢购一空。发布会结束后,举办了“诗歌之夜”论坛和文艺演出。武汉作家彭四平和潜江作家彭忠福获得《小龙三背》第一期读书活动优秀书评奖。湖北今古传奇传媒集团出品的玉娇龙诗电影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好评。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寄宿学校四年级学生毕宸兮获得玉娇龙诗电影“中国少年好声音”奖。燧木乐团团长、中国女子十二乐坊原成员、世界站弹琵琶第一人敬迪嵋领衔演出。诗人李勇以一首杨如风诗歌作品《红》原创弹唱,感动全场。发布会由湖北大学优秀学子司雨铮主持。人民日报、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中国书画导报、湖北画报;人民网、中青网、凤凰网、中国新闻网、搜狐网环球文艺频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湖北广播电视总台、武汉电视台等媒体,对发布会予以关注支持。人民日报湖北频道总编辑荣先明,归元寺都监、武汉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能利法师,出席了发布会。

(责任编辑:梁弈文)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近距离感知中国文化的魅力(外国游客感受“中国之美”)

    近距离感知中国文化的魅力(外国游客感受“中国之美”)

    中外游客体验湘西苗族传统服饰。

    2025-04-08 10:07 中国文化 魅力
    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

    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

    3月29日,演员表演越剧《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选段。当晚,缘梦·芳华——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宣推活动在福建芳华越剧院举行。

    2025-04-01 10:50 越剧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守宝人丨云端守寺三十载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守宝人丨云端守寺三十载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2025-04-01 10:41 守宝人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这是3月22日拍摄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瓦窑村的油菜花田(无人机照片)。

    2025-03-31 17:53 油菜花
    中转式旅游:追求“高性价比”与“松弛感”

    中转式旅游:追求“高性价比”与“松弛感”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02-24 10:19 中转式旅游
    蛇年寻“蛇”——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蛇年寻“蛇”——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2025-02-11 09:47 蛇年 博物
    “冰雪热”遇上“非遗热”,真燃!

    “冰雪热”遇上“非遗热”,真燃!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025-02-07 11:44 非遗 冰雪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2025-01-16 09:41 京剧艺术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01-13 10:30 北京中轴线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2025-01-03 09:36 电影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