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贵州加榜梯田,稻谷即将成熟,田埂里传来芦笙的声音,当地盛大的传统节日“新米节”就要开始。这是秋收前的祭祖庆典,也是一场庆贺丰年的狂欢。
加榜梯田是苗族寨子世代耕耘的杰作,根据造型特点被起了不同名字,图中为“三间房”梯田。本文均为 翁欣 图
梯田之上
从江到加榜梯田,走的是321国道,很长一段都沿着都柳江边行驶。两岸青山对峙,河水清澈碧绿。
过了都柳江上的腊俄大桥,进入重重大山的包围。接下来是几十公里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
不知转了多少个弯,前方终于出现一个带有“加榜梯田”四个字的木质门楼,穿过门楼,意味着进入梯田的范围。
尽管花了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才从县城来到加榜梯田,但一切车马劳顿都值得。窗外不时出现波澜壮阔的梯田群,车上的人纷纷发出惊叹,司机索性把车停在路边让大家下来拍照。这里是加榜梯田入口处的党扭村。
虽然已在网上看过照片,眼前的壮美景象还是让我感到震撼。从公路边放眼望去,脚下的田野如画布一样在天地间展开。此时正值秋高气爽的九月,层层叠叠的梯田像金黄的色块,依山势层级而下,连绵不绝至深谷,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发光,古朴的吊脚楼散落其间。
位于月亮山腹地的加榜梯田海拔800多米,过去一直都很闭塞。手头旧版的《Lonely Planet:贵州》就根本没有介绍,近年来公路修通后,这里才引起外界关注。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来加榜拍摄稻田丰收,这里开始逐渐为世人所知。
比起云南的元阳梯田、广西的龙脊梯田,贵州的加榜梯田至今依旧是一个“非著名梯田”。因为距离最近的县城路途遥远,山路崎岖,来这里的大多数是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
稻谷并不是梯田里唯一收获,还有稻香鱼。
梯田总面积近万亩,并非单指某一处,主要由党扭、加页和加车(jū)三个苗寨和连绵十余公里的梯田群组成。因为都属于加榜乡,所以也统称加榜梯田。
来过多次的摄影师说,加榜梯田的景观主要分布在党扭村至加榜乡的公路沿线,喜欢徒步的可以走路进去,这样能更好地欣赏梯田风光。于是,我背起行李决定下车徒步。
从党扭村到景区核心位置的加车村,不到7公里,脚下是新铺的柏油路。山路和梯田连成一体,行走在绵延不绝的梯田里,每转一个弯,都有不同的景色。这里仅仅刚开始。
加榜乡的村公路本身就是一条景观大道。这要感谢修路师傅,他们当初决定不挖山钻洞,而是沿着山体绕行,就是为了保护梯田景观。
梯田是苗族寨子世代耕耘的杰作,随山势地形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线条。地形地貌决定了这里无法形成大面积的耕田,多数田只能种上一两行水稻,呈飘带状,被当地人称为腰带田,往往一坡就有成百上千亩。还有些大小不一的碎块田,根据造型特点被起了不同名字。
因为有当地人的指引,我们一路行走,得以看到了不同风貌的的梯田。有的梯田造型像一把弯弯地镰刀,所以叫“镰刀梯田”、还有“螺丝梯田”、“葫芦田”等等。有一处梯田中央正好有三户农家,当地人就称其为“三间房梯田”。
九月金秋时节,稻谷逐渐成熟,由于品种的不同,有的已经可以收割,有的稍带些绿意。梯田里有人正在收割水稻,路边有人翻晒着刚打下来的稻谷。村民们非常友善好客,主动对我们微笑。他们介绍,大范围的收割在新米节之后才会开始,一直要收割到九月底。
新米节是这里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没有固定的日期,一般在每年稻谷即将收割的前几天举办,今年的时间定在9月6日。
在和当地人的聊天中得知,这片梯田里种植的主要为糯稻(糯米)与籼稻(普通大米),正在收割和收割完的都是籼稻,收割得迟的,都是糯禾。因为它的生长周期长,较之杂交水稻要晚半个月左右。
9月,少量的杂交水稻已经开始收割
一件精美的花丝镶嵌工艺品,往往是多种工艺的结合,制作工序较为复杂,首先要制成胎型,施以花丝、锼、錾等工艺,再经烧焊,制成半成品,然后经过酸洗、烧蓝(涂以釉料)、镀金或镀银、压亮、镶嵌宝石等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