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旅页面 >

他用7年时间拍下47万张文物照 让更多人爱上了博物馆

他用7年时间拍下47万张文物照 让更多人爱上了博物馆
2019-10-16 17:37:40 澎湃新闻

原标题:我在博物馆里拍文物

第一次在微博上看到由“动脉影”拍摄的水月观音木雕像时,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震慑人心的美。照片里的辽代水月观音双目微张,眼帘低垂,似在观水中月影,又似在注目苍生。更值得品味的是其独特的姿态,右腿曲起,右臂置于右膝上,左腿下垂,左手自然抚于座上。每一处光影流转、服饰上的每一处褶皱和脸上细腻的神情都在照片中得到了生动的呈现。

作为一名博物馆摄影爱好者,动脉影从2012年开始的7年多的时间里,踏遍了200多家博物馆,拍下了47万张照片。因为拍摄的唯美和技巧的精湛,在微博上得到了335万粉丝的关注,更曾因为一张照片掀起了一场文博圈的“网红”热。

似乎通过他的镜头,文物的美显得更加具体而灵动,像著名摄影师杰里·于尔斯曼(Jerry N. Uelsmann)曾说的那样——“相机是顺畅地邂逅那另一个现实的手段”。

没想到这么多人喜欢

虽然被很多粉丝敬称为“动大”,但动脉影鲜少在媒体上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只了解到他生活在武汉,从事金融行业,刚做上奶爸不久,在微博置顶的留言里,他对自己的注解是:“我只是一个喜爱博物馆的普通游客,只是一个‘发照片’的”。

“我觉得我在网上做的事情和自己私下的生活是两个不相关的东西,没有必要把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示给别人看,因此也没有必要和自己私下的身份产生任何的联系,我的初衷就是纯粹地想跟大家交流一下这些文物的美”,动脉影接受采访时说。

对动脉影而言,摄影是自己的一个爱好,是一种生活方式。从来没有想过哪一天,自己会因为拍照在网络上走红,或因为分享照片被大众所喜爱。但却在2012年的一次机缘巧合下,他的生活发生了一些改变。

“2012年,第一次去陕西历史博物馆,那次正好是和同事一块去的。我记得当时展出的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金器特别精美。同事们对这些东西反而都没那么感兴趣,看了几眼就准备要走了。我说我不行,我还得再看一会,再拍一会”。

于是,被金器深深吸引的动脉影在展厅里一拍就拍了两个多小时,直到同事们催着要回家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回到家后,他挑了几张喜欢的照片发到微博上。

他用7年时间拍下47万张文物照 让更多人爱上了博物馆

赤金走龙(唐),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本文图片均为动脉影摄

他用7年时间拍下47万张文物照 让更多人爱上了博物馆

双狮纹银(唐),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

“那时候我的微博还主要是一个记录生活的地方,粉丝也就一两百人吧,都是同事和朋友,发的内容也都是一些日常琐碎,没有什么人关注。”

没想到,金器的照片发布之后,单条微博竟陆陆续续有一两百人转发,“我当时真的有点受宠若惊,没想到自己拍的文物竟然有这么多人喜欢”。

“本来这个东西就是我自己觉得好看发上去的,后来发现原来别人也喜欢,于是我就觉得这是个好事情。既然我自己也喜欢,别人也喜欢,那我就多拍一点,多发一点”。

一张照片引发文物热

随着关注的人多了起来,用动脉影的话来说,每一个转发和点赞对他来说都是一种鼓励,这种不断增长的鼓励让他有了更多的信心去分享更多好看的照片。

“就像喜欢吃一个东西,反复看一部电影一样,每天在微博上分享照片对于我而言是一个很快乐的事情”。

在动脉影发过的微博里,转发最高的一个是南京市博物馆的白玉梳和同是南京市博物院收藏的清代乾隆芙蓉石香炉,其中香炉的转发量高达4万多次,点赞12万多。

突如其来的爆红让动脉影措手不及,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南京市博物馆的这两件宝贝因为他的照片也突然在文博圈“走俏”。

他用7年时间拍下47万张文物照 让更多人爱上了博物馆

芙蓉石蟠螭耳盖炉(清乾隆),南京博物院

“香炉的照片在网上火了之后,很多人就拿着图去博物馆问工作人员这个东西在哪。工作人员被问得多了,起初也很纳闷。后来发展到只要一有人来问,图还没有翻出来,工作人员就知道又是来找这个香炉的了”。

2019年1月,动脉影在大同市博物馆拍摄了一组大同迎宾街出土的北魏蓝色半球形玻璃泡,在网上走红后,还因此产生了一个流行词——“北魏蓝”,这些肯定也让动脉影感受到了成就感。

他用7年时间拍下47万张文物照 让更多人爱上了博物馆

蓝色玻璃瓶(北魏),大同市博物馆收藏

他用7年时间拍下47万张文物照 让更多人爱上了博物馆

蓝色半球形玻璃泡(北魏),大同市博物馆收藏

蜜月旅行逛了11个博物馆

圈子里将像动脉影这样的博物馆摄影爱好者去看展的行为形容为“刷”展,就像考试刷习题,玩游戏刷副本一样,为了拍好一个展品,他们往往要反复多次去同一个博物馆,或者一有新的展览信息,他们也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我觉得一年的话,(去博物馆)大概有四五十次吧,都是利用自己出差和假期时间去看的。因为有的博物馆一年会去很多次,比方说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每年起码要去四五次。湖北省博物馆的就更不用说了,都去过无数次了,一年十几次是有了”。

在微博上,也有好奇的网友留言问道:“去了这么多地方,资金是哪里来的”,动脉影也只能无奈答道,花的都是自己的工资,跟普通游客并无二致。

他用7年时间拍下47万张文物照 让更多人爱上了博物馆

剔红梅花水纹盒(明)故宫博物院收藏

他用7年时间拍下47万张文物照 让更多人爱上了博物馆

永庆长春款绿地粉彩藤萝花鸟图圆盒(清光绪),故宫博物院

“2017年,我跟我媳妇去度蜜月,前后大概二十多天,我们当时在行程里安排了11家博物馆,基本上一大半的时间都在跑博物馆。”

那一次蜜月中,让动脉影记忆尤其深刻的是去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想着要好好把所有的展品都看一遍,早上10点钟刚一开门,他便踏进了馆,一直拍到晚上9点闭馆,中间十多个小时也顾不上吃饭。由于博物馆不准带水进入,渴了就去洗手间喝点水。那一次他拍下了4000多张照片,但这还不是他最高的记录,据说最多的一次,他在辽宁省博物馆,曾一天拍了6000多张照片,因为馆藏书画较多,书画的每一处不同的细节都要拍很多张。

“有些人听了我的经历后表示不理解,他们说大都会博物馆里面都有吃喝的,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么辛苦?我心想,这些人应该不怎么经常去博物馆吧,当你到了很难得去的博物馆,里面的东西根本就看不完的时候,你根本就不可能拿出宝贵的一个小时,甚至半个小时去吃喝,真的得抓紧时间去看去拍,要不然是看不完的”。

那一次蜜月旅行,动脉影还慕名去拜访了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只为看一看著名的水月观音坐像。整尊菩萨和假山底座是用一整根巨木雕造而成,被摆在由劳伦斯·席克门设计的“中国庙宇”展厅的正中央,巨大的展厅背后是绘于元代的山西广胜寺壁画《炽盛光佛会图》。

“在拍之前,我就静静地坐在那边先看了半个多小时”,动脉影说道。而那次水月观音的拍摄也是他最满意的作品之一。

他用7年时间拍下47万张文物照 让更多人爱上了博物馆

水月观音木雕像(辽代),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收藏

他用7年时间拍下47万张文物照 让更多人爱上了博物馆

三彩罗汉像(辽代),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收藏

他用7年时间拍下47万张文物照 让更多人爱上了博物馆

水晶葡萄形鼻烟壶(清),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文物的美是跨越时代的

要拍到一张完美的照片,很多时候可能看的是运气。

网上经常有人问动脉影:“你怎么能拍出这么好看的照片呢”。动脉影也会分享自己几张“失败”的作品,告诉大家一张高清大作背后,总有很多“对不上焦”的失败教训。还有人问:有什么技巧吗?由于大多数博物馆是禁止用三脚架和闪光灯的,因此对于动脉影来说,在地板上“摸爬滚打”也是家常便饭了。

从最早的尼康D90,到佳能的5D3,到现在一直陪伴在身旁的佳能5D4和“百微”镜头。不管设备如何更新,技术如何改变,文物的美是跨越时代的。“以前觉得美的东西,我现在依然是觉得美,它的美一直就在那个地方不会变”,动脉影说。并且,有的美并不是简单的美学所能衡量的。

他用7年时间拍下47万张文物照 让更多人爱上了博物馆

祭红高足碗(清雍正),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我有一张照片,拍的是一个锅刷,那是敦煌市博物馆藏的敦煌守卫长城士兵使用过的锅刷,有人就是问说这东西又不值钱,又那么丑,为什么发呢?我就跟他说,发这个东西的目的并不是说只展示美,我很喜欢这些很有烟火气的东西,因为它是有故事的,我能从这个东西里面见证到过去的一段生活。”

他用7年时间拍下47万张文物照 让更多人爱上了博物馆

锅刷(汉),敦煌市博物馆藏

从2012年开始,动脉影在7年的时间里发布了上万条微博,分享了许许多多珍贵文物的摄影作品,许多人通过他的照片见识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造型之美、技艺之精湛,甚至由此爱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历史和考古产生了兴趣,而同时他也收到过许多暖心的留言。

“有一个小女孩,她说自己今年才上小学,是她爸爸推荐来加我微博的。她说觉得很好看,以后都要天天看,还要好好学习什么的,我觉得还挺感动。倒不说是不是能够让她学到知识,如果能够让她看到中国古代文化之美,我就觉得行了,所以我就尽力去把美的一面,文物美的那一面展现给大家”。

“我觉得摄影是能够把文物的美更好地传递出去的一种媒介,让更多的人喜欢上文物。”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关键词:

相关报道: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25-01-16 09:41:03京剧艺术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25-01-13 10:30:03北京中轴线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