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文旅页面 > 正文

江南文化,由江入海向世界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江南,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滚滚东流的长江水,造就了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11月19日至20日,由光明日报社、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共无锡市委主办的第三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无锡举办。论坛以“文脉传承与长江文化”为主题,深入探讨长江文化的核心内涵与价值意蕴、提炼并展示江南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推动长江文化、江南文化传承弘扬。让我们“走进”论坛现场、采撷思想精华,从这个窗口,管窥江南文化的美好气韵、广阔未来。

江南文化,由江入海向世界

具有江南风貌的江苏无锡市荡口古镇。光明图片

一江烟水,两岸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青山秀水的江南、奔腾不息的长江,自古就是游子心中最深的牵念,是诗人笔下最美的乡愁,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意象。在这里,文脉、山脉、水文、水韵相互交融、刚柔兼备,历经千年流动不息。

新时代复兴路上,如何传承江南悠悠文脉?怎样让长江文化绽放时代光彩?第三届江南文脉论坛上,专家学者展开讨论,深入探寻长江文化、江南文化由江入海、走向世界的激荡奔腾之路。

长江塑造和丰富着江南文化的内涵

“这里有湖,有江海、有山河。”国际知名史学家许倬云藏不住作为江南人的自豪感。他讲到,吐纳江海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成就了江南地区自古以来的丰沃繁华。

在他看来,江南之所以能成为富庶之地,不仅有天时地利,更离不开人的因素:江南人重视家族传统,形成了优良的家风家训;崇尚教育,办私塾、兴义学,孕育了一批书香世家。

江南,依江而生、因水而聚。水,流动不居,至善至柔,泽被万物。江南大学党委书记朱庆葆认为,江南有着因水而生的历史脉络、以水为媒的生活特色、溯水而上的精神品格。水文化滋养着江南文化,也造就了江南人灵动进取、包容兼蓄的独特气质。

江南文化,由江入海向世界

陈列在长江边的雕塑作品《江山》。董家训摄/光明图片

千百年来,长江以其“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气势,为秀致婉约的江南带去群山万壑和百川汇海的别样景致,塑造和丰富着江南文化的内涵。

“长江下游文明是江南文化的源头。”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指出,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表明,中华文明是多源流、多根系的,长江地区的文化早在史前时代就达到了相当高度,是我国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

长江各流域的自然山水、风景名胜,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形态。其中,江南园林别具一格的“隐秀”品质,对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着启迪意义。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林志猛表示,长期浸润在江南园林山水之间的人,更容易形成内敛、节制、和谐的心态,对历史、对自我做更深度的思考。

长江孕育的江南文脉中,包含着数百年来影响中国、流传世界的阳明心学。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杜维明指出,王阳明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把“良知”落实,使其成为每天修养磨练的功夫。阳明心学是极为平实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可以体验到。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90多年前,朱自清先生笔下那个温暖的“背影”,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也让南京浦口火车站成为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经过两年多“微改造”,百年浦口站重焕新生,成为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利用的示范项目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的重要展示窗口。

论坛上,南京扬子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蓓介绍,浦口火车站片区的历史文化遗存依照“拆改留”的思路,能保留的不改造,能改造的不拆除。其中,浦口电站、英式仓库等文保修缮注重从整体格局、街巷肌理、建筑风貌等方面,采取渐进式、织补式的微更新改造,修旧如旧,还原百年前的场景、街巷和建筑,打造南京滨江“文化之眼”。

江南文化,由江入海向世界

江苏无锡市东林书院。光明图片

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活”下来,还要用起来、“火”起来。

“长江文化丰富多彩,在中华文明的形成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指出,江南文脉是长江文化发展到后来的另一个高峰,应该把它的历史脉络梳理出来,将江苏、浙江、上海大量的考古素材梳理串联起来。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杨旭辉认为,要让长江文化融入城市更新的故事中,“比如,把名人故居改造成民宿或者公共文化空间,利用文化空间传承传统文化、守望城市文脉,让文化看得见、摸得着”。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扎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根脉的现代化无法取得更深远的成果。”复旦大学复旦学院院长、文科资深教授吴晓明说,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不仅要满足当下发展的需求,更要呈现现代文明的积极成果,充分展现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作为江阴人,他对无锡近年来保护利用传统文化十分关注。在他看来,江南儒学是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特别是宋代以后,它对全国学术界产生了深刻影响。

“我们不能就文化谈文化,而是要结合整个经济社会、文化生态进行整体考量,既要精通文化内涵,又要把握需求,做好规划。”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贺云翱认为,可以用数字化手段展示、利用文物遗产,让优秀文化资源“活”起来,在现代化建设中走进生活、走向世界。

实现长江流域城市的“美美与共”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长江流域城市地缘相近、人文相通、民俗相亲,文化的同根同源、内在认同,必将推动区域内使命共担、文化共建、资源共享。

江南文化,由江入海向世界

江苏苏州博物馆。光明图片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认为,过去,对江南文脉的研究多从历史、学术、文化等方面展开。而今,对文化的研究应上升至主流意识形态这一更高层面,要有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要将文化研究引向更深入,就需具备更宏观的视野,吸纳世界研究文明的方法和经验,让研究体系更加丰富、饱满,从而更好地与世界交流、走向世界。

云南省社科联原主席、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范建华指出,长江经济文化带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还局限于各省行政区划范围内。应整合利用长江经济文化带的城际互动发展要素,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业态,探索长江经济文化带城际互利发展的新路径。

“长江文明的巨大贡献,体现在文明、生态、创新、交流、生活五个方面。长江文明在下游地区的核心,就是江南。”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龚良指出,当下,江苏正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让整个江苏大运河沿岸成为一个大公园,成为世界级的美好生活廊道。

“可考虑以科技创新与信息技术为长江文化相关服务、产品升级提供新支撑,走‘互联网+长江文化’的信息化提升之路。”长江经济带研究院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研究院院长王佳宁建议,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与推广云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测长江水质及岸线违法施工情况、长江沿线古迹和河道生态情况,同时,建设开发集线上线下、河面陆上于一体的体验型文化场馆综合体,重塑公众感知、传播、获取、利用长江文化信息的新体系。

论坛期间,长江流域相关省市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还就“城市‘微改造’与长江文化”深入探讨,并达成《城市更新行动长江共识》,呼吁在城市更新中推进长江流域共同体互鉴互学,实现“美美与共”。

(责任编辑:陈蕊 zx0180)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近距离感知中国文化的魅力(外国游客感受“中国之美”)

    近距离感知中国文化的魅力(外国游客感受“中国之美”)

    中外游客体验湘西苗族传统服饰。

    2025-04-08 10:07 中国文化 魅力
    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

    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

    3月29日,演员表演越剧《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选段。当晚,缘梦·芳华——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宣推活动在福建芳华越剧院举行。

    2025-04-01 10:50 越剧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守宝人丨云端守寺三十载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守宝人丨云端守寺三十载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2025-04-01 10:41 守宝人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这是3月22日拍摄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瓦窑村的油菜花田(无人机照片)。

    2025-03-31 17:53 油菜花
    中转式旅游:追求“高性价比”与“松弛感”

    中转式旅游:追求“高性价比”与“松弛感”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02-24 10:19 中转式旅游
    蛇年寻“蛇”——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蛇年寻“蛇”——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2025-02-11 09:47 蛇年 博物
    “冰雪热”遇上“非遗热”,真燃!

    “冰雪热”遇上“非遗热”,真燃!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025-02-07 11:44 非遗 冰雪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2025-01-16 09:41 京剧艺术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01-13 10:30 北京中轴线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2025-01-03 09:36 电影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